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5 22: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内在因素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与扩散。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攻击人体、动物引发病患的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相对于其他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因素,微生物具有隐蔽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极易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
          事实上,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下,由病原微生物原因导致的生物安全危机从未曾远离过我们,国家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通过微生物病毒来赢得战争和掠夺资源的例子屡见不鲜。从15世纪末,欧洲人将带有天花病毒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致使瘟疫在印第安人中肆虐;到21世纪初美国五角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后的一年时间,美国民众长时间处于面临炭疽病毒袭击的威胁和恐慌中。微生物由于其自身具备的隐蔽性特征,极易被应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微生物制造的生物武器由于其研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取材简易且攻击范围广泛,经常为国际恐怖组织所利用,对国家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在国际恐怖主义扩散加剧、传染性疾病肆虐、生物技术滥用误用等现实背景下,亟需对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生物威胁进行重新认识与深入评估。
          与此同时,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是与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相对应的微生物安全威胁。微生物耐药,是指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抗体,致使抗微生物药物不能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在微生物引发的病害中,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由于其攻击靶点的殊异可分为3类:(1)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损伤修复;(2)影响细菌关键蛋白的合成;(3)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当下抗生素药物被大量应用于流行性疾病的治疗,致使微生物针对抗生素的攻击靶点形成了相对应的多种耐药性机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治愈疾病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耐药性的增强而不得不增加药量,使药品积累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一旦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到一定程度,将对人体的病毒免疫力造成极大破坏,最终导致普通的抗生素药物无法对人体的一般性疾病形成治愈。试想人体一旦在微生物耐药性的长期作用下,对流行性病毒丧失应有的抵抗力,那么人类的卫生医疗健康必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新时代形势下,微生物安全问题与公共卫生、生态安全等领域相互交织,已成为我们亟需关注的生物安全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微生物安全以及相关的微生物科技、微生物经济利益作为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已成为大国之间竞争博弈的重要筹码与战略新边疆。基于微生物的特定属性而言,微生物安全威胁具有突发性、隐蔽性、辐射性、多样性等特征。微生物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极易由危害民众健康演变为危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在当前的历史时期,一般性的微生物安全威胁尚处于可控范围。但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新型传染性疾病的不断爆发,由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亦会升级叠加。故而,全面管控微生物威胁对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意义深远、至关重要。
    (摘编自《全面防控微生物威胁是维护生物安全的必要保证》)材料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是人类要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生态环境间存在多重复杂的相互关系。在生物圈中,微生物遍布一切生物群落,并在生物群落中作为分解者承担疏导物质循环的关键性作用。一旦生物群落中缺乏微生物对物质的分解处理,将致使有机质相互叠加堆积,进而直接抑制生物群落自身的生存发展。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一旦为之提供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即可降解一切有机物,表现出极强的去污能力。因此,人类持续探索通过培植相应的微生物,用以净化海洋、淡水以及土壤生态系统。可见,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与净化被污染的生态系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应用于生态治理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无再生性污染的特点。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使微生物资源得以妥善利用,将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微生物对于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改善产生裨益的同时,亦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效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许多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危害。