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0 0: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较严重时,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也实现了货足价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叶兴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1.03.26)材料二: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的耕地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很多农民兄弟从农村走到城市,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不断上升,根据调查显示,城市人均的粮食需求量比农村人均粮食需求量高出50%以上,粮食需求会随之上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已经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高质量牛奶、鸡蛋、肉类的需求不断上升,体现出高营养、高热量、高消耗的特点,因此对畜牧业的需求逐渐上升,对饲料用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像牛肉这一类产出效率较低,生产周期较长的肉制品,使玉米、豆粕等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目前大豆的自给自足率很低,缺口在8800万吨左右,主要依靠进口。
在1997年到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3亿亩,耕地的迅速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中央划定了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尽管如此,近年来个别地方时有侵占耕地的现象,值得关注。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数量仅为1.3亩,还不足国际平均线的一半,显现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少的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一是建设建筑用地规划粗糙,造成耕地的流失和浪费;二是违规使用土地的情况仍然存在;三是土地污染、水力资源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土地沙化、盐碱化,使耕地面积下降。
我国国内粮食的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主粮价格不高,随着农药、化肥、劳动力的上涨,造成了农民种粮不赚钱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种植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科技化程度高,导致他们在粮食的平均成本、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具有优势,而种粮不赚钱将使更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状。这也带来了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未来谁来种粮食值得我们思考。
(摘编自白晓明《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和谐社会》2020.12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产品的自给自足虽然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但这种片面的认识不符合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本意。
B.我国粮食生产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有力支撑了去年国内新冠疫情比较严重时粮食及各类副食品的充足供给。
C.种子技术是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中之重,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直接关系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
D.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赖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互动,而且也依赖于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的水平。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大豆产量严重不足,如果不依赖进口,可能会制约国内畜牧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居民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B.中央划定了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如果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一政策,就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C.加大规划使用土地的力度,提高生态治理的能力,科学开展水利农田建设,对弥补我国耕地的短板有一定帮助。
D.对于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加,而种地产生的效益不高,这使农村适龄劳动力纷纷外出,大量耕田可能会荒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最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措施是
A.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B.稳定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
C.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战略
D.厉行节约的全民“光盘行动”
(4)请梳理材料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针对我国粮食安全,两则材料在探讨与思考时立论角度不同,在未来实施的保障措施方面又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16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①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断被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
②2017年岁尾,在某文学杂志六十周年庆典上,在太热闹的时刻,我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吃过早饭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③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着整齐划一的舞。身上热了,多数人将外套脱掉。我努力避让着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像都是全身像,或坐或站。托尔斯泰右手握着手杖,此时手杖被挂上了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使他显出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莎士比亚和狄更斯手握鹅毛笔,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缀着色彩艳丽的轻薄羽绒衣。
④走出世界文豪广场,向前是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排到了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那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⑤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各路声响汇聚起来,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没了。在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满身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
⑥鲁迅墓很好寻,在公园的西北角,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天然藩篱,因而墓地显得肃穆庄严。不过基座太高了,那端坐其上的雕像,如一团阴影挡在鲁迅墓前。
⑦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的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权当鲜花吧。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写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对所描述的花儿连名字也叫不出来。他最浓墨重彩写的,是《药》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无名之花。
⑧相比鲁迅的杂文,我更偏爱他的小说,尤其喜欢《故事新编》。其中的《铸剑》惊心动魄,我是把这个短篇当史书来看的。鲁迅是高超的人物雕塑家,他小说中的人物,像是青铜锻造的,叩击时会有深沉的回声。而且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动人的光芒——悲凉的诗意之光,如《孔乙己》《阿Q正传》《风波》《药》《伤逝》《明天》等堪称经典的篇章,是作家以笔蘸着自己的生命之血,化解心中块垒时,播撒于春日晚雾中的纯美幽灵,他们充满了有筋骨的象征性。鲁迅公园中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那些雕塑,如果换成阿Q、孔乙己、单四嫂子、九斤老太、眉间尺、吕纬甫,也是极相宜的——这些人哪个不是负重的高手呢!
⑨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能如愿——怎么可能如愿呢?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绝非故作超拔,符合他的脾气。
⑩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离开。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享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⑪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里所有的树,此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湮没了嘈杂的人声。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文本二: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愚搞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选自鲁迅《<呐喊>自序》)(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旧书”“名言”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魅力。
B.第⑤段中的“湮没”,指各路声响埋没、盖住了鸟鸣等自然界的声音;第⑪段中的“湮没”,指风声、树声等自然之声埋没、盖住了公园里的世俗之声。这两处都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C.第⑤段画波浪线的“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中,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斗的男人。
D.第⑩段写鲁迅翡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消寂的氛围,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2)文章写到了《呐喊》中的诸多作品。下列对《呐喊》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众多不朽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为时代而“呐喊”的心声。
B.孔乙己、陈士成等底层知识分子,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更为可悲的是,他们深受其害而终不觉悟。
C.华老栓和阿Q等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也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
D.鲁迅先生在《药》的结尾,给革命者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其目的是为了衬托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
(3)文本一中,作者在写拜谒鲁迅墓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插入第⑧段对于鲁迅小说的感受?
(4)从文本二最后一段画线句看,作者认为鲁迅先生对“敬仰和怀念”有着怎样的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两处依据。组卷:9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 。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那么,① ?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 ,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13引用:18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不是少数仁人志士的追求,而是群众的向善向美。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筑成的,我们何妨做那一木一石呢?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