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1 11:30:2
一、诗歌鉴赏
-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2)下面是对本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组卷:29引用:2难度:0.7 -
3.阅读杜甫的诗,完成各题。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场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
(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组卷:5引用:1难度:0.5 -
4.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2)“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组卷:152引用:10难度:0.5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组卷:139引用:4难度:0.5 -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35引用:2难度:0.7 -
7.诗词赏析
春望
作者: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2)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组卷:83引用:2难度:0.7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
B.“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
C.颔联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2)请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69引用:2难度:0.7 -
9.阅读杜甫的《春望》与《月夜》,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
今夜郾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发挥想象,描绘《春望》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阅读《春望》和《月夜》这两首诗,说说它们在思想感情和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组卷:33引用:2难度:0.7 -
10.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请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一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组卷:645引用:8难度:0.7 -
11.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沦陷后的国都长安是如此荒芜破败,“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面对满目疮痍的都城,诗人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从国破家亡写到自叹衰老,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下面的背景材料,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出画线诗句呈现给你的景象。
【背景材料】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五月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继位,即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fū)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不料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杜甫目睹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眺望,能够拉开一个开阔的空间,感怀、诗意由此而生。望月、望乡是古诗中最常见的姿态,你所熟知的古诗句有“组卷:99引用:2难度:0.7 -
12.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两首诗都写于作者困居长安期间,比较它们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组卷:31引用:2难度:0.6 -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褒鬓客秦关。[注]①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②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③逢世难:遭逢乱世。④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甲诗尾联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C.乙诗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D.乙诗尾联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2)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甲诗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3)两首诗的颈联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组卷:81引用:2难度:0.8
一、诗歌鉴赏
-
39.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玉③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注释】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望》中的望是诗眼,全诗无“望”又处处写“望”,全诗有“春”却处处无“春”。
B.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全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烽火连三月”中“烽火”指战争,“连三月”是虚指,意在说明战争持续时间之长。
D.《月夜》借助想象,把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写得委婉有致,深切动人。
(2)两首诗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组卷:82引用:2难度:0.4 -
4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组卷:539引用:7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