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6 15:30:2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觉醒意识。所谓文化觉醒,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思想观念变化,而是唤醒沉睡或被束缚的自我意识,对世界、民族和个人前途命运进行科学理性的自觉认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旗手向束缚民众思想的封建道德礼教发起猛攻,启发民众觉悟,革新思想。这是封建道统断裂的开始,也是新的文化觉醒的开端,乃至以后历史行程中发生的文化觉醒现象,大都可从新文化运动中找到渊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被新文化唤起的千百万民众,特别是湖南农民,组织起来,冲决帝国主义和军阀编织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奔跑。这正是发生在农民身上的一次文化觉醒。文化觉醒走向社会实践,文化人也转向服务时代。没有新文化“自觉”的人,就没有独立自由民族的产生,这个新文化思想家的观点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印证。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而抗日战争又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广泛的文化觉醒。抗战刺激了民族凝聚向心力,过去盘算自家庄稼和牛羊的人们,开始深刻思考民族存亡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觉醒又转换为新中国的文化改造和演进。用唯物史观改造唯心史观,用无产阶级思想代替资产阶级思想,一切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新中国。如今,21世纪的中国正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门槛上,而这个复兴的历程仍然要以文化觉醒为条件。
这个文化觉醒,一是表现在敢于在西方文化面前充分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又要善于将外国经验中国化。中国改革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所没有遇到或没有条件遇到的。因而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理论,未必适应于中国。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文化觉醒的状态,重新审视西方文化,大胆突破西方观念的禁区。
当代文化觉醒的另一表现,是敢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经决定了“旧文化”衰落的基本走向。具体说来,这种所谓的“旧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旧文化”一直没有自认失败,而总是企图利用新形式作祟,对此我们要加以防范。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仍要秉承百年来的文化觉醒意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使其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摘编自王传利《中国需要新一轮文化觉醒》)材料二:
回望历史,以《新青年》为舆论阵地所引发的新文化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提供镜鉴。
新文化运动是泡在洗澡水里的新生儿,是文化创新阶段的复杂混合体。它提出了当时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问题,“从宇宙观到人生观,从个人理想到人类的未来”。它发轫之时在人们的精神上引起的震动,有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一百年来,它提出的科学、民主等一系列文化命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回味、思考和争议。
涉及精神和灵魂的事件可能更久远。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常谈常新,与其大胆决绝的变革精神有关,与其和文化、道德相纠缠的社会政治性有关,也与其爆发出的不可遏制的青春冲动有关。“后来责任,端在青年”,被新思想吸引的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是北京大学师生和《新青年》相遇后的“刊校结合”的文化创造平台。重温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命题,“青年的理想人格精神”“自立的”“世界的”“科学的”“进取的”,哪一项不能引起青年朋友们的共鸣?今天再看这些命题,它们恐怕对于当下依然有提神醒脑的功用。
有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作镜,有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有当下中国蒸蒸日上的社会发展,文化创造就有了新的历史可能。如果说,一百年前的文化运动是挽救和改造中国的问题,那么,一百年后今天的文化应当是在全球化的民族竞赛中强身健体。我们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既不可断裂激变,也不可故步自封。以全盘西化来重建中国文化,或是以封建文化来刷新当代文化都是不可取的。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说,传统常常是集好坏于一身、优劣点很难截然分割。这就不是片面的批判和笼统的反对所能解决,而首先是要有具体历史的分析。只有将集优劣于一身、合强弱为一体的传统加以多方面解剖和了解,取得一种“清醒的自我觉识”,以图进行某种创造性的转换,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不必左顾右盼,只需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答案。之前是救亡压倒了启蒙,而今天,在我们吃饱穿暖之后,迎来了文化创造上难得的历史良机。