例如,在我国淡水生态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氯、磷等物质在水体中导致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在藻类生物死亡后,水中的需氧微生物会将其逐渐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当水中氧气消耗殆尽后,厌氧微生物会继续对水生物进行分解,最终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水体恶化,对水体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可见,微生物对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趋向于绿色转型,如何统筹生态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情况下,唯有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微生物技术发展与我国的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此既能让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又能全面抑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微生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促进性因素。
    (摘编自《合理发展微生物技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践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发生物安全危机的内在因素不止一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与扩散。
    B.病原微生物种类多,隐蔽性强、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大,非常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破坏。
    C.历史上,国家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通过微生物病毒来赢得战争和掠夺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D.微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发挥微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又要抑制其负面效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抗体,形成耐药性以后,用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就会失效。
    B.病原微生物针对抗生素的攻击靶点形成了多种耐药性机制,这与人类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相关。
    C.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无论何时都是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威胁。
    D.当前的历史时期,由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风险可能升级叠加,这是由于人类对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不可能引发生物安全危机
     

    A.恐怖组织利用微生物制造生物武器,并发动恐怖袭击。
    B.某国为应对新冠肺炎,在实验室培养病毒样本并研究。
    C.各大医院在应对普通流行性疾病时,大量使用抗生素。
    D.人类活动导致两极冰层融化,冰层中的病毒再次活跃。
    (4)某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请你参考材料二,给当地政府提出两条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具体措施。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默契(节选)
    林斤澜
          韩姐,小孙,大聪,是店里百货组的售货员。她们三个人中间,如果细细看起来,有一种十分动人的东西。好比这一天,是轮着韩姐出车下乡的日子,可是有个生产队来了电话,她得去专门解决“水车牙轮”呀。韩姐还没挂电话呢,小孙已经去检点车上百货,准备替班出车了。小孙还在车跟前站着呢,大聪已经来到柜台,操持着开店了。她们中间,还没有来得及商量、研究。就是来得及,好像也用不着什么解释、说明等等。听说那赛球的运动场上,一号一起跑,二号就知道悄悄地插到哪个方向去接应,三号立刻张手跺脚,堵住那一路,这叫作“默契”。
          三个人当中,韩姐来得最早。一九五八年的时候,许多家庭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韩姐就是其中的一个。刚来,也是有些不习惯。她说:
    “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
          因此接待顾客中间,不免生些闲气。按她的秉性,本当发作发作,可又只能闷着,不久闹了场病,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商店里的书记,就在这间东厢房里,给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把侍候一个人一个家和为人民服务,作了种种比较。等她恢复康健,又带她上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水利工地,那是锻炼思想的大学校。她这才走出家庭小圈子,跨进了建设的行列。她为工地上的铁丝草绳、水碗土筐,四处奔走。她的腿勤嘴快,日渐出了名。水利工程结束,大家还是找她,她更加一抓到底,决不半路撒手。好比早晨来的电话,水车缺个牙轮。百货根本不卖五金零件,商店也从不修理机器。可是生产队不往别处打电话,径直来找韩姐。听说有时候,有的队长为买点东西意见不合,也来韩姐这里告诉呢。
          韩姐又到哪里去找牙轮呢?生产资料门市部,没有。修理合作社,没法解决。她一点也不奇怪,要是眼面前办得到的,生产队还会来找她吗?又上建筑仓库绕了一转,紧跑紧赶,已经晌午了,这才有些着急起来。麦子浇不上返青水,少打多少粮食呀I她这里问那里打听,有人帮她出主意,说改装了电井的地方,作兴还有水车零件闲着。又打听什么地方新近改装,跑出去四十多里,可是人家的旧水车,已经处理了。又跑了十来里,才从刚卸下来的一个水车上,现拧下一个对口的牙轮来。
          韩姐是一员闯将,一员先锋。远近知名,来去如风。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一九六一年,小孙高小毕业。本来进工厂学车工,可是厂里一时用不着那么多人,转到商店来了。她虽说不吭声,可是不高兴,闷着头走进走出。韩姐几次拉着手问她,也只说了个:“头疼。”
          后来着了凉,真正头疼发烧。也就在东厢房里,这回是韩姐给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小孙没有家庭的牵挂,她们谈的是劳动,社会主义的劳动。不论是坐着写字,或是站着干活。站在车床跟前,或是柜台里边,都不分高低贵贱。她们谈的是前途,只要为人民服务,都有光荣前途,行行出状元……
    小孙的思想一打开,就坚守岗位,稳稳当当,到现在也有几个年头了。可是要搜集她的先进事迹,又很不容易。仿佛只不过韩姐的许多奔走,有她在后边替班吧。替班站柜台,替班进货盘货,替班出车。替韩姐出车,又想着家里要盘货,撂给大聪一人太繁重,她一蹬一个劲,一身的汗水。论在外边跑牙轮,是韩姐跑的。论家里独自盘了货呢,是大聪。可是里里外外,少得了这位蓝布衣服青布鞋,不多言不多语的小孙吗?
