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南宁三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发布:2024/12/30 12:30: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文化之所以在宋代大盛,与那时文人生活态度、文化心理的转变紧密相关。宋人较之唐人,更喜欢闲饮品茗,恰好符合了他们静赏生命快乐的新人生观。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经精辟地指出:“汉魏六朝以来,中国诗的基调是推移的悲哀,即意识到人生是匆匆走向死亡的一个颓败过程而引起的无可奈何的感情。”(吉川幸次郎著《宋诗概说》)宋诗中则出现了新的人生观,即“悲哀的扬弃”“从容不迫的人生观”“乐观的人生态度”“宁静的追求”。而在宋诗中,茶诗则集中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快乐的宁静追求。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唐诗是酒,宋诗是茶,“茶虽然不能像酒那样令人兴奋,却能给人以宁静的喜悦”,“唐人嗜酒而宋人好茶,不仅是实在的生活习惯,不仅代表着唐诗与宋诗的不同风味;而且也表示着唐宋两代文明一般的差异”。我们认为,宋代茶诗中宁静快乐的人生观,因其哲学来源不同,呈现出三种同中有异的生命快乐境界:儒家“箪食瓢浆”的安贫乐道,道家“乐天知命”的齐物之乐,佛禅“至静无求”的达观之乐。
“安贫乐道”是先秦儒家提倡的一种快乐人生观。孔子曾经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孔子所说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士子少有重视和体认者,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甚至认为颜回的“箪食瓢饮”只是“哲人之细事”而已,并不具有多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宋人却普遍认为“颜子之乐”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大乐”“至乐”。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颜子的“安贫乐道”不仅是宋代理学家经常探讨的哲学话题,也每每被一般文士所重视和体认。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序》中即认为:“颜子萧然卧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矣。”苏轼则对韩愈所谓“哲人之细事”的说法表示不满,他说,“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者观之其大者”,颜回之“箪食瓢饮”实乃“哲人之大事”,并作《颜乐亭诗》表示自己要追随颜回求此“至乐”:“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
除了儒家的“箪食瓢饮”之乐、安贫乐道之志,道家的顺生适性、乐天知命之趣,也是宋代文人饮茶时的一种典型文化心态。随着文人政治制度的推行和士子“文官化”的发展,闲适快足的情趣在宋代朝野日益流行,陶渊明的隐逸诗、白居易的闲适诗为宋人普遍推尊和学习。他们在仿作“陶体”“白体”的同时,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白居易闲适诗中那种闲散快足之趣。以吏为隐,吏隐合一,是宋代文士入仕为官时的普遍心态。他们常常在官舍郡斋,闲饮清茶,享受高趣。如张伯玉《后庵试茶》诗云:“郡僻好藏身,心闲久无事。前轩饱食罢,后庵取茶试。岩边茶钥,溪畔涤茶器。小灶松火然,深铛雪花沸,瓯中尽馀绿,物外有深意。滥官来此游,时得拂尘累。莫笑后庵茶,闲中好滋味。”宋代文士在遭贬闲居之后,归隐田园之时,则更加信奉道家安世委顺、乐天知命的快适人生观。欧阳修在贬官滁州、颍州期间,就萌发了优游林泉的意趣,晚年之后,他官高禄厚,知足保和,退居渭上之后,更是闲居求乐。
在安贫乐道、乐天知命之外,唐宋文人在饮茶时,由于受禅宗思想影响,还常常沉浸在一种“至静无求”“虚中不留”的禅悦境界中。宋以后,文士们亦重饮茶悟道之功。如郭祥正《招孜祜二长老尝茶二首》其二云:“昔人多饮酒,今我酷怜茶。”而他之所以如此爱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茶可以帮助自己品悟禅味:“无物滋禅味,来烹北苑茶。”
尽管唐宋文人饮茶时的心态,因其人生观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在品饮过程中静静地享受到了人生的闲适和快乐,清茶使唐宋文人的心境更为宁静淡泊,使他们的生活中弥漫着一种参透人生真味后的淡淡的喜悦。所以,茶文化能够兴起于唐,大盛于宋,与宋代文人普遍遵奉静赏生命之乐这一新的人生观之间,实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自陈瑜、杜晓勤《宋代文人茶的人生之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茶文化大盛,这符合了那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静赏生命快乐的文化心理。
B.宋诗中体现的新的人生观与汉魏晋六朝以来的一些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人生观是不一致的。
C.宋代茶诗中宁静快乐的人生观,因其哲学来源的不同,呈现出三种同中有异的生命快乐境界。
D.对于孔子所说的颜回式的“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士子对此不重视、不认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子的“安贫乐道”并不被韩愈所认同,但却是宋代文学家经常探讨的哲学话题,也每每被文士重视和认可。
B.文中引用了张伯玉的《后庵试茶》诗,既彰显了宋代文人入仕为官时的心态又体现了闲适快足的情趣的流行,并以此忘记国事之忧、人生之痛。
C.文章结构层次清晰,采用总一分模式,详尽阐述了茶文化在宋代大盛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D.唐宋文人在饮茶时,因禅宗思想的影响,常常沉浸在“至静无求”“虚中不留”的禅悦境界中,郭祥正《招孜祐二长老尝茶二首》中的诗句就是这种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体现了人生匆匆、无可奈何的伤感。
B.唐诗是酒,宋诗是茶,这与唐宋两朝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当然,与两个朝代的文化也密切相关。
C.宋代文人饮茶时彰显的顺生适性、乐天知命的文化心态来自宋人独特的人生体验,所以能表现为一种闲适快足。
