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7/21 8:0:9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相信你一定能有最准确的判断!)

  • 1.某校八(2)班师生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在探寻“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永远年轻?”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系
    ③坚持依法行政
    ④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2.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认和保障人们自由、平等地享有生存发展权利。下面体现我国保障人权的是(  )
    ①进行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②民法总则规定,未出生胎儿依法享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
    ③警察在审讯中,为了防止刑讯逼供建立了全程录像录音备查制度
    ④改革监察体制,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组卷:50引用:5难度:0.7
  •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阅读材料回答3~4题。
    材料说明我国宪法(  )

    组卷:1引用:0难度:0.80
  • 4.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阅读材料回答3~4题。
    材料表明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80
  • 5.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这一天,各地纷纷开展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下是几名同学对我国宪法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有(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其他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6.2022年10月28日,《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经唐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这表明(  )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
    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唐山市人大常委会是唐山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④我国在立法过程中体现民意、集中民智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7.由于行政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抵触,法学博士俞江、滕彪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建议审查该法规,最终该法规被依法废止。这告诉我们(  )

    组卷:26引用:2难度:0.8
  • 8.在我国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  )

    组卷:110引用:6难度:0.8
  • 9.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名誉权
    ②敲诈勒索金钱物品——劳动权
    ③非法搜身、关押——人身自由
    ④名积极向疫区捐款——依法纳税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8分。)

  • 29.领悟自由真谛。
    材料:又是一年春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某日,小林到高铁站广场准备放风筝,刚要放飞时,被正在巡逻的值班民警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使小林产生了不解与疑惑:放风筝是我的自由,为什么警察叔叔要制止我?随后民警劝说到:“高铁依靠电力运行时,铁路上方有27万伏以上的高压电线,一旦风筝挂在高压电线上造成短路,将导致运行中的列车被迫停下来,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同时,放风筝的人也有可能被高压电击伤甚至死亡,不允许任何人在高铁站附近放风筝”。
    (1)警察对小林的劝说体现的法治价值追求是什么?
    (2)据材料,请你多角度解答小林的不解与疑惑。

    组卷:2引用:1难度:0.4
  • 30.解析公正事件。
    【事件一:应聘维权】大学生张某参加公务员考试,他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在报考同一岗位的近百名考生中名列第一。在随后的体检中,因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他被招考岗位所在市的人事局以体检不合格为由拒绝录用。无奈,张某一纸诉状递到人民法院,状告市人事局侵犯其合法权利,人民法院在判决中确认,被告市人事局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作出取消原告张某进入考核程序资格的行为,主要证据不足。依照法律规定,该行为应予撤销。这起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以原告张某的胜诉而告终。该案件对于后来废止“乙肝歧视”的国家政策的出台产生了重要影响。
    (1)法院的审判体现了司法维护正义,请简要说明。
    (2)由大学生张某的经历,看法律对社会公正的作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事件二:拍照义举】因非机动车道被私家车占用,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这辆私家车,随后引来车上4名成年人的指责,网友纷纷为这名有正义感的初中生点赞,谴责不守规则的4名成年人。
    (3)这名初中生和网友的行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组卷:1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