          小孙是一员硬里子,一员守将。她的事迹,往往藏在别人的事迹里边。今年百货组选组长,选的是她。
          大聪是一位中学毕业生。去年来到商店,挺拔利落,水葱一般。可是她的脑子里,有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副对子:
          十年寒窗卖针线
          一生事业站柜台
          有这么两句话作怪,水葱一般的人,也得三天两头头疼脑热呀。韩姐常不在家,这回是小孙在东厢房里,为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她们三个,日常守着炉子读毛主席的书,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卖针线,柜台又是个什么岗位。你看现在,韩姐、孙姐一不在家,她就是店堂里领头掉土开张的人。你看站柜台才多少日子呀,一个人顶一堆,一清二楚盘了货,还挤在布匹组里量布头呢。
          这是一员心灵手巧的新人。她的面前,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可是究竟是怎样的一员将呢?目前好像还不能定型。前些日子,推选她进城去参加售货技术比赛大会。这位“初生之犊”,竟只用了十八秒钟,把四个玻璃瓶捆扎牢固,还带有手提环,荣获第三名。可是高高兴兴往回走的时候,竟又用了九元多钱,买了一双鹿皮扎花手套。这要在农村里戴出去,一不合用,二来也太显眼了。
          当天晚上,为了这十八秒钟的捆扎瓶子,也为了这九元多钱的扎花手套,三个人围在炉边,谈了小半夜。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东厢房里好不热闹。
          她们就是这样走到一块来的。如果这中间真有那叫作“默契”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在奔腾的运动场上,博得了千万人的喝彩。这东西在万里长空,英雄战斗的长机僚机之间,又如惊雷急电,振奋人心。在乡村商店,十分家常的劳动中间,这东西又容容如山泉村酒,让人心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一年的年代表述看似随意,却给小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那是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
    B.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之前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到百货组工作时却有相同的经历,都经历了思想转变的过程。
    C.大聪脑子里的那副对子说明她对“卖针线”的工作有不满情绪,九元多钱买扎花手套,说明她追求物质享受。
    D.韩姐费了许多时间,跑了很多地方,最终找到了急需的牙轮,作者想要借此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人物称谓极有特色,“闯将”一个“闯”字,很能表现韩姐风风火火的作风;“硬里子”则形象地表现了小孙是个优秀的配角,是店里的多面手。
    B.小说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较少,但是极富表现力,“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头疼”这样的语言描写既符合人物身份,也有利于表现人物心理。
    C.“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此处描写既富有生活气息,营造了欢快的氛围,又巧妙地交待了三人“谈了小半夜”的结果。
    D.小说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结尾处用“长机”与“僚机”的关系,“山泉”与“村酒”的关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三个人之间相互配合,心有灵犀的“默契”。
    (3)有人说小说的结构是“苦心经营的随便”,请就此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4)小说中的韩姐、小孙、大聪之间为何会有高度的默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组卷:8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4月份以来,(  )。它们从栖息地西双版纳一路向北,一度到达昆明市。在大象萌照和流量背后,关于这群远行大象之外的讨论同样热烈,很多人把原因归于①         
          对此,专家表示,根据多年研究观察,亚洲象喜食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需要水源和森林隐蔽场所休息。实际上,保护区内的森林保护得很好,树木高大茂密,森林郁闭度高会导致②         ,当大象食物减少时,就会走出森林,到保护区外的土地栖息觅食。
          此外,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③         ,这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河流栖息地,也有助于种群间的基因流动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众关注的热点是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
    B.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引发公众关注
    C.公众把目光聚焦到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上
    D.一群在云南迁徙的野生亚洲象被公众热议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3引用:1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