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16 2:0:9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各种各样的比较有名的神话中,月亮总是和美丽的女神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还是由此演变的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或是中国的嫦娥与日本的辉夜姬。
          在这些神话故事里,月亮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原始文化中,女性以月亮为代表,男性则以太阳为代表。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阴阳的观念,并形成最初的文化体系,用以认识、解释和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按照阴阳的文化体系,阴—月亮—女性与阳—太阳—男性是相对应的两方面。直到今日,阴阳文化体系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发挥着作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些观念如此根深蒂固,自然地,在人类的意识深处就很容易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尽管月亮神话有着丰富的象征内涵,但它的主导象征却是表现“生命的繁衍与永恒”,由此而与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女性的象征。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月亮,既是自然景观,也参与人的生活,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把它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赋予它以性别特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艾瑟哈婷在《月亮神话》中说过:“无论在当代还是古典诗歌中,以及时代不明的神话和传说里,月亮代表的就是女人的神性、女性的原则,就像太阳以其英雄象征着男性原则一样。”阳性的太阳代表着公开的社会化的生活,是权威与力量的代表,而夜晚的月亮属于阴性,代表着隐蔽的私人化的生存形态,是神秘、感伤又富有诗意的。
    (摘编自段君、齐昕《浅谈中西月亮神话》)      材料二:
          印度到处是毗湿奴的神庙,目前的印度教依然流传一个毗湿奴化身侏儒步天的故事。毗湿奴变成侏儒,三步就跨完天地,多具有想象力啊。那么,现实中有这样的侏儒吗?有的,就是圆圆的太阳。在中国,拟人化的太阳也是这个模样的,《山海经》里有一个太阳神名叫帝江,就是这圆溜溜的可爱模样。现在我们看到的伏羲女娲汉画像,一个拿着规,一个拿着矩。太阳神与月亮神拿着规和矩测量天地,和印度的毗湿奴三步跨完天地,不正好巧合吗?
          印度教神庙中月亮神的名字Chandra,汉语译成“旃陀罗”或“钱德拉”,但由于发音习惯的不同,也可以把后面的dra读为jiao,这就和“婵娟”十分接近了。婵娟即蟾蜍,蟾蜍是月亮的象征,所以婵娟也就指月亮了。
          中国的月蟾神话是自己形成的,因为它与汉语有关。《天问》里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的句子,其中“顾兔”之“顾”有的解释为回顾,有的解释为“蟾”,其实“顾”就是“蛙”。“蛙”与羲和的“和”同音,羲和分化之后,“和”大多代表月亮,比如嫦娥与女娲。“娲”读音与“蛙”同,正好说明月亮上有蟾蜍(蛙)的起源。既然月蟾神话起源于中国,Chandra一词即使与月蟾有关,也只能是印度受到中国的影响。
          印度没有月塘神话,但有月兔的说法。说月亮上有兔子的,只有中国与印度。在神话研究方面,我们一般只谈印度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影响,很少说中国对印度有什么影响。其实,中国对印度的影响也是有的,并非只输入不输出。
    (摘编自吴晓东《印度日月神话的田野考察》)      材料三:
          嫦娥奔月的故事,早在殷商易学《归藏》中就已出现,但也只是先秦诸多神话传说体系中的一个。嫦娥作为月亮人化形象的确立是在汉朝时期,唐代后月亮神话体系中又出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体系。中国的月亮神话发展脉络总体是根状的,但关于月亮的几大要素一直保留,如蟾蜍、玉兔、桂树等。古希腊神话从诞生之初就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神话体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融合发展。
          两个神话体系中古人都将月亮的人形化形象视为女性。在原始宗教时代的泛灵教时期,人们会很自然地将人类本身的特征——对立的性别关系带入有灵性的事物中,使神也有性别之分。月亮本身所具有的柔和的光线、神秘的特质与女性温柔的性格相符,同时女性的生理周期也与月亮运行周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不仅仅在中国与古希腊,在全世界的神话中,月亮神多以女性形象出现。
          月亮被确定为女性的代表后,就被赋予生殖崇拜。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存条件艰难,“多子”成为原始先民保证种族延续的重要条件,因而无论哪个地区,人类对繁殖后代的渴望都成为一种信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里居住着蟾蜍与玉兔,寓意多子多福,后来它们更是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希腊神话里,阿尔忒弥斯还是丰产与孕育女神,保佑妇女生产,是古老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延续与强化。
          中国神话中的嫦娥,本是人间英雄后羿的妻子,在服下不死药升到月亮后成为神灵;吴刚也是因为其在修仙过程中触犯禁忌而被罚到月宫砍桂树。中国的神本身多是肉体凡胎,依靠某种超自然力量而成为永生不死的“神”。他们获得永生后就不再干预人间事务,与人类建立起一层隔阂,供人们瞻仰。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则更多体现了“人”的性格,能随意干涉人间事务,本质上是神的人性化。阿尔忒弥斯经常出没于人间狩猎,会参与人间纷争,能随意给予人类恩泽或惩罚。人与神之间共处一个时空,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力量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古希腊民主平等的思想。
    (摘编自胡宇坤《试比较中国与古希腊的月亮神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阴阳观念形成的文化体系,至今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发挥作用,让人们自然地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B.人们把月亮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赋予它女性特征,代表隐秘的生存形态。
    C.在神话研究中,我们一般只关注印度对中国的影响,月蟾神话起源研究则能看出中国对印度也是有输出的。
    D.在原始社会时期,生存条件极为艰难,因而人类赋予了月亮生殖崇拜,从而保证种族更好地繁衍延续下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中,作者引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艾瑟•哈婷的话,以支撑“月亮成为女性的象征”的观点。
    B.在材料二中,作者从语言发音、语义辨析等角度,推断出中国和印度月亮神话之间存在着关联。
    C.在材料三中,作者以“根”作比,指出了“中国月亮神话发展脉络”的总体特征,语言生动形象。
    D.三则材料均是从中西方神话传说出发,结合各国的文化特征,探究月亮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3)下列故事中的形象最符合材料三中有关中国神话中“神”的特征的一项是
     

