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
B.我们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C.人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人。
D.中华文化从不拒绝外来有益文化,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B.中国人当前之所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是因为随着国家发展,所有中国人对中华文化有自内而外的自信。
C.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以及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下列不属于我国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A.《天天向上》在1月3日播出的“开年大戏”节目以传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为核心,以全新、趣味的方式解读新时代传统曲艺艺术的传承发展,收获收视率三网第一、八个实时热搜的成绩。
B.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一百多部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一生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C.时下,一些地方热衷于复建古城风貌,如开封复建宋都古城汴梁,襄阳市建设“射雕情侣”雕像;也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荣光。
D.近年来,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或是书店,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4)材料一第三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众多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组卷:4引用:5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
三个人多少是振奋了一下,他们超过了那两名已经油尽灯枯的士兵,一口气把人拉下了几十米。那个终点已经只是八百来米的事情了。
槲树林中忽然跑出一个跌跌撞撞的士兵,摔倒在袁朗(队长)的脚下,那是第一个到达的士兵,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救护。三个人的步子一下慢了下来,互相对望了一眼。伍六一又开始挣扎,这回他的挣扎接近于厮打,一下狠狠地甩开了两人。
“就剩两个名额了!你们还拖着我干什么?三个人!只要三个人!”两个人呆呆地看着伍六一,身后两名士兵正缓慢但固执地赶了上来。
成才忽然掉头就跑,往终点奔跑。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他要背着他走。伍六一强挣着就是不让,但那条腿已经吃不上劲了,大半拉沉重的身子被许三多架在肩上。许三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由于负重过多,许三多慢得出奇,他一步一步地往前冲着。伍六一不敢再挣了,他一只腿竭力地往前蹦着,因为现在的速度很重要,他得为许三多想点什么。
后边的那两名士兵,慢慢地超过他们了。伍六一受不了了,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来:“他们超过你了!放开呀!你又要搞什么?还想在那空屋里做看守吗?……”伍六一的声音里都有哭声了。前边的那两名士兵,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
成才已经到达了槲树林终点,那股子猛冲的劲头让他几乎撞在了袁朗的身上。精疲力竭的成才没有倒下,他立刻转过身看着战友:“许三多快跑!许三多,你加油啊!”
袁朗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又看看远处的许三多和伍六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一种钦佩。对于那还在争夺中奔跑的四个人来说,这剩下的几百米简直遥不可及。
“成才已经到了!只剩下一个名额了!你看见没有?!”伍六一望着绿意葱葱的槲树林对许三多说。许三多根本就没抬头看,他的力气依然用在对伍六一的拖拉上。“只剩一个名额!你把我拖到也不算!脑子进水啦!”“加把劲……再加劲。”
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许三多还是没吱声,他只管脚下使劲。伍六一想突然挣开他,却发现横担在肩上的一只手臂简直已经被许三多的手掐到了肉里。
“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伍六一已经哭了。
“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步步挣扎。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们是朋友。”
近在咫尺的砰的枪响,把许三多吓了一跳。伍六一手中的信号枪还在冒着烟,信号弹正缓缓地升上天空。伍六一一瘸一拐地高举着双臂,向着终点挥舞着,他说:“我跑不动了!我弃权!”他真的是跑不动了,刚走出两步,便轰然倒地。救护车是随时准备的,几名卫生兵已经发动汽车过来了
许三多呆呆地看着伍六一。伍六一瞪着他,挥着拳头喊着:“跑啊!许三多!”许三多掉头开始他的最后一段狂奔。那领先的两个兵意识到了身后的威胁,也使出了最后的力气狂奔了起来。
许三多喊叫了,他在喊叫中开始了不可能的加速,第一次加速就超过了那两人。一个被超过的士兵终于丧失了信心,在许三多超过他的同时摔在地上。然而,他那位战友却不管不顾地回身拉起了他。许三多仍在喊叫着,喊叫声中救护车与他交错而过,喊叫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喊叫声中许三多刚流出的眼泪被风吹干,他在喊叫声中跨越了终点。
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让成才愣住了。许三多回头看着刚刚跑过的路,他看到那两名士兵正互相地搀扶着跨越终点。远处的伍六一已经被卫生兵用担架抬上救护车。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
(选自《士兵突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三多在友情与荣誉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友情,并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他执着、坚韧、重情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滴尽致。