D.宋代文人入仕为官者,有着“大隐隐于朝”的认知。无论是做官期间,还是闲居在家,都喜欢闲饮清茶,享受自然。组卷:22引用:3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瓦下听风
彭家河 ①瓦是乡村的外衣。
②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
③在川北延绵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仿佛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葫芦挂在重峦之中。早年经常在深山中负重前行,窄窄的山路总不见头,有时要找一个歇脚的石头都非常难。我上初中时隔几周的周末,都要与父亲一道从周边剑阁或阆中的乡场上背小百货回村代销,有次父亲特地称了我背的货物,居然有一百八十斤。在山路上走得精疲力竭快要倒下时,转过一个山湾,突现一片竹林,便心头暗喜。川北农家都喜欢在屋后栽慈竹,可就地取材编背篼、撮箕、席子等。果然,浓密的竹叶间透出一行行落满竹叶的青瓦,看到瓦缝间飘散着绺绺灰白的炊烟,顿时就有了到家的感觉。不管主人熟不熟识,暑天都可以到人家檐下歇凉,雨天可过去躲雨,如果正好赶上吃饭时间。主人家也不会在乎一碗酸菜稀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
④在乡下时,盯着瓦顶发呆的时候也不少。早年乡下没有通电,也没有多少书看,特别是感冒生病后,能做的事就只有躺在床上数檩子、椽子和亮瓦。川北多柏树,檩子都是去皮粗略打整的小柏树,椽子则是柏木板,年日一久,灰尘和油烟就把檩子、椽子染成与老瓦一样的黑色。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瓦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网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到瓦外的天空以及树木,要凭借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一路“咵、咵、咵”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沙”声,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顺着瓦沟跑。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难以理喻的“呼呼”风,听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话。
⑤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絮语。我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因为每年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些外面的小玩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也会吵嘴甚至打架,夜里总有些瓦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天默默不语任劳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分五裂,抛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自己的那一绺风继续私语,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
⑥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檩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大头都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风挡雨,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读懂了这些。
⑦一年当中,乡下人待在瓦屋里最长的季节就是秋冬两季。庄稼都收种完毕,梅雨时节或者霜雪天气,无所事事的大人小孩子就团聚在一起烤火做些家务。但更多的时候,我则喜欢钻进温暖的被窝,垫着枕头靠着墙壁看小说,这样身心都温暖如春。我在乡下教书时,有年在南充人民中路一旧书摊上买回了所有的《十月》等文学期刊。有一天,我合上杂志,听着瓦上风声,突然明白,每一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通过小说,可以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可以经历各种人生。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此生才有意义,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从此,无论是出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还是穿行都市,我都内心恬淡自信,对世间奢华,心如止水。
⑧瓦下的孩子都一辈一辈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估计都没有多少闲暇回一次老家,更没有多少机会再在瓦下静坐。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我相信,每一条都市大街上,都有来自乡下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0日24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记忆中的故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我”却早生华发,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抒发了时光已逝、故乡依旧在的感叹。
B.作者用从容的笔触描写具有乡村特色的人事风物,表达了在城市漂泊的自己对故乡的回忆和找不到归属感的迷茫。
C.本文中“风”有象征的意味,象征在外闯荡的人,他们有开阔的眼界,有广博的见识,或者有独特的生活经历。
D.文章第④段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前文对瓦的亲切感的描写,同时引出下文写瓦下听风的体悟。
(2)“瓦”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本。赏析本文第⑤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组卷:32引用:2难度:0.4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1小题,1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有删改)材料二