(摘编自师力斌《文化的创造性,百年后再迎良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鲁迅等新文化旗手推动了民族文化觉醒意识的萌发,启发了民众觉悟,革新了思想,在这以后历史行程中发生的文化觉醒现象,大都可从中找到渊源。
B.21世纪的文化觉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善于将外国经验中国化;二是敢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C.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问题,“从宇宙观到人生观,从个人理想到人类的未来”,当时的思想命题在今天看来,可能依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用。
D.面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答案,对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剖析,取得一种“清醒的自我觉识”,抓住文化创造上难得的历史良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盘算自家庄稼和牛羊的人们,开始深刻思考民族存亡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这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广泛的文化觉醒的表现,推动了独立自由民族的产生。
B.在中国的改革发展中,我们需要保持文化觉醒的状态,通过重新审视西方文化,大胆突破西方观念的禁区,对西方的理论进行理性分析,使其适应中国国情。
C.新文化运动中的变革精神,和文化、道德相纠缠的社会政治性,以及其爆发出的不可遏制的青春冲动,使其在时代变化中依然有独特的意义,常谈常新。
D.一百年前的文化运动是挽救和改造中国的问题;而一百年后今天的文化应当是在全球化的民族竞赛中强身健体,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其精华。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二中“能引起青年朋友们共鸣的思想命题”要求的事件是
A.解放军报发布《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专题报道,高度赞扬了解放军战士戍边的大无畏精神。
B.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的大学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做过直播,其中超过三成人想成为游戏主播。
C.光明网发布《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二集《胜寸心者胜苍穹》,着重阐述了“信仰”这个主题词。
D.人民网发布《岁月为证,奋斗不止》主题文章,深入阐释了奋斗在新时代中的深远意义,呼吁中华民族要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
(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材料一中关于“文化觉醒”的观点与材料二中关于“清醒的自我觉识”的观点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组卷:5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琵琶围【注】(节选)
温燕霞 说话间,小轮船已到了琵琶岛。何劲华环顾四周,颇有惊艳之感。只见清澈的湖水倒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茅草抽出了淡黄的新叶,像无数把金箭在风中摇曳,野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远看却只有一片迷茫的微红,白色的李花、梨花如粉似雾,野蔷薇喜欢攀缘在土丘、大树上,开得热烈,绚丽得扎眼。
近午时分,何劲华一行站在了琵琶围灰色的高大墙垛下。何劲华和金彩风对着那扇青灰色的大门大喊:石浩财,你快打开门呀!
可没有丝毫的动静。金彩凤有些疑惑:这是原先那个拥挤热闹的琵琶围吗?当琵琶围还是座近千人口的村庄时,金彩凤常到琵琶围演出。因山高路远,剧团每次只能来十二三人,吃住在村民的家中,走时按餐结算费用,是支名副其实的文艺轻骑队。金彩凤记得,有一次琵琶围突然断了电,村民们从家中取出火吊和油灯,在场地中央摆了一个大圆圈。金彩风和队员在光圈里跳《春山蝶飞》的扇子舞,二十四把朱红羽扇,将采茶戏中的扇子花舞到了极致,将人们的笑脸描绘在她的脑海中。金彩风记忆中的琵琶围是钢蓝夜色中的那团火光,炽热而温暖。
然而,眼前的琵琶围却阴冷森严,拒人千里。金彩风看出琵琶围人对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有抵触,忙劝邱小楠下山。何劲华也说:邱镇长,我是琵琶围人的外孙,跟他们讲得上话。你们放心下山。
邱小楠一行下山后,在何劲华的笛子伴奏下,金彩凤唱起了婉转的灯彩调。优美的笛声和歌声像水里的鱼钩,稍一用力,便从墙垛口扯起了一排男女。何劲华仰头正要喊话,头顶飘来石浩财的话音:当真是何馆长和金馆长啊。欢迎欢迎!
金彩凤拿出她惯常的泼辣劲来:石浩财,你开门放我们进去,我带着风搅着雪呢!
