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语文试卷(5月份)
发布:2025/1/1 14: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稀薄的学科分类意味,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所以,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无论大小,皆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取自西方,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五四”前后,我们开始了对欧美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照搬过苏联的学科分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再次全盘照搬西方的学科,大规模地从西方移植了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等。这种移植导致中国传统学术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没有这一引进就没有现代学术,其意义不容低估,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如影随形,相伴而来。经过上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努力,从欧美移植过来的这些学科本身尽管都是在中国语境下由中国人自己在研究,但是这些学科浓厚的西方气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点几乎表现在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上。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通过这些具有浓厚西方气质的学科,究竟是想为欧美造就人才,还是为我们自己造就人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有人尖锐指出过:“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他们的历史是值得研究的,必须研究的,而且是可以研究的……他们看见英美各国的大学有些什么社会科学的课程,也就照样设立这些课程……我们的大学不是在这里为中国造人才,反在这里为英美法造人才。”尽管当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就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发起过“学术中国化”运动,但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一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正是鉴于这一教训,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过程终于正式开启。在此背景下,当下的中国文科各领域都面临着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转型的挑战或任务。在笔者看来,所谓新文科与旧文科之间的差异,当然应是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和西方化学科体系之间的差异。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内容,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和中国数据的文科,当然就是所谓的“新文科”。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材料二:
光明智库: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您认为,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新文科承担着哪些使命?
林文勋(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始终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致力于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律,为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因而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变革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今时代,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只有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通过发展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因此,新文科建设要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队伍。当前,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新文科应该不断推进跨国研究、合作与交流,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蓄积青春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新文科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追踪学科前沿,不断加强资政建言、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度与美誉度。新文科还要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博(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新文科建设在坚定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秉持天下情怀,更自觉地把中国所处的世界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强化区域国别研究,形成对于世界各个国家和不同文明的客观认知。
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南南学院和燕京学堂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既提供了让不同文明背景的人共处合作的空间,也为未来世界提供了彼此联系的纽带。这提示我们,要让广大青年学子知中国、懂世界,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摘编自《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之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中国现代学术分类体系皆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取自西方。
B.若没有三次对国外学科的移植,中国传统学术不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现代学术也就不会产生。
C.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过程,需要当下中国文科各领域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学科体系转型发展。
D.人文社会科学致力于用理论和方法论揭示现实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规律,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说近百年前的“学术中国化”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文社会学科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但是当时的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认识。
B.当下的中国文科各领域仍未脱离西方学科体系,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内容,建立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是新文科的建设任务。
C.中国未来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对新文科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要求。
D.新文科建设实现了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队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新文科要求的一项是
A.“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将城市规划等优势学科与管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有机融合,其研究成果促进了苏州名城保护相关法规的出台。
B.大数据、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浪潮,正极大地改变着学习和教育方式,应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新文科建设提供高效便利的工具。
C.培养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不仅要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思想、中国制度,还要发出中国学派的声音。
D.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依托本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深厚历史积淀和雄厚师资力量,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以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
(4)结合材料一谈谈,作者是如何论述“新文科”这一概念的?
