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约翰•R•麦克尼尔通过谷歌搜索发现,“人类世”(Anthropocene)一词最早出现于1958年,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并没有关注和研究这个词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斯托默提出“人类世”概念,内涵基本一致,但并未引起学界重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科学家保罗•约瑟夫•克鲁岑正式提出“人类世”的概念,2002年,克鲁岑和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斯托莫在《自然》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人类的地质学》明确指出地球已经结束了长达11700多年的“全新世”(Holocene),进入了人类世。
人类世意味着人类已经成了地质运动的主要力量,并开始成为影响地球生态、决定自身生存的核心因素。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全球变暖、臭氧破坏、人口过剩、物种灭绝、森林湿地和耕地减少、新材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化肥使用和海洋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关于人类世开始时间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人类世开始于18世纪。克鲁岑曾将1784年定为人类世的诞生年,因为这一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革命作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化石燃料的开端,对地球整体的改变巨大,有调查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1800年以后出现了明显增长。另一种认为,人类世开始于20世纪中叶,一是因为原子弹的发明,其爆炸后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显著增多;二是自1950年后,人类影响力越来越大,温室气体浓度、空气污染和酸雨等形势恶化。所以2019年5月人类世工作组在投票确定“人类世”这一概念后,计划于2021年向国际地层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将20世纪中期确认为“人类世”的起点,也标志着人类对地球全面影响的开始。
(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年02期)材料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三:
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幻现实主义的一种,代表的是科幻现实主义中有关人与自然话题的科幻。
陈楸帆曾在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人类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他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小镇“硅屿”。异化的垃圾人与享受着全球化“高尚生活”的新富阶层共同生活在“硅屿”,他们之间的差异因为价值的剥夺与被剥夺、对他者的歧视与他者的反抗,在因垃圾病毒的侵袭产生的变异垃圾人影响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用他陌生化的笔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虚构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
同样,灰狐的《固体海洋》作为现人类世毒物题材科幻文学作品,则立足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背景。作者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想象似乎来自大洋上四处漂浮的塑料垃圾岛,他以变异的融塑细菌赋予了塑料岛生命,塑料细菌通过海洋传播,使人类婴儿变异、动物罹患癌症甚至与塑料垃圾融为一体,而这又好似日本水俣病的重演。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对海洋的污染终会反噬人类己身,只有正视这种破坏和污染,努力去保护海洋,才是保护人类自身。
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学理论的还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阿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法将地球描绘成人类的母亲,而人类不听从地球母亲的劝告反而杀害地球母亲的行为最终使人类在宇宙中四处流浪。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正如哲学家戴尔•杰米森的判断,人类世显示了“人类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强大力量,同时显示了人类极度的无能,因为很多改变及其后果并非人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核心科幻发展不过40年。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中国科幻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性的提升;立足人类世文学批评去观照中国科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将为地球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改变,而中国科幻作家也将积极回应这种改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印证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让中国科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