石浩财不为所动。
何劲华见墙垛上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忙趁热打铁:养财、橘子婆、三哥、三嫂、朱大姐,我是琵琶围的外孙,也算半个村子里的人。我们这次来,一来向橘子婆学唱山歌,二来想听石浩财讲打龙和蛇灯的故事,第三是送文化下乡,教大家学唱采茶调和制作灯彩。
这时,村民小组长石养财不顾弟弟石浩财的拉拽,一病一拐地下楼打开了围门。
傍晚的几个大响需击毁了某段线路,琵琶围断电了。何劲华和金彩凤把带来的手电筒和应急灯送到每家每户,可大家还是点油灯,一则舍不得用,二来表示不领情。何馆长,我刚才去转了下,这里要是能通汽车,当真是个好地方。金彩风啧啧叹着。何劲华心里却有些沉甸:风水宝地没有出宝啊。
何馆长,你愁心好重。这脱贫攻坚靠我们两个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走,进屋去。
这样的寂静里,桌上那盏应急灯炽白的光显得凄楚,金彩风起身点着了橘子婆送过来的油灯,关了应急灯,屋内顿时温暖起来。
对不住啊,何馆长、余馆长!我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反。石养财进来说。何劲华和金彩凤见村民这种态度,心里有些难受。
刚安顿好,橘子婆过来请他们去食夜。橘子婆家的客厅昏暗、拥挤,沿墙堆满了箩筐、塑料袋等杂物,只有一张老旧的八仙桌像样些。五尺凳已经坏了两只脚,用砖头垫着。昏黄的电灯下,照见墙上贴着孙子石成金和孙女石成玉在学校里获得的奖状。
橘子婆从隔壁的灶间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酒娘煮蛋,石成玉懂事地给奶奶帮手,端出捞饭、腊肉炒笋干、辣椒炒菌丝放在桌上,热情地请他俩食夜。
金彩凤、何劲华见石成玉和刚走出的石成金盯着桌上的菜,忙招呼他俩上桌。兄妹俩不顾太奶的呵斥,挥筷吃着,一边说过年都有吃这么好的菜,听得两人心酸。金彩风回房取出两包零食给他俩,并按标准给橘子婆结了饭钱。
橘子婆开始怎么也不肯收,何劲华说这是纪律,如果不收,他会犯错误,橘子婆这才接下,说:你们和杨书记像当年的红军呐。那时红军在我屋里食饭要给我伙食费,我不肯收,他们就放在桌边上。要是行军路上挖了老百姓的红薯,也要在地里埋几枚铜板,硬是不占我们老百姓的便宜。听到一位世纪老人这样说起红军,何劲华、金彩凤深感震撼。
如今,坐在这昏黄的灯光下,听着窗外渐渐响起的山风林涛,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9期)【注】《琵琶围》以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琵琶围”为蓝本,叙写了该村易地搬迁的脱贫攻坚史诗,成功塑造了何劲华、金彩凤等基层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特点。琵琶围交通极为不便,那里山高水冷,有雨便有水,无雨便干涸。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面点出琵琶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理特点,描绘了其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为下文的叙事提供了特定背景。
B.小说节选部分内容发生在一天之内,事件均围绕何劲华和金彩风两人展开,既便于塑造人物,又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C.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何劲华和金彩凤,形象十分鲜明,前者多愁善感,后者直率泼辣,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性。
D.小说中“带着风搅着雪”“过年都有吃这么好的菜”等句子口语化地域化色彩较浓,让小说生活气息浓郁。
(2)小说中插叙了金彩风以前到琵琶围演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处“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内容进行分析。组卷:22引用:5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娼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②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5)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组卷:80引用:30难度:0.7
四、语言表达
-
8.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中认为:“脂粉英雄”这四个字是一部《红楼》的主题。读完《红楼梦》你认为谁是“脂粉英雄”?写出人物名字,概述一条理由并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
组卷:9引用:6难度:0.7
五、材料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百年大党初心如磐,亿万人民使命在肩。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漫漫征途,哪一步不是闪耀着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哪一步不是激扬着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豪情?哪一步不是挥洒着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汗水?
材料二:
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
学校团委将要在“五四”青年节举行“迎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