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共4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翻开八年级语文,一幅幅精彩动人的画面映入眼帘: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感受到了解放军锐不可①,击溃敌人的气势;在《“飞天”凌空》里,我们随着现场观众一起翘首而望、屏息敛声,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中,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娴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 ②精竭虑的付出;在《回忆我的母亲》里,跟随朱德回忆往昔,感受到了他对任劳任怨、不 ③劳作的母亲的爱戴敬仰;在《美丽的颜色》里,我们看到那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在夜的黑暗中时,居里夫妇对科学炽热的情感。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qiào píng chì B.qiáo bǐng chì C.qiáo píng zhì D.qiào bǐng zhì A.①当 ②惮 ③缀 B.①挡 ②惮 ③缀 C.①挡 ②殚 ③辍 D.①当 ②殚 ③辍 组卷:16引用:3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08引用:3难度:0.8 -
3.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组卷:11引用:3难度:0.8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
9.文言文阅读。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注释:①鄙,边境。②顾,表转折的副词。
(1)请帮小鹏制作一张文言文知识积累卡片。序号 词 例句 词义 ① 惩 惩山北之塞 ② 反 始一反焉 ③ 荷 荷担者三夫 ④ 之 吾欲之南海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你和小鹏对两文进行了讨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邻居的小男孩“跳往助之”,是为了表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和支持。
B.甲乙两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贫僧和富僧进行对比。
C.乙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节奏划分应该是“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D.甲乙两文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甲文中的愚公和乙文中的贫僧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其中一点谈谈你受到的启示。组卷:42引用:2难度:0.8 -
10.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题目。
蜗牛很“牛”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
②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
③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④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
⑤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⑥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⑦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⑧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1)结合文章②~⑤段内容,试概括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请指出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3)仔细阅读下面句子,并结合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语言特色。
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组卷:15引用: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