(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年02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保罗・约瑟夫・克鲁岑正式提出“人类世”的概念,明确指出地球已经结束了“全新世”进入了“人类世”,并将20世纪中期确认为“人类世”的起点。
B.陈楸帆的颁奖词指出,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现实主义,因此也最具开放性,它能让科幻作家从与主流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角度,发挥想象力,书写另一种现实。
C.材料三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国核心科幻发展的时间也就是4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是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的。
D.“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天问”踏上探索火星的路程,这些以古老传说来命名的“当代神话”都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科幻和现实更加融合的明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荒潮》作者成功地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由全球化产业链下电子垃圾回收引发的系列问题,置于近未来世界中展现出来,让读者产生亲近感。
B.《固体海洋》中,灰狐将视角定位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通过写塑料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反噬,呼吁人们必须正视这种污染的现实,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
C.今天拍摄一部引人共鸣、震撼心灵的科幻电影,虽然离不开特效带给人的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更要在影片中能叩问人性、引人思辨、贴近日常生活。
D.我国科幻小说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的丰富需要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而从人类世视角切入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文学批评更让人了解中国的巨大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属于现人类世科幻范畴的一项是
A.《程序恋人》: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之下,人类和机器发生了一段恋情。
B.《坏未来》:陨石掉在地球上,路过的两个人被辐射,最后形成不相同的性格的故事。
C.《姜子牙》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的史诗传奇。
D.《空气侠》:幼年丧父的主人公希望自己成为英雄,有了超能力后,他却发现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组卷:17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字出发,走向纸与书的密林
鲍尔吉•原野
①瑞安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欢在口中多念几遍,读出声来——瑞安、瑞安,仿佛这样可以吃透这个名字。如同见到好瓷罐,想趋前敲上几下,俯耳闻听其音才释然。瑞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飞云江。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宝”。
②“宝”是你没有,但人家有的东西,是顺着历史一直能捋到文明源头的物件,比高楼大厦贵重得多。瑞安有啥?第一样东西叫木活字。汉字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凿于石岩表面。到了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从此诞生。书是随印刷术而问世,字是书的核心。在古代,它叫活字,是体现典籍内容的独立信息码。这种发明,类似于神明为一个民族加冕,没有字的族群难见天日,而没有书的民族谈不上教化昌明。在瑞安的东元村,我们走进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中国活字印刷展示馆”,见到了生机勃勃的木活字。我们的目光从智能手机上的字,到纸书激光照排的字,再到旧报纸铅字的字,最终在这个屋子里找到了字的源头。在瑞安,至今还有近百人从事木活字印刷这一古老的职业。这些棠梨木刻就的木活字让人喜欢,觉得它们比印在纸上的字迹更有生命力。咱们所说的“宋体字”悉在于此,在它们有枝有角的横竖撇捺之中,字上的每一处直线与曲线都由刀法诞生。光是这些字,就是难得的艺术品。看活字看不懂内容,它们是反的,但更显神秘。当下的人回不到宋朝,可是目睹这些活字,灵光一闪,人在瞬间与古代接通了。在这些字面前,我想起站在西安博物馆土坑里的秦兵俑,它们是泥做的武士;而活字如文士,是面目清晰的木文俑,摆在红金丝绒衬底的玻璃柜里。
③瑞安另一个让人惊异的“宝”是造纸术。此地的造纸采用古法造纸,而非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厂。在瑞安,见到了水活字之后又见到古法造纸就不奇怪了。古人讲“敬惜字纸”,实为敬畏智慧,而造字与造纸都是智慧的产物。我们在茂林修竹与潺湲流水的清雅环境中见到造纸的全过程,地点在芳庄乡的东元村。进这个村子,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溪行”,清澈的溪水一路欢唱流到山下,循着水的歌唱爬到山顶,沿途就看见了古法造纸的作坊。古法造纸,离不开水碓。每座水碓五米见方,石板砌就。工匠利用水的落差,以湍急的水力推动木碓上启下砸。把腌好的水竹捣碎,取其竹绒造纸。这一片作坊保留了明代的传统工艺,人称“六连碓”。六座水碓分布在三十二溪上,依山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造纸由东汉蔡伦发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籍说明,温州纸业源远流长。不止瑞安一地,瓯海泽雅的纸业名声更盛,表明温州在古时已形成造纸集群。明代姜准在《歧海琐谈》中写道:温州在唐代就生产蠲纸,设造纸局,将蠲纸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明宣德五年,因制作蠲纸导致溪水浑浊,撤造纸局,停止蠲纸生产与朝贡,民间开始生产屏纸。屏纸之屏,实为闽北南平之谓也。温州的文明更多来自南边的福建,而非中原,如活字印刷与造纸术。许多温州人祖籍闽北,再往上追则来自中原。在朝廷更迭与战乱中,中原士子携带文化南下福建,把文化保留在闽地。其中一些人转徙偏隅海边的温州,又把文化藏在了温州的深山之中。造纸与印刷术,是古文化遗存在这里的活化石。
