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5/3 8:0:9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蜿蜒雄伟的长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贯穿了中华民族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996.18千米,其中明长城将近8851.8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城、障、亭、燧)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2020年11月,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共计83段/处。它们或为守望京师之咽喉,或为扼守边关之要隘,历经无数风雨战火的洗礼,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变化。
          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总体规模大、价值高、分布范围广、景观组合好、展示利用潜力大等特点。长城沿线分布有种类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在长城的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新中国以来的一系列积极有效举措的实施,使得长城遗产的突出价值得到了妥善保护,为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2021年8月8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为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以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以及相关文化资源、自然生态,围绕“万里长城”的形象标识,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品牌。
    《规划》当时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建设保护目标:到当年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制初步建立,重点建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到2023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初步形成协调推进的局面;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成,届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将全面建立。
    (取材于黄金生等人的文章)材料二: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测、仿真和数据分析,实时感知、诊断并预测物理实体对象的状态,通过优化和发布指令来调控物理实体对象的行为,并通过相关数字模型间的相互学习来进化自身,改进利益相关方在物理实体对象生命周期内的决策。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特征的第二代数字化模拟技术,高度融合虚拟仿真与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其应用领域逐渐由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向建模加工、设计制造、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拓展。
          有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将多类型的长城数字化模型进行统一管理、多端展示。作为重要物质文化遗产的长城,是古代中国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当下中国最富于标志性的文物单位,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长城数字孪生体的孪生结构可规划为历史、现状与未来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反复论证,结合虚拟仿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模拟技术,真实还原长城防御体系的建造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梳理之后作数字化保存。第二部分是指在BIM、GIS等模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多类型分布式传感设备和高速网络传输的应用,实时呈现长城面貌,包括对诸如气候、人流量、地质等情况变化的多维同步呈现,从而有利于对长城实体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作出警示。第三部分是指借助计算机模拟预演长城环境变化,经由数字模型再设计,通过在数字环境中模拟“试错”,为实施长城的保护性建设提供更加合理的对策,为更加开阔的长城经济带建设提供参考。
          因此,长城数字孪生体是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实体长城对应的“虚拟长城”,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长城和信息维度(历史信息、现状信息)上的数字长城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格局,并借助各种传感设备的反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处理。
    (取材于桑懿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长城文物本体的一项是
     

    A.陕西神木市境内柏林堡段长城遗存
    B.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金界壕长城遗址
    C.河北省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段
    D.北京延庆区境内的中国长城博物馆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长城总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是一种巨型线性文化遗产。
    B.在保护传承利用长城方面,已形成“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C.明长城以其长度之巨,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的核心主体。
    D.长城文化景观不仅仅包括历史文化景观,也包括自然生态景观。
    (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孪生技术以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B.数字孪生技术能够辅助利益相关方改进决策。
    C.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特征。
    D.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逐步脱离航空和军事领域。
    (4)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在图①②③处填写合适的文字。(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分条作答。

    组卷:19引用:2难度:0.5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取材于《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注】①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宓子贱从旁时摇其肘 掣:拉动。
    B.必有之矣 数:多次。
    C.弗得食也 曾:曾经。
    D.其必数年不息 创:伤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宓子贱之怒 宓子贱不可
    B.时掣摇臣之肘 夫子弗听
    C.遂发所爱而令亶父 夫宓子得行此术也
    D.而往观化亶父 鲁不加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二人,寡人几过 要是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
    B.诚乎此者刑乎彼 自己内心赤诚,就能够为他人作出表率
    C.先有其备,岂遽必哉 事先有人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领悟吗
    D.是乐有寇也 若是这样的情形,就会让敌寇感到快乐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宓子贱通过“掣肘”之举,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
    B.宓子贱注重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
    C.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并勇于改正,也有其可贵处。
    D.季孙对宓子贱的作法提出质疑,宓子贱的回应让他深感惭愧。
    (5)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28引用:3难度:0.5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君子于役《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曷:何时。②埘:鸡舍。下文“桀”是指鸡栖的木桩。③有佸:相会。④括:会合。
    (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章开头的几句,均以“独白”的口吻来反映居家人的期待。
    B.“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经是久役未归。
    C.“鸡栖于埘”几句,以日常的不堪来反映居家人内心的愤怒。
    D.两章结尾的感叹和疑问,包含着对“君子于役”状况的无奈。
    (2)全诗二章结构相似,采用①
     
    的艺术形式来推进抒情,第一章侧重抒发②
     
    之情,第二章侧重抒发③
     
    之情。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过写乡村晚景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

    组卷:58引用:2难度:0.6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曹操《短歌行》中“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就包含着对《诗经》的化用。
    (2)韩愈在《师说》中用“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3)李白的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其中重要的体现就是长于想象。像“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中的新奇想象,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4)杜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两句以对时间、空间的独特把握和表现,带给阅读者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组卷:20引用:1难度:0.9

七、作文

  • 11.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创新发展的灵感来源和重要元素。从国际交往中的文化传播,到国内生产生活中的产品制造、文旅开发等等方面,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独具魅力的创意和实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8引用:1难度:0.6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但凡成长,必得有所经历,并不断有所突破。有时,人们借用“关口”一类词语,去描述成长经历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因此,也就常常有人用“过关”这样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回顾与期待。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2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