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合成的。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75引用:8难度:0.7
  • 2.芒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呼吸突然增强至原来的35倍左右,而后又突然减弱,随后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1引用:6难度:0.8
  • 3.研究表明,持续的肺部炎症会导致休眠癌细胞的周围出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它们能将肺部组织中的层黏连蛋白切割,暴露出一个名为“表位”的新表面,附近的休眠癌细胞能识别“表位”并被唤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4.拉布拉多猎犬毛色分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黑色犬与米白色犬杂交,F1均为黑色犬。将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42引用:5难度:0.7
  • 5.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则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85引用:5难度:0.5
  • 6.用药物“华法林”在某地区灭鼠,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抗药鼠的比例大大增加,但由于抗药个体的维生素K合成能力较弱,其比例又逐渐下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0引用:6难度:0.8
  • 7.2022年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中,首次使用干血点(DBS)技术。DBS采样时,将运动员的一滴指尖血滴在滤纸上,待其自然风干两三个小时即可制成待测样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5难度:0.7
  • 8.关于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有两种假说。
    假说一: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该信号缺失,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
    假说二: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该信号缺失,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
    为验证哪种假说成立,科研人员设计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幼兔出生后,观察其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实验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组卷:81引用:5难度:0.7

三、非选择题:

  • 24.海洋细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的一种含硫有机物)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等捕食者。研究发现海洋细菌B的菌体表面存在一种可裂解DMSP的酶DL,研究人员将野生型B菌株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株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分别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纤毛虫细胞内的食物泡形成情况,结果如图1、图2。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划分,纤毛虫属于
     
    。据图1可知,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
     
    形增长。
    (2)据图1中Ⅰ-Ⅳ组实验结果推测,有DMSP时,野生型B菌体存活率
     
    缺陷型b菌株。在Ⅰ-IV组实验中,Ⅱ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最小。综合分析上述信息,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
     
    →上述现象(用序号和箭头填写)。图2中支持你所作解释的证据是
     

    a.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
    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
    c.丙烯酸抑制纤毛虫取食B菌株
    d.酶DL裂解DMSP产生丙烯酸
    (3)已知不含酶DL的海洋细菌A也是纤毛虫的食物,为继续探究细菌B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缺陷型细菌b分别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3。(设细菌B数量/细菌A数量为S1,设细菌b数量/细菌A数量为S2)据图推测。野生型细菌B在含有DMSP时,可以通过改变纤毛虫的
     
    来降低被捕食几率。
    (4)综上所述,从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任选一个层次,阐明化学信息的调节作用:
     

    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25.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缺乏对特定菌株进行基因编辑的有效手段。科研人员尝试使用M13噬菌体作为载体,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编辑。已知子代噬菌体的复制增殖与T2噬菌体不同。被M13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不发生裂解。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特异性序列(sgfp)、Cas酶基因与利用特定方法得到的M13噬菌体的环状DNA进行重组,构建重组基因编辑质粒(pCG),如图1。为确认M13噬菌体作为载体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编辑的可行性和特异性,科研人员检测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如图2。

    (1)M13噬菌体与T2噬菌体相似、能够侵染大肠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菌体外,头部的
     
    注入菌体内。构建PCG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
     
    。PCG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特异性序列(sgfp)经
     
    过程形成的RNA会靶向结合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从而使Cas酶能够切割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2)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获得GS菌株。先用添加菌株的饲料喂养小鼠,一段时间后,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小鼠用添加含
     
    的M13噬菌体和
     
    饲料喂养,以筛选获得肠道微生物被基因编辑的小鼠。本实验对照组使用的质粒应当包括图1中的
     

    A.Cmr
    B.sgfp
    C.Ori
    D.Cas
    (3)图2中,标号为a、c的区域分别代表含有红色荧光的微生物和无荧光的微生物,b区域代表含有
     
    荧光的微生物。图3-1为实验组第0天小鼠肠道微生物的荧光情况。请在图3-2中标注该组小鼠第14天时肠道微生物的荧光区域编号
     
    。图2表明,实验中M13噬菌体能
     

    组卷:2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