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2021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11/23 5:0:2
一、基础知识
-
1.多音字注音组词。
得 恶 调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2.下面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 ”画出来,并将正确的字改在后面的横线上。
(1)萤光屏 仍然 讨厌 鄙夷不屑
(2)一向 测验 憎恶 全心贯注
(3)高傲 装值 聪明 一字一顿
(4)争吵 工课 显现 尖声大笑组卷:20引用:1难度:0.8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3.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
组卷:142引用:2难度:0.7 -
4.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了。( )
组卷:150引用:1难度:0.7
四、阅读理解
-
11.现代文阅读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火苗。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完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了,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写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yín)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第①段中“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这句话,是由杨万里的诗句“
(2)第③段中“奢侈”在文中的意思是
(3)导致作者“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的原因是什么?
(4)第⑤段“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因为很少翻书,银白的蠹鱼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
B.因为经常翻书,银白的蠹鱼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
C.因为很少翻书,银白的蠹鱼和虫丝,有时沾满了书本
(5)综合全文,文章中的“雪天”,既指
(6)对文章题目“非雪天不能读书”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己下乡时,生活艰苦,只有雪天时才能尽情读书。
B.读书,是需要生存压力的,在艰难逆境时读书,记忆更深刻,效果更好。
C.在雪天里读书,更有情趣,所以印象也更深刻。
(7)作者在苦寒的雪天里挑灯夜读,并把这说成是“奢侈的日子”。你喜欢在课余时间读书吗?请简要说说你在课余时间里是怎样读书的。组卷:252引用:4难度:0.7 -
12.仿写句子。
(1)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②如果我是
(2)例: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把心情描写得更生动)
①我心急如焚,
②我忐忑不安,组卷:19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