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29 20: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25题,每小题1分;第26-35题,每小题1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大肠杆菌中的EcoRⅠ酶能够专一性识别CAATTC序列,并在C与A之间将这段序列剪开。该酶属于( )
组卷:41引用:3难度:0.7 -
2.60Co(钴)是典型的γ放射源。我国农业科学家利用60Co处理棉花,成功培育出高产棉花新品种“鲁棉1号”。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式及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3.用除草剂处理杂草一段时间后,杂草的抗药性会增强,原因不包括( )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4.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组卷:144引用:55难度:0.9 -
5.科学家从羊脑中提取到某种激素,注射到幼龄大鼠体内,其体重增长比未注射的幼龄大鼠更快。若向幼龄大鼠饲喂该激素,则无上述效果。推测这种激素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8 -
6.神经递质,激素、抗体都是参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2难度:0.6 -
7.“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节选自《答谢中书书》)。这一段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
8.《本草纲目》中提到“川蜀桑多,时有生者”。“生者”指攀附在桑树上的一种植物,它的叶片可进行光合作用,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需要从桑树获得,而“桑”会逐渐衰落干枯甚至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8 -
9.自然生态系统中,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的方向及呈现该方向的原因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四种体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11.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6 -
12.如图表示某次反射过程中,其中两个相邻神经元的结构及神经纤维上某处某时刻的电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5分)
-
39.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通常,当体温高于或低于调定点时,正常机体能通过相关调节使体温维持在调定点左右。体温调定点并非一成不变,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等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EP),它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释放中枢发热介质,进而作用于下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人体发热。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补充完善下列关于病毒入侵机体引起发热的基本过程模型(如图)。
①
(2)正常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处于
(3)研究发现,中枢发热介质有正、负调节介质(对体温调定点的上移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两种类型。推测机体存在负调节介质的生理意义是组卷:2引用:1难度:0.6 -
40.向小鼠体内注射减毒结核分枝杆菌,后者产生的一种热休克蛋白能激活小鼠体内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T细胞,引起小鼠细胞免疫异常,小鼠出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类似的病理特征,从而可构建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性动物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功能异常的角度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
(2)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的一种热休克蛋白能激活小鼠体内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T细胞,可能的原因是
(3)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性动物模型可应用于药物的临床试验。为验证灌喂物质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缓解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适龄正常的健康小鼠若干只,完全弗氏佐剂(含减毒结核分枝杆菌),物质X(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关节明显肿胀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
实验步骤:
①适应性饲养:选取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丙3组,正常饲养数天。
②完全弗氏佐剂处理
甲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
乙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完全弗氏佐剂。
丙组:
连续处理数天,直至小鼠关节明显肿胀,建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小鼠。
③物质X处理:
甲组:
乙组:每天每只小鼠灌喂一定量生理盐水。
丙组:
连续处理若干天;观察小鼠关节情况。组卷:11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