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3 12:30:2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②跟着随母省亲的“迅哥”,我们感受到了水乡平桥村敦厚和睦的民风;③听着富有陕北特色的“信天游”,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吃着méi子、手拿红旗的辉煌历程;④而大起大落的安塞腰鼓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忘却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使静mù的氛围立即变得热烈, 。⑤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省
②冗
③méi
④静mù
(2)第④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3)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83引用:6难度:0.9
二、阅读理解(41分)
-
9.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农家腊酒浑
①过年了,农家最缺不了的就是醇香的米酒。
②乡下人不知道什么茅台什么五粮液,装上个金闪闪的盒子,花花绿绿的,很是花哨,拎起来那么惹人注目。他们只知道最好的酒就是用自家后山下那一口四季潺潺而流的泉水酿的,原料就是自家地里长的玉米、田里长的稻子,还有就是到圩上花一两块钱买的酒曲。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加。酿出来的酒纯纯的,虽然不很透明,却略带一种甘甜,入口绵香,回味无穷。
③乡下人过年实际就是喝酒。腊月十几前,把过年用的柴草木炭都准备好了,连牛过冬的稻草都堆得高高的,一家人便围在暖融融的火盆边,把一年中没说的话一股脑儿搬出来烤。女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东西——米酒。如果没有一坛米酒,那年味就淡了。在乡下,不管家里有没有人能喝酒,女人总会酿上满满一坛,尽情地摆在堂屋摆在厨房,让整个屋子飘满醉人的芳香,路过的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这家收成好,日子红火。
④A精选上好的米,反反复复挑出虫啃坏的,留下一律亮晶晶的颗粒;用山脚下那一口清清的泉水清洗几遍,便放到蒸笼里慢慢蒸。熟了,那米香飘满屋子,让人馋涎欲滴,但这时候是不能动的,尤其是小朋友刚玩回来那脏脏的手,是绝对不能碰的。不干净的东西会败坏酒的清香。B女人们洗了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雪白的米饭铺到一张干净的簸箩里,让它慢慢地冷下来,再灌进一个早已备好的坛子,撒下酒曲,密密地封上,待上个五六天,让酒气忍不住溢出来。若能远远地闻到香气,就可以开酿了。
⑤架上一口大锅,中间立个高高的蒸笼,笼顶再放一个中号的锅,装满泉水。灶里烧上文火,让蒸气慢慢飘起。蒸笼接根管子,随着蒸气越来越浓,酒便慢慢从管口涓涓流出,顿时,屋里飘满诱人的芳香。
⑥酒灌满了一坛,屋里便整天飘着香香的酒味,年也就开始了。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八起,慢慢喝到正月十五,一天一小杯,暖暖身子,一杯一杯地把年喝完。一个人就省着喝一点,若是门前晃过一两个或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便乘着酒兴,大声招呼,叫他们过来陪陪。若是客人很客气,有时候强拉硬扯,非得喝上一两口不可。其实,村里人都是这样的,谁家有酒,都会叫上左邻右舍,大家一起热闹。喝酒要有声音,才过瘾。不必什么好菜,有一碟花生米就够了,只要大家尽兴,杯来盏往,叮当有声。
⑦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猜码的猜码,唱山歌的唱山歌,热闹声此起彼伏。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
⑧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
(1)题目《农家腊酒浑》取自哪位诗人的哪首古诗?这样拟题有何好处?
(2)阅读第④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米酒的酿制过程。
精心选米→
(3)第⑦段中,“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一句话的三个“飘”字含义是否相同?
(4)请从第④段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并从词语角度品味赏析。
(5)文章结尾写道:“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组卷:31引用:2难度:0.3
三、写作(50分)
-
10.青春路上,风景无限。总有一人、一物、一事、一情牵动你心,经意或不经意间收纳于怀,这是爱的记忆、爱的萃取、爱的珍藏。请以“爱的收藏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组卷:17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