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54引用:1难度:0.5 -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1难度:0.5 -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短语,意义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5 -
4.下列各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组卷:151引用:1难度:0.5 -
5.下列对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从火车上 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2)是烟是雾,我们 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3)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 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组卷:26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45分。
-
17.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①“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近年常常吟味司空曙这两句诗。它曾被诗评家赞誉为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10个字烘托出飘零的感喟和老境的凄清,看似淡淡写来却经过精雕细刻凝成一幅画面:窗外潇潇秋雨,吹打着黄叶纷纷脱落的枯树,窗内一灯如豆,静坐着一个或一双白发苍苍的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
②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重。世事沧桑,是非成败,都像江水缓缓流逝;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一次次涌上心头。
③多少堪称英才俊彦的师友,多少曾经朝夕过从的故人,一个个远去了。近些年来,每当收到一份讣告,听到一个噩耗,先是惊愕,接着就引起一番感慨,有时竟抑制不住 。他们之中许多人是我同辈、同龄人,有的比我年轻,还是满头青丝黑发,满腔壮志豪情,突然竟成为折断了凌空羽翮的雄鹰。
④如果他们不曾在一次次风暴中遭逢厄运,戴着一顶顶荆冠,流徙江湖,辗转沟壑,以致弄得心劳神瘁,百病缠身,他们不是完全可以干自己的事业,在书斋里潜心著述,直到从容安详地远行吗?如果没有那应该诅咒的黑色的10年,许多人会抛却钟情的一切,抛却家庭儿女,毅然决然地匆忙离去吗?恶风刚起时,我的师友中,就有儒雅温文、才华横溢的老故人、历史学家邓拓,风华正茂、下笔如神的文艺评论家、杂文家陈笑雨,因横遭诬陷凌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伴儿的一位好友、好领导,40年代同反动官僚家庭决裂投身革命,50年代又同被错戴“右派”帽子的丈夫“划清界限”的女共产党员陈琏,同样不堪诬陷凌辱,毅然从上海一座高楼纵身一跃而下。如果没有那10年,许多正直、善良的人绝不会在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中无可抗拒地被淹没的。
⑤自然,历史绝不可能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一个“如果”都是事实,那还成为历史吗?
⑥人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根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一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实,这些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20年前,巴金老人就在我们前面做出表率,他凭着正义和良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冷峻地正视现实,也无情地剖析自己。在150篇《随想录》里,他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已经受到严重创伤的灵魂,大声疾呼要从那黑色的10年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能让那旷世悲剧重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情意殷殷,几乎是垂涕而道,痛切陈词。我们报社的老上级李庄几年前曾经对我说过,退下来的这些年,他一直在“闭门思过”。所谓“过”,一是过失的“过”,二是过去的“过”。他说,很需要冷静想想自己几十年中有些什么过失和失误,说过些什么昧心之论,干过些什么违心之事,而这些“过”又是从何而来?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古人说:“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我也早过了“知非”之年。“闭门思过”,回顾来时路,需要想、值得思的,实在太多了。
⑦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严肃的、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自责的痛楚。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青年女作家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她细致地写了一个满腔抱负而又不合时宜的青年如何从理想主义还原为务实而世俗的缓慢、沉重的过程。作家写道:“阻碍他成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他的成长就不可能是某时某刻的‘顿悟’,必定如动物蜕壳一般难受而迟缓。”比起女作家笔下80年代的青年人,我们这些进入老年的人蜕壳过程更加难受,更加沉重,更加迟缓。有的人蜕掉了一层层的壳,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正处于蜕壳的过程中,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在努力蜕壳,努力革除思想观念和灵魂深处那些同历史过程不相适应的旧意识残余,绝不愿像有的人那样至今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紧裹在壳内,不愿意丢掉那裹了几十年的硬壳,成为20世纪的套中人,或许还将带着它走入新的世纪。
⑧雨中黄叶,腐烂了又复渗进泥土,成为来年新枝新叶的丰富营养,它的生命以新的形式循环延续。白头老人灯下怀旧反思,如春蚕吐丝,化为锦绣,给人以启迪、智慧和美感。这样看来,“灯下白头人”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从青春年少到鬓发如霜,人生百年间,“从俗浮沉,与时俯仰”,转眼都成明日黄花。尽管已经到黄昏时分,漫漫长路,还得继续上下求索。我不敢奢言什么“超越自我”之类的话头,只求能够多保持几分清醒。“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也是一种清醒;感受着古代哲人这种执着豁达的襟怀,推窗遥望浩渺幽邃的星空,顿觉心平如水。
(1)对第①段中诗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所构建的画面,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A.秋雨吹打黄叶纷纷脱落的枯树,如豆灯下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
B.热闹、欢快、诗意的朋友相见。
C.宁静、寂寞、温馨的家庭聚会。
D.对像江水缓缓流逝的世事沧桑、是非成败想象。
(2)第②段划线的句子“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根据前后句子意思,第③段横线上填入一个成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A.饮恨吞声
B.向隅而泣
C.长歌当哭
D.潸然泪下
(4)以下不是第④段中所列举的师友或故人的一项是
A.陈琏
B.巴金
C.邓拓
D.陈笑雨
(5)对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远行”含义的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出远门
B.传播、远播
C.去很远的地方
D.去世
(6)第⑤段中句子“自然,历史绝不可能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不存在的”的含义是什么?
(7)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原文为:“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此外,《论语•宪问第十四》也提到了相应内容:“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用成语概括以上典故内容并指出“知非之年”是指多少岁,正确的选项是A.孔子知非 48岁 B.孔子知非 51岁 C.伯玉知非 50岁 D.伯玉知非 49岁
A.惰性或劣根性。
B.有意无意地粉饰和回避的过去。
C.长长的时空隧道。
D.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
(9)下列选项中,不是作者怀旧反思中的人生感悟的一项是
A.对朋友的至诚和对友谊的珍惜。
B.对曲折历史的思索和对生命蜕壳过程的思考。
C.对美丽风景的欣赏和奉献的赞美。
D.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和清醒认识。
(10)对“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的原因,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为正义良知忧患意识驱使的心灵是无法拒绝这种痛楚的。
B.因为严肃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着自责的痛楚。
C.因为阻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多而复杂,人的成长就必定如动物蜕壳一般难受。
D.因为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紧裹在壳内,不愿意丢掉那裹了几十年的硬壳。
(11)对第⑧段中句子“这样看来,‘灯下白头人’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含义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灯下老人的反思自我的豁达的情怀和汲取人生教训、化泥护花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启迪和智慧,展现出一种清新的人生境界。
B.人到老年,要对过去的事情能够放得下,才能活出境界,擦能够过好老年生活。
C.人生在世,万事不如意;所以应当开的开一点,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沉迷于以往的不开心的事情的回忆之中。
D.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多保持几分清醒;只有感受古代哲人的豁达襟怀,才能心平如水。
(12)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最合适的一个是
A.老人的人生反思
B.灯下白头人
C.黄叶白头人
D.思师友故人
(13)对这篇文章的文体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散文组卷:2引用:1难度:0.7
三、作文(60分)
-
18.作文。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途,没有人规定路程,它只有限定的时间——那就是你的生命。在这场旅途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样跑得更远,怎样尽可能地在人生这一短短的时间内实现它的价值。那么有哪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呢?我们如何能走得更远呢?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名称等;③不得少于600字。组卷: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