(5)材料二两位受访者在哪些方面看法一致?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炭河(节选) 河雾慢慢散去,几只大鸟在河面缭绕,一会儿腾起,一会儿又从水面掠过,那该是灰鹤吧。不远处,几只鸟呆头呆脑地站在河边,歪着长脖子,像睡着了一样,忽然又把头伸进河水,闪电一样快,然后,伸长了脖子,把什么东西吞下去。河沿子人把这种鸟叫老等。老等是个阴谋家,潜伏在水边,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哪怕泥淤了腿,也纹丝不动,等河里有鱼游过,伸长脖子,把尖尖的喙像飞标一样,投进水里,鱼就被插上来。臭蛋师傅讲过,老等也叫老颧,学名鹳雀,课本里就有一篇《登鹳雀楼》的课文。铁锁想着鹳雀就笑了。他想,爹、妈还有自个儿,可不就是鹳雀,河里的炭就是鱼。鹳雀是天天等,爹是等了两年才等到一次炭河。
师傅心急火燎跑过来。朝爹喊:这个财旺,敢叫娃站到水里。
爹说: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
师傅浑身是泥,连脸上也是,被太阳晒干了,一说话脸上的泥皮就往下掉。铁锁从没有见过师傅这种滑稽样子。师傅却很郑重,对爹说:你也不能让铁锁再下河。
爹说:这黄河野滩,天王老子都不管,你倒家家都管,我说你就别操这心了,谁不心疼自家娃。
妈说:臭蛋,别跑了,先吃油厚旋,还热着呢。
师傅一乐,嘿嘿笑,说:有油厚旋吃啊,我去找几颗野蒜。说话间就钻进芦苇丛。一会儿出来,手里就有了一把绿生生的野蒜苗。
爹大笑,说: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
师傅说:我是沾八爷的便宜。
爹说:看你说的,咱都是沾河的便宜哩,不捞炭,谁舍得吃油厚旋。
太阳挂在头顶,铁锁朝天上望去,白花花的晃眼。河水涌动,也白花花晃眼。怎么就没有一点风,湿热湿热,太阳晒得人都要蜕层皮。滩上的炭已有一大堆,铁锁想,就是和师傅两家,恐怕三年都烧不完。
爹从水里上来,放下铁筛,说:不捞了,不捞了。
铁锁说:怎么不捞了,水里不是还有吗?
爹说:你当捞炭就光是个捞,还要往回拉,拉不到家里,这炭早晚还是河里的。
才一小会儿,车辙就浸出了水。爹说:不敢多歇,再歇车脚子就陷进去了,走,使劲。走到岔河时,铁锁看见师傅的平车架子还放在滩上,孤零零的,怎么看都不像平车了,那师傅呢,还在水边来回跑吗?
终于把一车炭送到河边崖下,爹累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才一趟,铁锁就觉得在河滩上拉炭比捞炭累多了,浑身都快散了。又拉一趟,妈说:娃骨头嫩,就让他在崖边歇着。
爹说:锁,知道捞炭是怎么回事了吧。
爹和妈又下了滩。六一爹妈也开始把炭往上转,却不见六一。铁锁问六一呢?六一妈说:在芦苇里捉蚂蚱找鸟窝呢。六一爹说:就你惯着娃,看人家铁锁,多懂事。铁锁被人一夸,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就不想再坐在崖根让人看见。
河滩上,几个拉着平车的人过了岔河,不等车停稳,爹就喊起来:你看,大水要下来啦!
铁锁朝沟槽里望去,一股水在悄悄流,水头泛起白沫,像无数条狂奔的蛇,摇头晃脑,迅疾恣意。爹忽然受了惊一样,朝后面喊:大水来了,快上岸啊!后面的人也跟着喊:大水来了,上岸啊!一声接一声,喊声就传到了夹滩上,也被河风吹落到水面上。那边捞炭的人撒脚往回跑,一个个惊得屁滚尿流。
铁锁觉得一股凉气逼来,笼罩了全身,爹当过十几年艄公,也沉不住气了,手忙脚乱。总算上岸了。爹又下到滩里,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都上岸了。所有的人都瘫坐在地上,朝河里望,转眼间,本来空旷的河滩一片汪洋,河水像疯了,涌动着狂躁的浪。
妈说:可惜还有那么多炭没拉上来。
爹说:没拉上来的就不是咱的。
六一妈忽然瘫倒在地,大哭:六一,六一还在夹滩!