⑤古法造纸不容易,共有竹、料、刷、浆、纸五个步骤,十七道工序和一百零九个环节。上天对人类发现发明字纸、烛火、笔墨总是设置重重障碍,人类正是翻越这些障碍而迎接到文明之光的来临。人拿着薄薄一张纸,谓之轻,又称“人情薄如纸”。然而纸乃厚重之物,是可以印上字的载体,凡能记载教化的事物均重过金石。
⑥瑞安第三处让人赞赏的是心兰书社,这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比同为公共图书馆的上海“强学书藏”早23年,比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早26年。瑞安偏隅东南,然而文明潮流却进入的很早。在国家的文化史上,公共图书馆是衡量民智开启的标志。心兰书社距今已有140多年,这座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仿西洋会馆,坐北朝南,进深三间,占地280平方米。进去参观,见其藏书中西合璧,除国学书籍外,还藏有《天演论》等西方名著以及当年鼓吹革命的《苏报》和《时务报》等书刊。心兰书社的创始人为许启畴、陈虬等开明士绅,他们联系20多位同道出资购书,并将集资款中的一部分购置田产,以田息补充日常运营开支。根据(时务报》的统计,在县级行政区内,瑞安当年读报的人最多,培养了新一代睁眼看世界的瑞安人。民国前后,一大批瑞安人飘洋过海,负笈求学,与心兰书社的风气传播大有关系。心兰书社面向公众开放,免费借阅,贫寒学子在这里可以读到书,同时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中医师何迪启、陈葆善等。
⑦瑞安的木活字、造纸术和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犹如一股清流,为中华文脉的森林里留下一抹苍翠。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对“什么是宝”的解释,说明了瑞安的“木活字”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文明源头无比珍贵的标志物。
B.文中说进东元村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溪行”,意在表明东元村与世隔绝、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让人流连忘返。
C.文章第⑤段叙述古法造纸繁杂的步骤、工序环节,表明了人类发明造纸术的艰难,突出了纸的厚重及其文化价值。
D.文章列举心兰书社的藏书,意在凸显它既承载了传统文化,也吸纳了西方文明,说明了瑞安人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瑞安的名字好”写起,娓娓道来,自然引出“瑞安的宝”,亲切朴实,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总领下文对瑞安宝物的叙写。
B.文章将“木活字”和“秦兵俑”作对比,把“木活字”比作“文士”,既指出了两者的不同,也说明了“木活字”象“秦兵俑”样具有重要价值。
C.文章引述“《时务报》的统计”来印证心兰书社良好风气的影响,它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也表达了作者对心兰书社的由衷赞美。
D.文章以“宝”为线索,将与瑞安的“木活字”“造纸术”“心兰书社”相关的材料串联起来,集中表达主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3)文章第④段叙写有关“造纸的历史”有什么作用?请概述。
(4)请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组卷:17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首先,对于藏区来说,西南茶马古道带来了内地的物资,_____,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茶文化。据《汉藏史集》记载,“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和尚,此后噶米王向和尚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便依次传了下来”。在吐蕃王朝灭亡之后,茶文化仍然流行于藏区民间。
其次,西南茶马古道对于内泡来说,_____。早在唐代,社会上盛行的马球文化就深受藏区的影响,唐太宗曾“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令亦习”。因为唐与吐蕃遣使互访主要经由青藏茶马古道,马球文化东渐可视为西南茶马古道在唐代文化交流的贡献之一。
最后,茶马商人群体在商业往来的过程中,_____。由于西南茶马古道多为高原山地,地势险峻,自然环境恶劣,从事茶马贸易的商人便以地域为基础结成团体共克险阻。其中云南喜洲的马帮,甘肃姚州的牛帮等,都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也在多民族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语言风格。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字。组卷:8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比出考生水平的高下,考试命题越来越偏,评分标准越来越细;为了争夺极其有限的公务员名额,大量大学生放弃专业学习,日夜刷公务员考试试题;为了赢得仅有的一个晋升机会,公司职员在业绩相当的情况下,比拼谁下班更晚;为了证明在执行上级指示,有关部门不断地发文、开会,提出各种琐细的要求,忙碌而无用;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不断地精耕细作,却作用寥寥;为了进一步挖掘红学研究的空间,有人在研究曹雪芹是胖是瘦……这些做法或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是“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或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被统称为“内卷化”现象。
对于这种愈演愈烈的“内卷化”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4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