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3 7: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开始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适应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只有立足于文化视角,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并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学校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音乐,几千年来均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在近代则被学堂乐歌所取代,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几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口传心授”不仅并不落后,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既强调直觉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传授者和继承者双方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音乐的直接唱、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继承者能够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最终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因此,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采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引入学堂乐歌以来的方式方法,还应提倡将“口传心授”等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去。
          此外对于传统音乐教育而言,建设一支具有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命感、全面的传统音乐理论素养及较好的传统音乐技能技巧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亦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 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
    B.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虽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很大,但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如果学习民族器乐更多地追求技术,则难以领会音乐的神韵,无法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D.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课程建设、传承方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入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   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B.文章第四段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传统音乐教育在当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C.作者认为建构适应于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D.文章先阐述传统音乐教育的作用,再分析当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B.采用西方音乐标准,学校音乐教育就会出现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
    C.学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应以进行合理教材化、课程化后的我国优秀音乐作品为主。
    D.与“学堂乐歌”相比,“口传心授”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传承方式。

    组卷:9引用:6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多数消费者还比较狭隘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EV,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来源。
          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2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致,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其中,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对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尤为明显。近日,昆明发布公告:自2019牟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否则不予发放营运证。有这样规定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摘编自《畅所欲言: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谁将主导汽车的未来?》,易车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二: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推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节约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具有三排以下座椅且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120公里/小时的电动汽车车型,当整车整备质量在750公斤及以下时,能量消耗率限值应在13.1千瓦•时/100公里。
    (摘编自《我国发布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技术标准》,人民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三: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到1亿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不一样,互联网技术是谁抢先谁占便宜,汽车不是抢先,汽车行业是与其做得早,不如做得好。”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关注技术突破,而不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设计时间表。
          近日,由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发起参与设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将重点聚焦电动汽车充电相关的技术领域,从共性基础、能源传输、生产、消费和车网融合5个细分方向设计相关标准及发展路线。这将为新能源汽车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专业及其他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决策参考和战略规划指引,同时将带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系列的规模效应。当下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问题,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要忍受一些不太好的车,但是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到2025年,无论是综合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新能源汽车都和燃油车不相上下。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常州发布  2025年电动车与燃油车成本相当》,中国新闻网2019年3月3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能源汽车的“新”表现在其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而HEV采用传统燃料作为唯一动力来源,因此不属于新能源汽车。
