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古诗文。

  • 1.默写与运用。
    (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1)《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
    (2)《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
     
    “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
     
    (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
     
    之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流飘荡
     
                       ②窥谷忘
     

    (4)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5)《与朱元思》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答谢中书》中的“书”都是
     
    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
     
     
    ”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

    组卷:18引用:1难度:0.5

三、综合运用。

  •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九年级老师们从报纸上收集了四则关于上海市民的阅读信息报道,她们想了解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阅读情况,设计了四道题,请你配合完成。
          材料一:4月15日,2021年上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会议上,一份《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上海市的综合阅览率(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以97.04%的占比居全国榜首。该报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发布。调查历时一年,多方面呈现了上海市 2020 年度市民的阅读状况,为上海市全民阅读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材料二: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
               
          (A)                                                                     (B)                                                         
          (C)                                                                      (D)
          材料三:上海市民选择纸质书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需要深度阅读”和“需要反复阅读”,而选择数字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阅读内容更方便携带”以及“资源获取更便利”。
          材料四:调查组参考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对成熟的量表,将阅读意义划分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社会责任感”三个维度,探究了市民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意义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市民的阅读时间越长、阅读花费越多、阅读评价越高以及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频率越高,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同时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1)材料一告诉我们的信息有:《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的时间、
     
     

    调查时长和报告覆盖面及实际作用。
    (2)读材料二中的四幅图,下面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高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日阅读时间越长,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时长差距越大。
    B.家庭是市民阅读较为重要的场所,在不同阅读场所的选择上,“书房或客厅”“卧室”的占比均位列前三位。
    C.从市民的阅读支出上看,市民不愿意为纸质书花钱,更倾向选择免费的电子阅读资源。
    D.报告显示,阅读对市民在疫情期间的焦虑缓解无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3)作为一个上海市民,你平时大多选择纸质书阅读还是数字阅读,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三和自己阅读实际经历陈述理由。
    (4)读了材料四,你一定从结果发现阅读对个人发展的具体作用和独特价值。疫情期间,你肯定也读了多本名著,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请从下列五部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所读名著中具体人物形象和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收获。(100字左右)
    《鲁滨逊漂流记》《童年》《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

  • 6.有人说: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请以“这就是成长”为题作文。
    题目:这就是成长
    要求:(1)写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暴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组卷:15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