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
发布:2024/5/17 8:0:8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打开购物APP,想买的东西从推荐商品中就能快速找到;浏览新闻或短视频时,总能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选择餐馆时,在APP点开美食栏目就能看到推荐排行榜……作为消费者,很多人对这些体验并不陌生。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涵盖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等多个领域的算法应用日渐普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决策乃至日常生活。
一般来讲,算法是一种技术手段,即互联网平台借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习惯等大数据,实现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快速精确匹配,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易获取的产品和服务,让社会运行更加高效。同时,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因算法不当应用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不当操纵流量分配干预平台商家经营等。这些做法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平台和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8日07版尹双红《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材料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技术的产生适逢其时,算法推荐正在信息传播中大显身手。但是,算法既可用来计算,也可用来算计。如果算法被利益所绑架,就会沦为对用户的算计。一些新媒体或机构,或是出于对算法技术的过度迷信,或是出于对市场利益的盲目追逐,在所谓“用户至上”的名义下,对信息不加辨别、缺乏分析,用算法推荐全方位“讨好”受众,甚至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一是算法的迎合式推荐会造成庸俗、低俗、媚俗信息泛滥,进而造成某些用户低级趣味的固化和泛化。二是基于算法得出的针对特定用户进行的个性化推荐,势必造成用户信息选择面的收窄,仿佛在用户周围砌起了一堵墙,形成信息“茧房”。
所以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算法推荐如果不装上“方向盘”上路,就会偏离正途、迷失方向。算法推荐的“方向盘”是什么?就是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主流价值的感召和引领。主流价值缺位,不利于社会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1日09版张涛甫《把好算法推荐“方向盘”》)材料三: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方面,算法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今世界,数据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仍在时刻不停地产生和储存新的数据。人类要运用海量数据,要让它产生价值,需要靠卓越的算法来解决。另一方面,算法是一种中性的计算法则。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它自身没有价值观,不能判断信息的导向和意识形态属性。运用不当必然贻害无穷。对于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来说,算法主要是一种生成机制和传播策略,体现为抓取、汇聚、分类、排序,同时体现为提取、匹配、推送。正是技术的发展把过去主要由人负责的内容拣选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信息把关由人转向算法技术,问题也由此产生。
算法改变内容生产手段和分发传播路径以及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现实表明,当前算法的普遍逻辑只是把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匹配用户偏好然后进行推送。这样价值观的实质就是“用户想看的”和“流量最大化”。很显然,如果只为片面满足用户需求和追求流量最大化,用户隐私以及公德和法律就极易沦为次要。技术批判理论认为,必须赋予算法价值观,如果不给算法设置正确的价值观。它就会被错误的价值观所俘获。算法是人去定义和搭建的,每一种技术架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界面,都代表着选择、都意味着判断、都承载着价值。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让算法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同时,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公众对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强化网站主体责任,就是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切实把网站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位。网站要履行网上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上线的安全评估。其中,主体责任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责任,二是法律责任。只有当开发和运用算法的人有了主体责任意识,才有了把主流价值观与算法有机统一起来的可能。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主流媒体,所有的媒体都要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也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们必须加强对人的培养和管理,这才是最长远和根本性的举措。人,只有人,而且必须是人,才应该永远地占据着关键位置。人机相较,人的价值观是优势。现在的关键是行业各界要把中央精神真正落实到位。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15日蒲红果《任由“算法”推荐不良信息必须匡正》)(1)下列关于“算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这种技术手段能快速精确匹配用户需求,降低信息传播获取成本,提供更丰富、更易获取的产品和服务,让社会运行更高效。
B.信息把关由人转向算法技术后,由于自身具有不正确的价值观,算法在内容的提取、匹配、推送过程中,就会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C.当前算法的普遍逻辑只是把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匹配用户偏好然后进行推送,这种迎合、讨好式的算法推荐,会产生严重后果。
