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成为大家顶礼膜拜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
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儿。当他展出了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
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故宫第一代钟表复师徐文磷儿子,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正式退休。站在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探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用43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39年之后,2017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变成“网红”,出门不仅经常会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修复过最为复杂的数十件馆藏钟表一级文物。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英雄关羽还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的迷之自信的微笑。著名编剧、策划人、影评人史航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的喜悦。
(摘编自曾洁《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材料二
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研发下线,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产业的垄断,对我国航空产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高铁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赢得国内外一片惊赞;C919大飞机试飞成功,民航之花含苞待放;家电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大步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在此过程中,一大批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以及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等典故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中国工人阶级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也正是在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核电等,成为一张张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名片”。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级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经济发展方面需要重视产品品质,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领域同样需要精益求精,这样才可能提供更加丰富更能满足群众期待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戒除浮躁,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强支撑。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政府部门、广大企业和每一名社会成员共同营造有利于创造精品的“土壤”。如今,“工匠精神”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社会各界对其广泛讨论并达成普遍共识……一个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制造强国建设目标必将实现。
(摘编自马洪超《工匠精神支撑“中国制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讯标题注重体现价值性信息,材料一标题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王津的职业,也突出了他的卓越贡献。
B.材料一最后写到王津没有失败的修复经历以及史航对他的评价,是为了多角度塑造王津的匠人形象。
C.材料二首先列举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引出话题,接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从现实角度论证文章观点。
D.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要求我们重视产品品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多行业都需要摒弃功利和浮躁之风,沉下心来做一名“工匠”。
B.材料二“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等典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可见工匠精神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
C.材料二选取了多个标志性事件,彰显了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为了论证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
D.近年来,中国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工匠精神已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王树军耗费数年心血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B.河南省开封市线象艺术研究院苗炜精心设计和参与绣制的大量刺绣作品,畅销国内外,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武汉的快递小哥汪勇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组织志愿者队伍义务服务,解决医务人员的困难,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
D.北京铁路局北京西电务段丰台车载设备车间首席技师王振平,认真钻研业务,填补了和谐机车车载设备理论上的空白。
(4)请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
(5)两则材料属于新闻的不同类型,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虽都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报道,但在选材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组卷:299引用:10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到平江路去
范小青
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走到哪里去呢?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坐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等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这就是平江路了,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菉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早年顾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因此苏州是调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的,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以前来苏州游玩的郁达夫也议论过这一种情况,他说这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衙,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
这是从前的平江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是怎样的跳动着。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了。
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
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家里看一看,这是老房子,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进深比较长,就只能看见头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备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回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渐渐地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人多了起来。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子,另一个妇女拖着小孩,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她问道。不知道,小孩答。妇女就生气了,你只知道吃,她说,小孩正在吃烤得糊糊的肉串,是在小学门口的摊点上买的,他的嘴唇油光闪亮的。沿街的店面生意也忙起来,河面上还是有一两只小船经过的,这只船是在管理城市的卫生,打捞河面上的垃圾,有一个人站在河边刚想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去,但是看到了这只船,他的手缩了回去。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地一览无余地沿街展开,长长的平江路,此时便是一个世俗生活的生动长卷了。
就这样走走,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头,但到平江路随便地这么走一走,
心情就会起一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无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我不是在平江路出生和长大,但是走走平江路,就好像走进了自己的童年,亲切的温馨的感觉就生了出来,好像世世代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
平江路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不止一两次地去过耦园,但是我到耦园,却不是去赞叹它精湛的园艺,而是因为它是一处惬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温婉的情绪着落点,也因去耦园的路,不要途经一些旅游品商店,也不要有乌糟糟吵吵闹闹的停车场,沿着河,踩着老街的石块,慢慢地走,走到该拐弯的地方,拐弯,仍然有河,再沿着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园,其实就这样的走,好像到不到耦园都是不重要的了。
在宋朝的时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图,那是整个的苏州城,现在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张平江图,这是苏州城的缩形。这张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了然,两道竖线,数道横线。这些横线竖线,已经从地平面上、从地图纸上,印到了我心里去,以后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有更任意的心情,沿着这些线,走,到平江路去。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说“我们失去了财富”,那些承载着苏州记忆但如今已不复见的老街也是一种“财富”
B.作者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但并未觉得无所适从。
C.文中写道有人想往河里扔垃圾但最终没扔可见平江路的人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
D.作者喜欢的耦园不仅仅有精湛的园艺可供欣赏更是一处能回避纷扰、让人放松心情的栖息之地。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在平江路散步的经历其间穿插了作者对苏州旧貌的回忆,在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无限惋惜之情。
B.文章第九段插入顾顿刚对苏州旧日情调的描写和郁达夫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平江街区的特色。
C.文章的题目“到平江路去”在文中有多处印证,说明作者“到平江路去”的原因是那里有很多吸引他的地方。
D.文章以“去平江路”起,以“到平江路去”止,中间多次写到“走在平江路上”,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文化韵味。
(3)赏析第四段中画线的句子。
(4)文章第七段说,“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组卷:14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炎炎夏日,热浪来袭,人们经常会感到食欲欠佳,甚至头昏脑涨、四肢无力,俗称“苦夏”,在这“苦夏”里,人体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丢失,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① ,要知道,铁、钙可是人体维持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② ,在水分补充上,汤茶饮料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从中医角度来看,③ 。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且不可食之过多,否则会使肠胃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律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而喝热茶则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可以单独泡茶叶喝,也可喝水果茶、花茶等。
炎炎夏日,热浪来袭,意味着肠胃疾病的“高危期”也来了,研究发现,持续炎热的天气下,胃肠道疾病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热浪持续七天后,高温对急性肠胃炎的影响也会愈发明显。这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胃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造成食物变质、饮食饮水污染等情况,与此同时,高温酷暑可使人睡眠差、食欲不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胃酿分泌减少,或者一次大量饮水稀释了胃酿,导致胃液杀灭病原菌能力下降,因此,到了夏季,人们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肠胃保养,注意“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谨防病从口入,对肠胃疾病说再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组卷:5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观看如图的漫画,按要求作文。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0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