六一爹急了,一下子扑到河里。
爹大喊:七叔,你不会水,去找死啊。
马上也跟着下到水里,将六一爹死死抱住,喊:这阵势,就是会水的也不敢去。
六一爹坐在水里,哇哇哭。
河水更大了,那面的夹滩在一点点缩小,被雾霭笼罩,一片苍茫。一群水鸟围着夹滩盘旋,突然又腾向高空。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芦苇丛中钻出来,站在白白亮亮的水边,呆头呆脑地朝四面望,好像还不知道涨大水了,夹滩眼看就要被淹没。
爹说:这下好了,六一有救了。
妈说:臭蛋也不会水。
爹说:不要紧,臭蛋有办法。
铁锁攀上了崖,站在柿树下,朝河里喊:师傅!
师傅拉着六一朝这边跑,很快就被岔河挡住,岔河水也涨了,奇怪,师傅好像并不慌,一手拉着六一,站在水边呆呆地看。
水越来越大,连夹滩也全被淹没了,芦苇、蒲草、蒲柳都倾斜了身子,就要匍匐到水里去。铁锁顿时明白,师傅是拉着六一坐上了搁在夹滩上的平车架子往下漂。那平车架子就是一条小船,正好能坐两个人。铁锁看清了,师傅拿在手里划水的竟是自家那柄铁锨。两个人没有半点惊慌,六一还嘻嘻笑着,朝岸上的人招手呢。快到夹马口,都漂下去有七八里了,河面渐渐变宽,岸边水流变缓,爹跳下水,黑狗也跳下水,两人一个扯,一个推,平车架子就靠上岸了。
六一还在嘻嘻笑,像在河里旅游了一趟,很享受的样子。师傅的脸更黑了,上了岸,将铁锨扔到一边,突然一拳把爹打翻在地。爹喊:臭蛋,你疯了,为什么打我?
师傅喊:叫你让铁锁请假,叫你捞炭。
爹爬起来,哈哈笑,说打得好,该打该打。
铁锁不明白,请假是师傅同意了的,这会儿为什么打爹。河水更大了。浪涛连天,雾气弥漫,连西面的崖也看不见了。
(《山东文学》2012年第10期)【注】①臭蛋即师傅,本叫刘满强,老高中生,村里的新老师调走后,没人来村里教书,他就被支书安排教课。②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
【助读链接】
《炭河》所描写的是某个清晨,铁锁被爹叫醒后跟爹去捞炭,顺便跟老师请假,而师傅不放心铁锁的安全,也慌忙拉了平板车去炭河捞炭发生的故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表现出“爹”对师傅的戏谑和两人的亲密关系。
B.小说多次写师傅反对铁锁来捞炭以及救六一的情节,表现了师傅对学生的关心,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铁锁爹把炭拉上岸,又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表现出乡村百姓的朴实与乐于助人的性格。
D.铁锁妈因为很多炭没有拉上来而发牢骚,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捞炭、拉炭是本小说的主线,节选部分围绕着如何把炭拉上岸展开,情节越紧凑,越显示出生活的不易和人情的质朴。
B.小说描写点面结合,既将镜头对准个体人物进行细致描摹,又照顾到群体渲染,富有生动的现场感。
C.小说语言风趣幽默,如写铁锁爹和师傅的对话“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我是沾八爷的便宜”,表现力极强。
D.小说在情节推进过程中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意蕴丰富,感染力极强,使小说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3)小说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这篇小说擅长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讴歌其自然美与人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34引用:9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
① ,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② 。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③ ,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组卷:23引用:29难度:0.6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历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
(1961年《总结经验,教育干部》)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1990年《振兴中华民族》)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问他:“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布洛赫竟一时语塞,而这一萦绕不去的追问直接促成了名著《为历史学辩护》的问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一系列的“学史”活动。尤其是在中美全面对抗的当下,“中国史”与“中国芯”更是掀起了不同的讨论。请在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2021年7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将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请以一个青年学生代表身份给筹备委员会写一封贺信。
②2021年6月30日,×学校×班将在建党百年前夕举办“学史强国”的交流会,请你以历史科代表的身份发言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