    A.神农氏遍尝百草,帮助老百姓识别草药。
    B.文王拘差里,观天象卜罾草而推演周易。
    C.老子骑牛出关紫气东来,被奉太上老君。
    D.关羽殁后被尊为武财神,受到后世供奉。
    (4)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认为“月亮是女性的代表”,但论述角度不同,请分别概括。
    (5)学校组织“中西方文化交流”游学活动,你计划运用以上材料中的说法向外国友人解读《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月”。请结合诗句,列出发言要点。

    组卷:19引用:9难度:0.5

二、文学类阅读(16分)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挪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这时,窗前走过了几个小小的黑影,在不远的田垄上围成一圈蹲下来。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在这一片银灰色的月夜背景上,火星的红色格外醒目。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
          半年前,他拿起一根扁担,和想从校舍取下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几乎波及整个银河系的星际大战,是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文明之间惨烈的生存竞争,但双方谁都没有料到战争会持续两万银河年!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严重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全班的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吃药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起来。
          娃们中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题未通过,2号测试题未通过……10号测试题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
          在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在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起锄头铁锹,开始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
          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里,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山里娃讲授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地球文明的故事。
    B.第三段“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娃们内心对科学和文明的渴望。
    C.中间部分“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这句话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走势更加关注。
    D.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行文简洁,信息量大。开篇几段就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身体、工作情况、经济状况以及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等。
    B.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碳基舰队在探测到地球上有3C级以上文明后让炸弹转向情节等,体现了尊重文明的精神。
    C.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D.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并保留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3)“宏”是刘慈欣作品的核心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宏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诸侯之相攻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D.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
    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C.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
    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②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5)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

    组卷:26引用:7难度:0.5

  • 10.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组卷:27引用:15难度:0.7

八、作文(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静静地存在于自然当中,向我们行无言之教。自然之美如此,社会之美也是如此。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