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月份)

发布:2024/9/5 9:0:8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2月4日是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纪念日。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了宪法作为执政之基、治国之本的重要地位。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0年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经过反复酝酿、数易其稿,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由此诞生,也就是我国现行宪法。自此以后,这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领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一部宪法的诞生,不仅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而且彰显了法治的起点和初心。我国现行宪法凝聚了全体人民意志和社会最大共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重要宪法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40年来,现行宪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现行宪法的一个宝贵品格,就是与时俱进。在40年的实践中,现行宪法不断吸收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五次宪法修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
          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部经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宪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将发挥更加显著的制度优势、展现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摘编自澎湃新闻)材料二:
          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
          伴你一生的是父母亲朋
          也是TA
          从咿呀学语到成为栋梁
          许你未来的是知识技能
          也是TA
          从柴米油盐到诗和远方
          为你遮风避雨的是家
          也是TA
          TA就是宪法
          2022年12月4日
          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
          也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40年来
          宪法守护着祖国每一寸土地
          保护着每一位公民
          呵护着每一刻美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年12月4日至10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让我们一起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摘编自《法制日报》)材料三: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也就是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通过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和信仰宪法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021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分会场,琅琅诵读,清脆入耳。学校师生通过网络线上参加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朝气蓬勃的学子们一起唱国歌、诵读宪法部分条款,齐唱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
          广泛开展“宪法晨读”“学宪法讲宪法”“我是宪法小卫士”等活动,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宪法法律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学习生活……近年来,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一项项庄严的仪式、一场场普法的活动,让宪法更加具体可感、可亲可敬。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宪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人民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以法为据,以法为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把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凝聚起源源不断的磅礴伟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宪法
    治国之本
    依法治国
    要坚持
    依宪治国
    B.“八二宪法”
    作为
    国家根本法
    确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现行宪法
    明确
    宪法原则
    维护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D.现行宪法
    提出
    与时俱进
    经历
    五次修正
    反映
    发展成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宪法诞生;同样,修正宪法,也应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B.要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有必要进行宪法修订。
    C.通过材料二《法制日报》的宣传画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宪法不仅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
    D.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也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3)下列各项都引用古语对宪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B.“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说明宪法是“大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C.“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D.“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因此宪法修订应聚焦公民权利保护、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完善。
    (4)请你仿照材料二中画线句的句式,为下面两则法条各写一条宣传语。
    ①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节选)
    ②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节选)
    (5)如果你在某乡村中学支教过程中正值国家宪法日,请你借鉴材料三“宪法晨读”活动的经验,设计一项新的宪法宣传活动。要求:写明活动主题、形式和宣传内容。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文本二:
          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她的创作都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美”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从而呈现出“独有的美的特质”。
    (选自梁海《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概述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依次写了时间在钟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化虚为实,让读者感悟到生命的成长与岁月的流逝。
    B.文本一写作者到了上课时间还要磨蹭一会儿再进教室,又写随着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间也越显匆匆,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遗憾。
    C.文本一的语言符合作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鲜活,形象生动;伏笔照应又使行文自然而不显生硬。
    D.文本二准确地评价了迟子建的散文,强调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并指出作家可以通过作品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
    (2)下列各句的含义,与文本一中作者对时间的最终认识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A.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挖掘深沟浅槽。(莎士比亚)
    B.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库尔茨)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
    D.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
    (3)文本一围绕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思路,请你据此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请结合文本二的评析,分析文本一中“独有的美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卷:12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满怀期待地在景区停车场里找不到一个空位时,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这些景区之间不能信息互通、提前疏导,把游客合理地分配调节?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习惯了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利,然而不时出现的这些困扰,提醒着我们技术出现之后,         
          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34位的中国中铁员工超过30万,却面临“人”的问题:在集团内,         ,需要中转5个中间人才能找到。2020年,中铁启动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个工程——“信息贯通”。30万员工协同到中铁e通上工作,超过500个的入驻应用,基本实现一个平台覆盖所有项目的核心工作,协同办公效率提升超过40%。
          但仅打通人与人的联通是不够的,          ,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工程“数智升级”就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连接和感知。通过两大工程,中铁e通正在打通人、事、物之间的连接,让我们看到数字化给基建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希望。
    (1)简要说明第一段中加点的两个人称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请根据材料内容,从两方面、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中国中铁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组卷:0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考在即,成人在即,学校将为高三学子组织以“我们将代表时代”为主题的成人仪式,下面是师长们在留言板上写下的寄语:
    (1)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代理学家吕祖谦
    (2)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3)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诗人流沙河给母校留言
    (4)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刘同
    (5)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程民生教授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
    (6)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马克思
          请你结合其中的两三则寄语写一篇感言,谈谈你对现在的思考,对未来的规划。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