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5 7:30:2
一、(5小题,16分)
-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8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8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8
四、(8小题,30分)
-
11.阅读,回答问题。
阅历西藏的冬季
马丽华 首先想到的是旷远,疏朗,洗练,清爽。
然后是喧嚣过后的沉静,铅华洗尽的安恬,萧瑟,骨感。
让我概括西藏冬日的印象,你真难为我了。努力搜索脑海中的字库,还是觉得词不达意。而且所存储的都嫌文弱,不足以表现粗砺的质地。我说过,言说西藏,难以用话语,用什么,以自然界的声音为好,风雷电之类,天籁。书写西藏,纸笔键盘也不合适,用什么,泥巴石头,木刻也行。
对了,缺少了颜色。可是为什么感觉中满是灰白色调?明明的,天空一如既往的湛蓝,阳光明媚。是来自卸了妆的大地吧,当庄稼收割了,草木凋谢了;当寒冷在天地间凝结,连呼出的气也被雾化。许多年前我曾萌发过一个念头:选择一个固定的点,拍摄一个山间小村的四季轮回,剪接成片头,你会觉得每一季节各有其炎,但有悦目和动心之别:被简化了色彩的季节本色而坚实,就像黑白好照片那样的视觉冲击。
冬季是大地休息的时段,属于田野草原的人们闲中有忙。忙什么,藏历年。的确,藏历年是西藏之冬的特例,它是热烈、缤纷、忙碌、喧闹的;它把前述的印象都颠覆了,是冬之画作的高光部。就仿佛入冬以来的静态只是预备阶段,是屏住了呼吸、攒足了劲儿,只待迸发出一声舒心的——浩叹。
藏历新年开放在年岁与年岁之间,充满了世俗的欢乐,是传统的集中再现,一个节日浓缩了千年。我可以向你细细述说那些繁文缛节的程序,从着手准备“道具”种种开始,五谷斗,青稞苗,五色幡,八宝吉祥的图案……
不错,所有的仪式和道具都充满寓意,例如灶房墙壁上画的蝎子,象征灶神;摆放羊头,不仅因为在藏语中羊头和岁首同音,更因为羊本身即吉祥,一只风干的羊腿是“央”附着的载体。“央”是什么?一种美好的精神属性,是福运之气,是物质的灵魂,又不全是——这些都是一言难尽的话题,有时间的话再细细道来。简而言之,新年前后的一应形形式式,无不传递着自古以来农业社会的理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富足,天下太平。形式之下的深度和丰度,你不妨选一个冬天进藏,在农村或牧区过一个藏历年,悉心寻访。
就到我曾经去过的地方。二十年前的那个藏历年,年前是在藏北腹地各拉丹冬雪山下度过的。雪迹斑驳的枯草地上,看牧民在牛毛帐壁画日月同辉的图案,画羊子;在羊四上方摆放三块冰,敬奉老迈的三界神——藏历年其实是牧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恩节。相比较而言,漠野上单家独户的节庆显得冷清,人群密集的地方就热闹得多。随后我们赶往藏北东部的赞丹寺,在索县,欣赏了盛大的金刚舞。县城附近乡村的人都来了,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西藏中南部农村的藏历年过得正宗。无论日常生活中添加了多少现代内容,年节却是一成不变,古来传下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在拉萨,在山南,好多次领略藏家新年。十几年前的节日期间,我们路过雅鲁藏布江畔一个名叫嘎萨的村庄,盛装的村人齐集路旁,手执酒壶酒碗,拦下每一过往车辆,向每位路人敬酒献歌,把祝福带往四面八方。那一天我们走进嘎萨村,满村荡漾着青稞酒的浓香。假如过年期间去往山南,你可能还会被拦截,你不妨就像我们那样,进村做客。
说到藏历年,印象最深的,却是一只令人感动的鸽子、一只搞笑的狗和一头令人释然的牛。那是在新千年的第一个藏历年,我在拉萨河南岸的查古村过了一个完整的乡间节日:从二十九日的驱鬼仪式,到除夕一天的准备就绪,初一的全村拜年,初二的更换经幡,全过程。至于为何感动、搞笑,或者释然,你去问问他们,或许记得。
如果你有过像我这样长久的西藏阅历,当神秘不再,神话褪色,民间生活所秉有的温情,就会清澈地流淌开来,一如西藏冬日温暖的阳光。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用了“旷远”“萧瑟”等词概括西藏的冬季,但仍觉得不够准确。
B.如果在一个西藏的小山村拍摄四季轮回的景色,效果最好的是黑白照片。
C.藏历新年有很多繁复的仪式,往往寄托着农业社会的人们对生活的理想。
D.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西藏中南部的农村,藏历新年远比漠野上的热闹。
(2)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作者笔下的西藏的冬季有什么主要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结尾耐人寻味,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五、(1小题,50分)
-
12.请以《传递的是热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列出文章提纲。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组卷: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