D.算法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算法推荐正在信息传播中大显身手。但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占据关键、核心位置的仍然应该是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信息不加辨别、分析,用算法推荐全方位“讨好”受众,甚至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这种价值观的实质就是“用户想看的”和“流量最大化”。
B.开发和运用算法的人具有主体责任意识是一个前提条件,当开发和运用算法的人有了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意识,主流价值观就能与算法有机统一起来。
C.人机相较,人的价值观是优势。所以在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中,信息的抓取、汇聚、分类、排序等工作不能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仍然应该由人来完成。
D.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也就越能代表主流价值观,公众对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监管强度也越大。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算法不当应用而侵害消费者权益一项是
A.在某搜索网站上输入关键词,出现大量相关信息,但有些信息需要付费才能查看使用。
B.在购物APP搜过一款相机后,主页上不断推荐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C.下班后对着手机看短视频,刷完一个,平台马上自动推送同类视频,内容不停地更新。
D.分别用高级和普通会员账号在某电商买同款商品,结果高级会员账号支付的价格更高。
(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把好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向盘”。组卷:29引用:4难度:0.9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还魂草[注]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两个小女孩进行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她们纯洁、善良、友爱、有朝气,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在中国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2)关于文中的“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是收信人,是“我”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
B.“我”与“敏”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
C.“敏”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
D.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3)黎伯伯给孩子们讲“还魂草”的故事,将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却在作品中着力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其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8引用:3难度:0.5
六、简答题组(共16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刚开学,网友们就因为一篇课文吵起来了。很多网友①_____地说是“斯”,可是翻出压箱底的老课本求证后,才发现自己课文一直都背“错”了,有网友翻出了1992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人教语文课本,其中都是“是人也”。
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扩展到公众讨论中,大家②_____,积极探讨,营造的是尊重知识、热爱思考的美好氛围。这次在“是人”还是“斯人”等细节问题上,公众纷纷化身福尔摩斯,引经据典找答案的较真精神就值得点赞。
虽然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二者都没错,仿佛是“讨论了个寂寞”,但这就像探讨“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证明我的存在”等哲学问题一样,哪怕最终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答案,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对于文化知识、对于事物的本质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相反,若是大家对“是人”“斯人”之争③_____,对到底是“逆风如解意”还是“朔风如解意”、是“ ”还是“ ”的科普毫不在意,而是存在“什么都行”的“差不多”心理,那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之所以愿意“抠细节”,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意。对诗词、经典语句等的敏感,不是④_____,而是应当被倡导的一种“讲究”。公众在文化讨论中展现出的热情,也应当被尊重和呵护。
(1)在画横线处填写合适的成语。
(2)①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诗中道:“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其中最后一联在电视剧《甄嬛传》中说成“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你认为可以吗?请简要说明理由。(注:《甄嬛传》讲述了清朝雍正年间,女主角甄嬛选秀入宫,在皇后、华妃等几方势力夹击与宫闱斗争中,从不谙世事的闺阁少女成长为善于权谋的圣母皇太后的故事)
②在画波浪线处填写两个诗句,使语意前后连贯。组卷:10引用:3难度:0.7
七、材料作文(共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0多年前,詹天佑远渡重洋,慷慨陈词:各出所学,各尽所知,就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60多年前,抗美援朝正在进行中。无数年轻人跨过鸭绿江: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公辞七十载,今夕且当归!
22年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军轰炸,三名中国记者当场死亡:北京的大学生咆哮着上街,站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外面抗议。美国驻华大使被围了4天4夜才敢出门。
2021年5月21日,袁隆平先生去世后,湘雅医院的地下通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站在最前面的,全是年轻人。
因为信仰和力量的星光,终有一日,会连缀成灿烂的银河。因为使命与理想的光束,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穿过雾霾,射向远方,生生不息,成为奔腾的力量,照亮自己,照亮国家,照亮宇宙。
校团委拟在高一年级举行以“人生的光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