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 〈老子〉四章》2021年同步练习卷(14)

发布:2024/12/30 2:0:3

一、选择题

  • 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25引用:6难度:0.8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31引用:12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67引用:15难度:0.8
  • 4.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8难度:0.9
  •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7难度:0.9
  •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59引用:8难度:0.7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7难度:0.9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3引用:9难度:0.9
  • 9.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8引用:8难度:0.8

  •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老子整天读着政府档案馆中保存的文献。看多了,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        ,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        人生的厚壁。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经        ,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九州幅裂,山河将崩,“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组卷:99引用:8难度:0.9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  ①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  ②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③,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  ④,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①荣获 ②交融 ③自怨自艾 ④脱颖而出
    B.①荣获 ②交互 ③孤芳自赏 ④锋芒毕露
    C.①荣膺 ②交融 ③孤芳自赏 ④脱颖而出
    D.①荣膺 ②交互 ③自怨自艾 ④锋芒毕露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组卷:68引用:62难度:0.5

三、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54引用:9难度:0.7
  •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组卷:187引用:13难度:0.9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也,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赏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爱民之深 泣下沾襟,其衰也
    B.所以弃其旧开其新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赏之过 浩浩如冯虚御风
    D.古者赏不爵禄 美于徐公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组卷:3引用:3难度:0.8

五、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1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组卷:69引用:10难度:0.8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67引用:12难度:0.7
  •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组卷:20引用:8难度:0.8

五、文言文阅读

  • 5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铺叙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所率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意在表明由此而失败的秦朝不堪一击。
    B.“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选文第二段将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突出陈涉之微与九国之强,然而他们与秦相抗,成败结果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D.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组卷:11引用:6难度:0.7
  • 5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应陛。考讳士鋐。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B.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C.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D.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指对君主、尊长避开不直称。文中是作者指称死后的尊长陈步瀛,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季,排行次序之一,表示排在最后的。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的说法,《论语》《仪礼》均有记载。陈步瀛是家中的小儿子。
    C.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清代在于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也称“恩科”。陈步瀛是乾隆年间恩科会试的鼎元。
    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越长越表明守丧当事人对已故人的崇敬,和不忍对方离去的心情,三年为最长服丧期。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
    B.陈步瀛行事果决。平凉府回民作乱的时,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
    C.陈步瀛善于用兵。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运筹帷幄,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被皇上赐予花翎。
    D.陈步瀛生活节俭。他不但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在陈州的时候,他全家还曾以稷谷粗粮为饭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②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组卷:10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