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6 4: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紧密相连、互相成就,前者为后者创设学理论证,后者为前者提供传播场域,两者共同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快建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叙事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一定时期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表达范式,是一国在以国外受众为主要对象的沟通传播中使用的话语模式或话语风格,承载着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中国叙事体系,是由中国特色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体系构成的。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当务之急是优化拓展话语内容,积极参与和平发展、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等世界性议题的设置,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优化拓展话语内容的关键,则在于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标识性概念是构建叙事体系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既要用中国实践做好国际传播“文章”,积极创设世界性议题;也要善于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挖掘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叙事,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
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是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受众准确理解中国、激发共鸣和共情的重要举措。话语方式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内容创新重在以理服人、以事化人,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从道理上说服人、打动人;形式创新则重在以情动人、以趣引人,打通话语表达方式和受众的共情通道。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协同推进话语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话语内容创新要以事实为基础,以情感为铺垫,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高译介能力,在充分考虑目标受众文化背景与接受水平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准确表达话语表述中的核心思想。话语形式创新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采取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等方式,进行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表达;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用好用活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和网络互动耦合而成的多模态媒介。
(摘编自刘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光明日报》2023年6月30日)材料二:
习总书记曾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受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虽然显著提升,但文化软实力的欠缺并没有为我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际处于“失语”的被动位置。因此,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妄想通过“和平演变”和“普世价值”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构成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是提升我国话语权地位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肆无忌惮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渗透和“文化霸权”,妄想通过“和平演变”政策推翻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时,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一些错误思想的兴起和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历史虚无主义用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等方式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扣上“霸权文化”“阶级文化”等帽子。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有利于应对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话语解释已经在现实环境中丧失了可读性、活泼性和时代性。在当代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感,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其发展和传播。
(摘编自唐杰伟等《浅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共同反映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B.叙事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由中国特色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体系构成的。
C.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用中国实践创设世界性议题,要挖掘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中国“故事”。
D.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加快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使其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当务之急。
C.话语方式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要以事实为基础,善用时代话语、群众话语和学术话语。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中国道路的成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都引用了习总书记的话语,但材料一是由此直接引出论点,材料二则是借此间接引出论点。
B.从全文来看,材料一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论,第二、三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详细论述;而材料二则是递进式结构。
C.材料一第二段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第三段则是运用对照式结构展开论证的。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且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严谨。