B.小说通过袁朗队长钦佩的眼神,运用侧面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使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鲜明立体。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成才在只剩两个名额及两个士兵赶上来的情况下,抢先冲到终点,与许三多相比,更为理智与冷静。
D.军事题材的小说多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本文节选虽短,但情节曲折,伍六一弃权、许三多冲刺等场面,让读者回味无穷。
(2)请简要分析文中伍六一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章“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震撼人心。请从许三多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2引用:9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冲,字思约,吴郡昊人。冲出继从伯侍中景胤,小名查;父邵,小名梨。宋文帝戏景胤曰:“查何如梨?”景胤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查何敢及?”冲亦少有至性,辟州主簿,随从叔永为将帅。永征彭城,遇寒雪,军人足胫冻断者十七八,冲足指皆堕。冲少从戎事,朝廷以干力相待,故历处军校之官。冲父初卒,遗命曰:“祭我必以乡土所产,无用牲物。”冲在镇,祀时还吴园中取果莱,流涕荐焉。建武二年,虏寇淮、泗,假冲节,都督青、冀二州北讨诸军事。虏并兵攻司州,诏青、徐出军分其兵势。冲遣军主桑系祖由渣口攻拔虏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多所杀获。又与洪箱遣军主崔季延袭虏纪城,据之。冲又遣军主杜僧护攻拔虏虎坑、冯时、即丘三城,驱生口辎重还。至渣沟,虏救兵至,缘道要击,僧护力战,大破之。其年,丰城公遥昌为豫州,上虑寇难未已,徙冲为征虏长史。东昏即位,出为建安王征虏长史。明年,会司州刺史申希祖卒,以冲为司州刺史。裴叔业以寿春降虏,又迁冲为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崔慧景事平,征建安王宝夤还都,以冲为郢州刺史。一岁之中,频授四州。梁王义师起。时竟陵太守房僧寄被代还至郢,东昏敕僧寄留守鲁山,除晓骑将军。僧寄谓冲曰:“臣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荫其树者不折其枝,实欲微立尘效。”冲深相许诺,共结盟警。乃分部拒守,遣军主孙乐祖数千人助僧寄据鲁山岸立城垒。明年二月梁王出河口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未及尽济冲遣中兵参军陈光静等开门出击为义师所破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冲病死,东昏诏赠冲散骑常侍。假元嗣、子阳节。江水暴长,加湖城淹渍,义师乘高舰攻之,子阳等大败散。房僧寄病死,孙乐祖窘,以城降。
(节选自《南齐书•张冲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二月/梁王出/河口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未及尽济/冲遣中兵参军陈光静等开门出击/为义师所破/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
B.明年二月/梁王出河口/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未及/尽济/冲遣中兵参军陈光静等开门出击/为义师所破/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
C.明年二月/梁王出/河口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未及/尽济/冲遣中兵参军陈光静等开门出击/为义师所破/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
D.明年二月/梁王出河口/围鲁山城/遣军主曹景宗等过江攻郢城/未及尽济/冲遣中兵参军陈光静等开门出击/为义师所破/光静战死/冲固守不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汉代始设,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此官,主管军务、治安。
B.徙,文中指官员的调动,也可以指把有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
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职权扩大,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赠,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以表褒奖。文中指为张冲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冲思维敏捷,应对流畅机智。张冲的父亲小名梨,伯父小名查,文帝问张冲“查何如梨”,张冲回答“梨是百果之王”。
B.张冲至情至性,遵守父亲遗嘱。父亲临死留下遗言,要求祭奠时用家乡出产的物品,张冲每逢祭祀,都要回老家取来果品、菜蔬。
C.张冲军中服役,战功卓越显著。他年轻时就在军中服役,朝廷视他为得力干将;他抗击进犯的敌人,与崔季延一道夺取了纪城。
D.张冲听从调遣,服从职务安排。由于种种原因,张冲被频繁地调动,相继担任了建安王征虏长史、司州刺史、郢州刺史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征彭城,遇寒雪,军人足胫冻断者十七八,冲足指皆堕。
②臣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荫其树者不折其枝,实欲微立尘效。组卷:12引用:7难度:0.6
四、作文(60分)
-
10.班级计划举行读书研讨会,围绕大卫•科波菲尔、布恩迪亚、圣地亚哥三人展开讨论。三人中哪一位给你的人生带来最深刻的启示?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7 -
11.按要求完成写作。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纪录片《百家争鸣》的主持人,带领观众了解先秦诸子。请从孟子、庄子、墨子三人中选择一位,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