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9 15:30:2
一、现代文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四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六版猛增到239个。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只见高耸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的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
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似“快车道”。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慢车道”。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人行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比如:“CPI”用“消指”代替,“PM2.5”用“微尘2.5”代替,等等。
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在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
(摘编自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材料二:
从秦代“书同文”算起,汉语已然走过了近两千年的历程。当今,出现了新的一景:使用字母词形成热浪,令人注目。
汉语中出现外来词,自古有之。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汉语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方块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能帮助我们把同音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辨清楚。比如:飞屑吸入人体致癌①,这种石头也能治癌②。这里出现了“治癌”和“致癌”,二者的前一个字都读zhi。正是因为字的形体有所不同,才保证了不会引起误解。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书面语做不到的。
面对风起云涌的字母词,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字母词对使用者而言,具有美感引力。其一,视觉引力,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显得醒目突出,如“巴萨vs皇马”。其二,新知引力,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如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其三,心态引力,由于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某种营养品盒子面上,印着小一号字体的TRT(蛋白质粉)。TRT是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可看起来觉得“有档次”。诚然,字母词不属于汉语汉字,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但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那么,字母词的普遍使用,会不会引起汉语汉字的混乱?这不必担忧。阿拉伯数字也是外来的,但是,它们在汉语中的使用并没有伤及汉字文化,因为汉语有汉语的应用规律。比如八十八岁叫作米寿,这是因为“米”拆开是八十八;九十九岁叫作白寿,这是因为“百”减去“一”是“白”。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用法,阿拉伯数字能够干扰吗?
另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局限性。字母词的使用,缺乏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者,能看懂的少之又少。
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郑重指出:“辞达而已矣。”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明确字母词这一弱点,运用时要想办法弥补。个人以为,可以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同时有必要立项研究如何做好字母词汉化的工作。
【注】①飞屑吸入人体致癌:出自魏润身《挠攘》。②这种石头也能治癌:出自柳建伟《突出重围》。
(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语通用领域,字母词的不断扩张,错误引导人们将汉语英语混用。
B.英语改变着中国年轻人对汉字汉语的感情,这会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
C.汉语与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后,不免出现外来词,这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D.由于汉语使用方块汉字,所以我们能根据字形将同音的词语分辨清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了要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的观点,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B.材料一认为无相应汉语简称代替的字母词可由权威部门定期翻译公布,比如“很SA”用“很飒”代替。
C.材料二介绍字母词对使用者的三种美感引力,视觉引力、新知引力、心态引力,并对其举例分析。
D.材料二认为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并且对字母词进行汉化处理是可以弥补字母词弱点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批评某些企业,他们将国货品牌的名字冠以各种外文字母符号,以此提高企业品牌的“高级感”。
B.有些字母词使用很方便,应该向大众推广。比如DNA,要是翻译出来既难记又难写,还不如DNA来得简明清楚。
C.某科研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每年一周合计35天的《人民日报》样本语料中出现字母词490个,共1597次。
D.阿拉伯数字在汉语部分词汇中是替用不了的,比如“推三阻四”、“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开再说)”。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字母词的特点。
(5)有人认为,在对待使用字母词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所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24引用:6难度:0.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黄果
杨振声 熙攘的朝市过去了,菜场中满地零散着青菜的枯叶,鸡鸭的落毛,鱼的鳞片,热闹后的冷落。
一只黄狗用前爪按着块肉骨头在那里啃。
太阳已将近午了。
恽太太提着半篮青菜,露着自己瘦弱的身影走出菜场。在菜场西头排列着一堆堆水果摊子。鲜艳清香的水果摊后坐着落牙的老太婆,用麻绳慢吞吞地纳着枇杷叶形的鞋底;或是穿着新蓝布裤褂的壮丁,口里衔支香烟,眯细了眼睛斜视行人,忖度那些衣服褴褛的再也不敢走近他的水果摊。恽太太望着那些骄傲的水果出了一回神,然后怯生生地走到一个小女孩的水果摊前。
“几文一斤?”她拾起一个娇嫩圆润的黄果在手中试着分量。
“八十块。”那小女孩子眼也不抬。
“买一个呢?”