(4)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组卷:1引用:2难度:0.5
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攻(节选)
鲁迅 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跑进厨房里,道: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
“对咧。”墨子说。“公孙高走了罢?”
“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气,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汽。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楚王早知道墨翟是北方的圣贤,一经公输般绍介,立刻接见了,用不着费力。
墨子穿着太短的衣裳,高脚鹭鸶似的,跟公输般走到便殿里,向楚王行过礼,从从容容的开口道:
“现在有一个人,不要轿车,却想偷邻家的破车子;不要锦绣,却想偷邻家的短毡袄;不要米肉,却想偷邻家的糠屑饭:这是怎样的人呢?”
“那一定是生了偷摸病了。”楚王率直的说。
“楚的地面,”墨子道,“方五千里,宋的却只方五百里,这就像轿车的和破车子;楚有云梦,满是犀兕麋鹿,江汉里的鱼鳖鼋鼍之多,那里都赛不过,宋却是所谓连雉兔鲫鱼也没有的,这就像米肉的和糠屑饭;楚有长松文梓榆木豫章,宋却没有大树,这就像锦绣的和短毡袄。所以据臣看来,王吏的攻宋,和这是同类的。”
“确也不错!”楚王点头说。“不过公输般已经给我在造云梯,总得去攻的了。”
“不过成败也还是说不定的。”墨子道。“只要有木片,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楚王是一位爱好新奇的王,非常高兴,便教侍臣赶快去拿木片来。墨子却解下自己的皮带,弯作弧形,向着公输子,算是城;把几十片木片分作两份,一份留下,一份交与公输子,便是攻和守的器具。
于是他们俩各各拿着木片,像下棋一般,开始斗起来了,攻的木片一进,守的就一架,这边一退,那边就一招。不过楚王和侍臣,却一点也看不懂。
只见这样的一进一退,一共有九回,大约是攻守各换了九种的花样。这之后,公输般歇手了。墨子就把皮带的弧形改向了自己,好像这回是由他来进攻。也还是一进一退的支架着,然而到第三回,墨子的木片就进了皮带的弧线里面了。
楚王和侍臣虽然莫名其妙,但看见公输般首先放下木片,脸上露出扫兴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两面,全都失败了。
楚王也觉得有些扫兴。
“我知道怎么赢你的,”停了一会,公输般讪讪的说。“但是我不说。”
“我也知道你怎么赢我的,”墨子却镇静的说。“但是我不说。”
“你们说的是些什么呀?”楚王惊讶着问道。
“公输子的意思,”墨子旋转身去,回答道,“不过想杀掉我,以为杀掉我,宋就没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着楚国来的敌人。就是杀掉我,也还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感动的说。“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罢。”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执一柄破铜刀、带一个破包袱、穿一双草鞋就匆匆赶往楚国,劝说楚王放弃攻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墨家吃苦耐劳的品质。
B.公输班只是听闻门丁的描述就知道前来拜访的是墨子,楚王一听墨翟拜访,便立刻接见,可见墨家学派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很大影响力。
C.针对墨子的劝阻,公输班和楚王虽然赞同他说的有理,但都没有直接放弃攻宋,说明墨子在劝说上缺乏技巧,处事不周。
D.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造当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对“他”进行语言描写,然后接之以动作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既设置了悬念,又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B.鲁迅注重细节刻画,墨子脚上草鞋,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凸显了墨子的生活贫寒。
C.文中写楚国的富裕,是为了衬托宋国的贫苦;写楚国人活泼强悍、衣服干净,意在衬托墨子的迂腐呆傻、衣服破旧。
D.本文以人物对话展开叙述,无论是墨子与耕柱子、与公输班的对话,还是与楚王的对话,都能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本文以“非攻”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鲁迅的语言既幽默又犀利,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卷:5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世界建筑史上,我国的文物建筑 ,大部分是由木料做成,这与“用石头”写成的西方建筑史大为不同。在面对雷电灾害时,西方石制建筑不易被雷击,雷打掉了石头的边角,损坏是物理性的,( )。为了避免文物建筑被焚毁,我们必须研究其易于遭受雷击的原因。首先,时常遭到雷击的文物建筑,其地理位置分布有着很强的 。风水理论是古人对建筑物选址的重要依据,而风水理论的理想环境主要是由山和水构成,因此,现存的文物建筑大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建在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边,大部分文物建筑周围还有河、湖、池塘、泉水等,这些因素使得文物建筑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其次,为了体现建筑的 ,文物建筑大多建有高耸的屋脊,多以坡顶为主,且坡度较大,建筑顶部的屋脊、挑檐、走兽等都是建筑物上部的尖端,从雷击规律看,这些都是易于被雷击的部位。此外,我国的文物建筑支撑结构多为粗大木料,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 ,不少建筑原有的绝缘性能被破坏,当雷雨来临时,有可能部分使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风险;还有部分木材内部材质疏松,含水量低,极易燃烧。此类建筑一旦遭受雷击,易引起木质构件起火。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别出心裁 规律性 富丽堂皇 洗礼 B.独树一帜 独特性 富丽堂皇 侵蚀 C.别出心裁 独特性 雄伟挺拔 洗礼 D.独树一帜 规律性 雄伟挺拔 侵蚀
A.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在遭受雷击后,引发的往往不只是物理损坏
B.而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不像西方的石制建筑,常常会因为遭受雷击而被焚毁
C.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遭受的不仅仅是物理损坏,还很有可能引发火灾
D.而西方石制建筑的优点,中国的木制文物建筑却不具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雷雨来临,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机会。
B.雷雨来临,有可能部分使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风险。
C.当雷雨来临时,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增加了雷击的概率。
D.当雷雨来临时,部分有可能使木材潮湿,增加了雷击的可能。组卷:0引用:3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艺评论家谢冕在一次文艺访谈中说:“读书有两种用处:一是有利于提高人生境界,二是能提升人的生活趣味,这两类书都需要。”同时,谢冕又推荐两本枕边书《世说新语》《闲情偶寄》,这些书写的是小故事、小趣味,读之可让人更加热爱生活。在谈及自己创作于疫情期间的趣味随笔集《觅食记》时,谢冕表示读者应从这本书写美食的“闲书”中读出“正事”: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人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天南海北走起来,酸甜苦辣尝起来。
谢冕关于读书的上述内容,谈及“小趣味与大境界”的话题,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