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金澳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4/11/17 3:0:1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
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卷:2901引用:48难度:0.7 -
2.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057引用:63难度:0.9 -
3.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组卷:2910引用:53难度:0.7 -
4.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组卷:1734引用:41难度:0.9 -
5.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A=G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419引用:30难度:0.7 -
6.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组卷:1535引用:147难度:0.7 -
7.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组卷:1677引用:64难度:0.7
二、填空题(共21分)
-
8.如图所示,刻度均匀的杠杆水平放置且静止不动(自身重力忽略不计),O是支点,左侧挂一重物,动力F1=5牛,则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为,物体的重力为牛,此时杠杆属于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组卷:73引用:3难度:0.5
六、综合题
-
24.阅读材料:全球最大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船入列
央广网青岛2019年10月25日消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船25日在青岛入列。作为全球最大静音科考船,其综合科考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东方红3”号是国内首艘、世界第4艘获得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最高等级-静音科考级(Silent-R)证书的科考船,同时也是世界上获得这一等级证书的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东方红3”船2013年由教育部立项建设,2019年6月交付使用。其船长103.8米、宽18米,排水量为5600吨。船上安装有先进的AESA雷达系统,具有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最大服务航速15节(1节等于每小时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海上自持力长达60天,可持续航行15000海里,载员110人,甲板作业面积和实验室工作面积均超过600平方米。“东方红3”船总工艺师荣延德介绍说,该船是我国目前排水量最大,定员最多,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
荣延德还介绍说,“东方红3”船底部装了很多声学设备,航行过程中的气泡会干扰探测效果。为了防止气泡干扰,我们在整个船型设计上采取了一个直艏,它能够防止气泡掀覆到船底,同时侧推封盖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从而降低噪音。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g=10N/kg,ρ海水=1.03×103kg/m3)
(1)当“东方红3”船从外海驶入内河时,船将一些(选填“上浮”或“下沉”)。假设“东方红3”船满载排水量为5600吨,则满载时它受到的浮力为N。
(2)“东方红3”船的雷达系统是利用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3)假如“东方红3”船从青岛驶向大连(大约有480海里),需要约h。
(4)“东方红3”船降低噪音的主要途径是。
(5)水下20米的鱼群受到海水的压强为Pa。组卷:107引用:2难度:0.6 -
25.请你结合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前面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时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则使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使由人们在抽象思维汇总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理想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理想实验”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是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伽利略曾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伽利略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将恰好相等。然后,他推想说,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多么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最后,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完全消除了,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平面上永远不停运动下去。这个实验无法实现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完全消除掉。所以,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是,伽利略由此而得到的结论,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1000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的陈旧观念,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运动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1)理想实验的基础是 。
(2)下面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打乱后的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上述的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 (填序号),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3)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萨斜塔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快”的说法,伽利略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来反驳。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两个铁球,一个10磅(磅是一种质量单位),一个1磅,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的10倍。那么把这两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 (快/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是11磅,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 (快/慢);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有问题的。组卷:11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