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6 10: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比较中西古建筑后,提出许多国人觉得中国古建筑难以与人一较高下,作者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角度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组卷:30引用:65难度:0.6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家航天局官网《“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材料二:
          如果将轨道器比喻为一位首次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的“太空快递小哥”,这位“小哥”功成名就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长达十年的辛勤付出。为了保证“小哥”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研制团队为它制定了35项故障预案。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从2009年至2020年,八院805所整整开展了十年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自动样品转移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他们累计开展了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突破了轻小型弱撞击式对接技术、复杂接口自动样品转移技术、对接与转移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轻量化设计、集成性高、对接精度高的轻小型对接技术,及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实现大行程物品自动转移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探月三期任务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在轻小型对接机构工程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五号”背后: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没用到》)材料三:
          过去五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4位……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确立了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
          这一历史性成就,首先得益于中国领导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10月底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更是提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中国定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同时,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累累硕果,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护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月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0万件,继续排名全球第一。此外,中国正在着力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无疑为相关创新实体吃了“定心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中国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中国重视和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意味着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
          12月,“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后,中方明确表示,将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包括有关探测数据来进行科学分析,以深化全人类对太空的认知。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科技创新赋能中国造福世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B.35项故障预案,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嫦娥五号”轨道器的成功“取件”,离不开研制团队的辛勤付出。
    C.中国全球创新领先者地位的确立,除了经费支出和投入强度的增长,还体现为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提升。
    D.中国将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表明中国希望在开放的环境下与全球共享创新成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完成,为我国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宝贵经验。
    B.八院805所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对接技术和转移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得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分秒不差。
    C.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创新的推动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健全和施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此予以肯定。
    D.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任何国家都不能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也不能独享创新成果。
    (3)我国的航天之路如何走得更深更远?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17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士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士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士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士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士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士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士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士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士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士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士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士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士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士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
          李士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士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组卷:24引用:8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使用数字货币需要先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数字货币APP 钱包,这个货币钱包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微信和支付宝必须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支付或交易,而数字货币钱包 ①
     
    ,只要把两个手机拿来碰一碰就完成了支付及交易。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你手机装有数字货币APP钱包,②
     
    ,比如大山、大漠、太空等等。以后我们购物、旅游、吃饭、娱乐等,③
     
    ,就完全可以了,不用担心有无网络,也无需带着现金,这是何等的方便啊。
          从宣告试点以来,央行数字货币无疑成为今年的“网红”,受到全民关注。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会替代一部分现金,但不会全部取代现金纸币,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将长期共存,纸币和数字货币可以一对一兑换,你既可以使用现金也可以使用数字货币,同时还可以使用微信及支付宝,支付方式会相当自由,这对于我国经济及人民生活都有好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这两段文字拟一则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并简要说明拟写的理由。要求所拟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组卷:8引用:3难度:0.7

四、材料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中,聂荣臻写给日军一封信里这样说:“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材料二:长津湖战役中,一个名叫宋阿毛的烈士写下这样的遗书:“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他们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一切。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组卷:15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