材料三
回望2017年,美国硅谷科技企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呈现出超越人类智力、带动产业变革以及深入社会生活三大趋势,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去年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在人机大战中轻松获胜,但人类的对手并非处于巅峰状态,让许多人留有期望。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Libratus今年在德州扑克比赛中战胜4名人类顶级选手,在“非完整信息博弈”游戏领域也取得突破。此外,无人驾驶技术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制高点,除谷歌、优步、特斯拉等科技公司在这一领域发力,奔驰、奥迪、丰田等传统汽车厂商也在竞相投入巨资研发。如果无人驾驶汽车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巨变。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只是限定在各自领域中,尚不具备通用性,但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迟早会发展到那一步,应未雨绸缪。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认为,将来可能出现超级人工智能,有可能威胁人类自身生存,人类需要应对挑战。
(摘编自吴晓凌、叶在琪《硅谷人工智能发展三大趋势》,有删改)材料四
就目前来看,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因为它拥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政府为人工智能研发及实施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另一方面,美国的创新机器很强大,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并且,美国拥有全球顶级人工智能研究所和教育机构以及极为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库和多样化人口。
如果中国和美国将彼此视为拥有可供学习独特长处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相互接近,它们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中国可得益于美国人工智能开发者的多样性和专门技术,创造更强大的算法和应用。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源动力,美国可利用中国的庞大数据更好地训练美国人工智能算法。而且,中国重视开发及采用相关基础设施(例如智能汽车使用的智能道路),对人工智能越来越友好的基础设施和对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的关注也可为希望在真实世界环境下测试及改进技术的美国研究人员所用,中国开发人员亦可利用美国人口多样化的数据测试及改进用于中国以外全球范围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当前,农林渔业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处于第二位,年增长率提升1.8%。
B.从人才招聘来看,招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职位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和上海,其中北京占比达到61%,三地所招职位占比合计近九成。
C.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在人机大战中,轻松击败了人类,但人类的对手尚未处于巅峰状态,这让许多人还留有期望。
D.中美在人工智能革命之争中都有独特之处,如果两国在开发中双双闭门,都有陷入平庸的风险,如果互相借助对方的长处,将会取得更大成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二可知,在各类人工智能公司数量上,机器学习(应用)公司数量处于霸主地位;视频内容识别前景最好。
B.美国硅谷科技企业和奔驰等传统汽车厂商瞄准无人驾驶汽车的商机,斥巨资进行研发,这势必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C.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只能适用于各自领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人工智能也许会实现其技术的通用性。
D.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人才的多样性以及大规模人口产生的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来说也是无价之宝。
(3)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现目前具备哪几方面的优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组卷:14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描述此则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寓意。(不超过80个字)
组卷:19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必须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需的,他会使你成为一只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勇于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最里面;
⑤在你走过的地方,都必须要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
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何启发?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13引用:7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