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十一校联考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2024/12/30 18: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如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10题。

    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0
  • 2.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如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3.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如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主要因素最不可能的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4.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6~7题。
    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组卷:10引用:0难度:0.60
  • 5.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17~20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
    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组卷:7引用:0难度:0.70
  • 6.我国古代史书就有对太阳活动的记载。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训》,其中有“日中有跋乌”。西汉学者京房《易传》记载:“公元前43年4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据此完成22~25题。
    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8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0分)

  • 42.小辰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左图),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右图)。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2)根据实验过程绘制出与右图一致的热力环流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43.小辰同学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足够冷的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水、橡皮筋、透明平底盆。
    实验步骤(常温下实验):
    ①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没过盆底。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入盆中央。
    ②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将盆放在阳光下。
    ③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冷的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

    (1)观察到实验结果:①塑料薄膜上有
     
    现象,②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③水珠往装干沙的小盆滴下,④最后小盆的干沙
     

    (2)该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的环节有:
     
    。(至少两个)
    (3)对我国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水循环的类型)
    (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如图中
     
    (写字母)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