    B.超过半数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让人意外的是,发展状况很好的纯电动汽车和刚起步的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不被看好。
    C.《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D.新能源汽车行业想要发展好,重要的不是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抢占先机,而是关注技术突破,只求速度不求技术很难做出好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既有市场需求因素,又有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尤其是地方政策对其发展助力很大。
    B.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发布全球首个电动汽车能耗限值标准,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C.“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从多个细分方向设计相关标准及发展路线,为该行业提供了技术决策参考和战略规划指引。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用具体数字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材料一说明过去几年的发展,材料三预测了未来的发展。
    (3)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组卷:4引用:10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村灯火
    文猛
          ①照亮我人生第一声啼哭的灯火是煤油灯,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乡村。
          ②那时的煤油灯是父亲亲手制作的,在一个墨水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再用薄铁皮卷一个小筒,筒中装着棉花捻成的灯芯,一盏煤油灯就制作完成。后来,家里有了多余的钱,开始从供销社买回工厂制作出来的煤油灯。有铁做的灯盏,灯盏里竖着棉花制成的灯芯,旁边横着铁丝扭成的旋钮,带动灯芯里面的小齿轮调节灯芯的长短,进而调节房内的灯光。灯盏上配有玻璃罩,可以遮风挡雨。
          ③我家兄弟多,又都是读书的年纪,是“费油”的大户,村代销店供应给家里的煤油总是不够用。于是,我们吃饭时就改用桐油灯、菜油灯。油灯也会开花,油灯开花时,光线就会突然暗下来,母亲就用针挑灯芯。母亲挑着灯花,我们唱着童谣,那是幸福的童年时光。
          ④乡村也有好一点的灯火,比如马灯。但拥有马灯的家庭并不多,一般是生产队里才有那么两三盏。我家曾有一盏马灯,其实就是升级版的罩子灯,只是玻璃罩子更大,灯芯更粗,灯火更明亮,关键是能够提着走。有的乡村还有汽灯,但是身价昂贵,使用时得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汽灯高挂,灯光明亮晶莹,如同白昼。县里剧团下乡演出,或是家境特别好的人家办喜事,我们才能看到一次点亮的汽灯。
          ⑤后来,乡村的灯火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别的乡村关于电灯的记忆,我们重庆安溪村第一次看到电灯,是在1975年5月。那是映山红开满山野的季节,县里电影队来到我们村。
          ⑥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水库边老祠堂院坝上竖起了两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方白布,一根竹竿上还挂着一个黑匣子。一阵轰鸣声之后,放映机扁担上那颗亮晶晶的玻璃唰一下亮起来,院坝上一片惊叫。灯光亲抚着每一个人的肌肤,温暖着每一个人的笑容。
          ⑦那部电影叫《闪闪的红星》。放映结束了,院坝上没有一个人愿意走。
          ⑧一个叫“电”的灯火种子从此在乡村里种下。把乡村点亮起来,成为大家最渴盼的事情。
          ⑨1985年5月,又是映山红开遍山野的季节,乡里的小电厂建成了,电线牵到村里,拉进家里,电工把所有线路装好,合上电闸那一刻,村庄一下就亮啦!那是乡村里前所未有的亮堂。大人们在欢笑,小孩子们叽叽喳喳跑到各家各院看灯,村里家家户户都让电灯亮到深夜,大家的心里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
          ⑩乡村走入电灯时代。大家买来打米机、面粉机、脱粒机、粉碎机,让乡里的电站一下叫苦起来。电动机一响,家家的电灯就一闪一闪的,成为“南瓜花”,后来电站干脆改成隔天供电。
    ⑪从乡村灯火到乡村灯光的彻底飞跃,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那一年。我们的长岭乡升级为长岭镇,镇里的电站也并入国家电网,我们乡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到全国的大电网中。离开家乡多年,我没有亲历那史无前例的工程,但是我知道,我所在的城市和我遥远的乡村,沐浴着同样的“电之光”。打开电灯,打开电视,我会和乡亲们感受到一样的光明和温暖。
    ⑫前不久回老家安溪村,村里利用当年建设的安溪水库自然风光,把安溪村打造成安澜谷乡村旅游度假区。乡亲们开起了农家乐,游客可以荡舟湖面,品尝农家美食。乡亲们耕耘着庄稼地,经营着农家乐,大家的心里格外亮堂。
    ⑬灯亮啦,湖亮啦,山亮啦,心亮啦!这是对乡村灯火时代的彻底告别,这是对乡村灿烂前景的美好展望……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煤油灯写起,是为了说明在那个年代我的家境很穷生活艰苦,表现了村民对乡村灯火变化的企盼。
    B.第②段细致描写父亲做煤油灯的过程,是为了突出在那个年代“我”对灯火的期盼,强调在那时煤油灯对一个家庭的作用。
    C.电影《闪闪的红星》带来了乡村对灯火新的认知,也在乡村里种下了一个叫“电”的灯火种子。把乡村点亮,成为了大家最渴盼的事情。
    D.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年,是家乡从乡村灯火到乡村灯光的彻底飞跃,也是乡亲们生活水平质的飞跃。
    (2)文章以“乡村灯火”为题,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连用了四个“亮了”,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赏析。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许多冰雪运动爱好者一上场就开始滑,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在寒冷环境下,人体肌肉紧缩,关节会变得僵硬,充分的准备活动能使肌肉舒张,①_____,还能激活人的神经兴奋性,以顺利完运动动作。
          普通人参加冰雪运动以娱乐为主,应根据  ②_____,选择适合自己的场地和项目。身体素质好,方可参与强度高的冰雪运动;初学者不要急于挑战难度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动作,而要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如感觉疲劳,需稍事休息。初学者由于充满新鲜感,往往会长时间持续运动,③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你的朋友李华观看冬奥会以后,对冰雪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周末去尝试一下。请根据语段内容,向他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组卷:12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全国青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材料二:“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正如冬奥冠军苏翊鸣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所说,“伟大的国家”和“最好的时代”是放飞青春梦想的坐标,也是广大青年奋斗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材料三:近日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显示,青年网民群体普遍相信“努力有用”。“躺平”没有出路,拼搏才有未来。敲响内心深处的战鼓,高扬乘风破浪的风帆,奋斗,永远是青春的别名!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用你与一篇发言稿在班级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抄袭、不套用,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泄露你的真实信息。

    组卷:4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