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八中高三(上)期中化学练习试卷
发布:2024/10/10 6:0:3
本部分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中国“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很多高新技术材料.下列对涉及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86引用:5难度:0.5 -
2.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组卷:85引用:5难度:0.6 -
3.下列事实不能直接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的是( )
组卷:103引用:8难度:0.7 -
4.室温下,t1时刻向两个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①1gCaCO3、②1g蔗糖,搅拌,最终分别得到悬浊液和澄清溶液,溶解过程中分散系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0引用:2难度:0.7 -
5.下列与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
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补血口服液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该补血口服液中一定含有Fe2+ B 用蒸馏水溶解CuCl2固体,并继续加水稀释 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色 [CuCl4]2-+4H2O⇌[Cu(H2O)4]2++4Cl-
正向移动C 将25℃0.1mol•L-1Na2SO3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Na2SO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D 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组卷:77引用:6难度:0.5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
18.电化学还原CO2将其转化为其它化学产品,是一种综合利用CO2的好方法。
已知:选择性(S)和法拉第效率(FE)的定义:
S(B)=×100%n(生成B所用的CO2)阴极吸收的CO2
FE(B)=×100%n(生成B所用的电子)n(通过电极的电子)
(1)碱性电化学还原CO2前,先在中性电解液中通电一段时间,pH及电流稳定后,再通CO2。在阴极区若CO2每得到1mol电子,同时H2O也会得到等物质的量的电子,且阴极区电解液的pH几乎保持不变(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①补全阴极产生CH4的电极反应:
②阴极附近因为发生反应难以放电,降低了S(CH4)。结合上述信息,S(CH4)的理论最大值为CO2-3
③结合化学用语分析阳极区产生CO2的原因是
(2)控制pH=1、电解液中存在KCl时,电化学还原CO2过程中CH4(其他含碳产物未标出)和H2的法拉第效率变化如图3所示。
①结合图3的变化规律,推测KCl可能的作用是
②c(KCl)=3mol•L-1时,11.2L(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同)的CO2被完全吸收并还原为CH4和C2H4,分离H2后,将CH4和C2H4混合气体通入如图4所示装置(反应完全),出口处收集到气体6.72L,则FE(C2H4)为组卷:102引用:4难度:0.5 -
19.某小组欲探究反应2Fe2++I2⇌2Fe3++2I-,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如图1,AgI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
(1)Ⅰ、Ⅱ均未检出Fe3+,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
(2)Ⅲ中的黄色浑浊是
(3)经检验,Ⅱ→Ⅲ的过程中产生了Fe3+。
①对Fe3+产生的原因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空气中存在O2,由于
假设b:溶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c:
假设d:该条件下,I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假设d成立。Ⅱ→Ⅲ的过程中I2溶液氧化Fe2+的原因是
(4)经检验,Ⅳ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
①验证灰黑色浑浊含有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洗净后的灰黑色固体,
②为探究Ⅲ→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实验1:向1mL0.1mol•L-1FeSO4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2。
实验2: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
ⅰ.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ⅱ.Ⅳ中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组卷:99引用:9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