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东北育才双语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
-
1.下列过程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78引用:3难度:0.9 -
2.Og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其核外电子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则Og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组卷:58引用:5难度:0.6 -
3.在3A+B═2C+D的反应中已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组卷:666引用:26难度:0.9 -
4.某同学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组卷:63引用:2难度:0.7 -
5.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34引用:1难度:0.5 -
6.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物质 A 单质 水银、生铁、液氧 B 氧化物 氧化镁、冰水混合物、一氧化碳 C 大气污染物 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 组卷:36引用:2难度:0.7 -
7.有一种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合金6g,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反应时间和产生氢气的图象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产生的氢气质量,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该合金的组成可能是( )
组卷:187引用:7难度:0.7
三、实验探究题(共21分)
-
22.我国实施“醉驾入刑”的规定,引起某中学化学探究小组的注意,并设计如图实验,对人喝酒后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进行比较(不比较水蒸气)。
【查阅资料】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反应,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提出假设】
猜想1: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乙醇;
猜想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的低;
猜想3:呼出的气体中
【实验方案】
(1)按如图装置取气,吸气时先打开止水夹
(2)请填写空格。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向A、C集气瓶中 ②向A、C集气瓶中加入等量的 若C集气瓶中出现浑浊,且较明显,A中没有变化,证明猜想3成立。 ③别向A、C集气瓶中加入少量重铬酸钾溶液 若 组卷:52引用:2难度:0.3 -
23.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同学们对镁条变黑的条件及生成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一)镁条变黑条件的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20天全部变黑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4)根据上述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结论:镁条表面黑色物质的形成与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二)对镁条变黑后生成物的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镁可表示为aMg(OH)2•bMgCO3•cH2O。
【查阅资料】①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镁组成,称取购买的碱式碳酸镁固体18.2g;装入硬质玻璃管,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装置A、C、D中所装药品均足量)。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
步骤三:待装置B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直至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 反应后 C:试管和所盛溶液 45.0g 48.6g D:干燥管和固体 75.8g 82.4g
(1)“步骤三”中,当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2)假设上述数据均准确,通过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中a:b:c=
(3)有同学提出,在“步骤二”连接装置的最末端应再接一套装有碱石灰的装置,这样改进的目的是组卷:95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