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7/5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树顶上两只叶猴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重复刚才的举动……这些动物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这种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摘编自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认为北极渡鸦从陡坡顶依次滑到坡底又飞上去是在做游戏。
    B.动物的单独游戏是指动物个体独自进行地、自在愉悦的游戏。
    C.动物的战斗游戏是指两个以上的动物参与形成的相互配合的游戏。
    D.动物操纵事物的游戏是指动物不受环境影响而支配周围事物的游戏。
    (2)下列对文中动物游戏的假说,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的游戏,可以使其紧张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并在心理上得到自我安抚。
    B.动物的追逐、躲藏、搏斗等游戏,也许是为了未来生活演习各种“技能”,也有可能是在自我娱乐。
    C.持“学习说”的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行为,能使它们在心理、生理上保持平衡。
    D.“锻炼说”由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共同提出,他们认为动物游戏不仅是“学习”,也是为生存而“锻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只叶猴在树顶上相互推挤着好像要把对方推下树去的游戏,这既是战斗游戏,也是操纵事物的游戏。
    B.西伯利亚羱羊总是选择在坎坷的斜坡、陡峭的悬崖上奔跑,可见“锻炼说”比其他假说更有说服力。
    C.大雁编队飞行,以减少空气阻力,雁群中的鸟会轮换当头鸟,这可以推断出大雁有一定的智能潜力。
    D.动物为什么做游戏,目前尚未定论,根本原因在于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不能说服他人。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5)作者认为,动物游戏时,在“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方面,都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请从以上方面任选两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材料一: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加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跌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摔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测了他的体温。
          “多少?”
          “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
          “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材料二:
          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他曾在堪萨斯城一家报馆的编辑部学艺。这份报纸对记者有一套不成文的要求,其中首要的一条是:“使用短句和短小的段落。”海明威在这里所受的技术训练,显然使他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他曾经说过,修辞只是电动机里迸出的蓝色火花。……作为这个时代伟大风格的缔造者,海明威在25年来的欧美叙事艺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这种风格主要表现为对话的生动和语言的交锋。他能十分圆熟地再现口头语言在色彩、音调、意义、感情等方面所有细微的差别。他的叙述有时候听起来仿佛是无所谓的聊天,但只要人们明白他的方法,就会发现这些聊天决非无聊琐屑、漫不经心。他喜欢把心理的思索留给读者。在他看来,给读者以自由可以引发他们自发地观察和思考。
    (摘编自《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孩开始说“我没事儿”,医生来后“眼窝下方有黑晕”,刻画出得病后的男孩坚强的性格。
    B.“盯着床脚”“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等细节表现了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C.“我”三次给男孩读《海盗故事》,他都没有专注地听,根本原因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他没有什么兴趣。
    D.文中多次描写“我”眼中儿子患病的神情,虽对“我”没有心理描写,但仍可感受到“我”内心的担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小男孩的父亲,是故事的亲历者,读者随着父亲的心境走入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B.小说刻画了一位既敏感天真又关爱体谅家大的小男孩形象,他面对“死亡”时,内心恐惧脆弱,不能勇敢面对。
    C.对小男孩形象的塑造,既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又有神情细节的描写,同时还与父亲的形象形成对照,人物形象饱满。
    D.本文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既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意蕴丰富。
    (3)文中插入两段描写“我”外出狩猎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4)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小说《一天的等待》的文体风格。

    组卷:0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但是近年来,民间中医药却像个“孤儿”,得不到支持认可,甚至在民间躲躲闪闪、举步维艰。很多特色诊疗技术、方法以及民间医药秘方等濒临失传,①              ,并加以总结利用。
          中医起源于民间,其根在民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可见,②              。现代中医药,无论是名药还是被国际公认的成果,大多也是来自于民间实践,例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三九胃泰、王老吉凉茶等著名中医药产品,青蒿素提取物治疗疟疾,从砒霜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另外,③              ,如舌诊、耳诊、手诊、刮痧、按摩、足疗、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大多也来自于民间的实践。虽然很多没有记载,但经实践证明,仍具有很大价值。如果能将这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整理、研究、推广,必会大大增强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动物游戏之谜》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也有着自己的智慧,具有创造力、想象力、智力潜能……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有人为了经济利益,残杀虐待动物;有人把宠物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惜富奢娇养。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