“四十。”
恽太太轻轻地把黄果放还原处,红着脸默默地走开。
她踽踽的走向回家的路上,愈走愈感不安起来。她答应过昆生——她的第三个刚满四岁的男孩子,买菜回来,给他带几个黄果。这不能算是不惯孩子,在抗战时期,教授的子女已渐渐入不起学校,哪能吃水果呢!不过这次是因为孩子病了,发烧半月总不退,医生说是营养不足,能多吃点牛奶与水果才好。所以她才答应了孩子的要求。至于牛奶,她两日前打听过,一天一磅每月一千元,那就当然不考虑了。
“这并不是我不肯买。”她为自己解释着。“实在太贵了。”前天刚到半月,只剩下四百元了。若不谨慎着用,这后半月菜便无着落。谁知昨天添了一担炭会那样贵,一千一百元!幸好先生把乙种《辞源》卖了八百元,添着买了炭。也好,这可烧一个月,谁知下月又贵多少?……今天星期日,两个大的从学校回来,饿虎似的,不能不添点菜。手中只剩下十五元了,如何能买得起黄果?而且……
“不想也罢了,”她抑制自己说,“也许这可卖点旁的东西,那时再买黄果给昆生。”
金色日光中跳跃着飞尘,空气中飘荡着远近的汽车喇叭的尖叫。一个脏孩子吮着食指,瞪着饿眼,瞅着一个卖糍粑的小摊。
“我不会让孩子这样脏。”恽太太意识地想。“可是昆生问我要黄果呢?我只说买不起,……但孩子是不会了解的。……恽先生常说‘抗战时期,我们应当吃苦。穷得买不起东西,自然可以节省物资。’话是不错……”
“侬瞎掉眼睛,硬往汽车上撞?坏了侬卖孩子也赔勿给。”她耳边一个上海司机的声音。她猛一惊醒,才知道自己走到一边路下面。眼前是一辆一九四一式的“瞟一刻”。她移步走上边路,原来是在一家新开张的扬州饭馆门前,玻璃窗里陈列着海参、鱼翅、芜窝、鱼之类,都是山珍海错,在战时不易得的异品,而这些也就表示了这馆子的高贵与傲慢;馆子的大门开处,冒出一群材料考究穿起却总是哪里不妥的新洋服,这群洋服上面插着几颈为酒肉涨红了的面目,一望便知为抗战中的新兴阶级了。这一群中有几只肥手噙着牙签剔牙齿,神情渺茫地走入那部停放在门前的“瞟一刻”。她在他们的睥睨中瘦缩着身子走过去。心里还在想着恽先生常说的什么战时食用的限制,节省下物品供给前方将士那一类近代国家在战时的措施。
她转入一条小巷,一进口一只小猪从她身边窜过去了,几乎碰在她身上。抬眼望见自己的家门,心中忽感到一阵沉重,像块石头压在胸坎上。她怕看见生病的昆生从那双发烧的大眼里透出失望的小小心灵!她踱到自己门口,放下菜篮正抬手要去敲门,忽听院子里孩子在嚷:
“妈妈还不回来,我真饿了,午饭我要吃一斤肉。”这是大儿怡的声音。接又是二女昭的声音:
“昆生,你乖,等一会妈妈就回来,一定带两个圆圆的大黄果给你。”
她的手慢慢缩回来,低下头望那菜篮子,豆芽菜,黄牙白,还有两方豆腐,一根细葱,蓬蓬松松的不满半篮子。她不知为什么怕进自己的家门,默默地倚在门旁,对着一街冷静,呆望那菜上的水珠,在阳光中闪耀着有如滴滴泪痕。
附记:
此写于1944年春天,那时教育界的生活已开始入于无法支持之阶段,当时以故未即发表,今虽后时,然以物价与收入相比,情形与二年前之今日相去犹不甚远也。
杨振声
1946年1月
(选自《杨振声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6月)文本二: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影响后方物价上涨,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使国民党区域的工人、公务人员、知识分子及文化工作者生活痛苦,到达极点。”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开始部署内战,导致国民党军费开支十分庞大,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这些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钞票来弥补,钞票多了,又刺激了物价上涨。1946年全年,每石米价从7625元涨至62333元。随着1948年8月19日发行金圆券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这期间上海物价一直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人民正常生活已经无法维持,粮食问题尤为严重,整个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陷入混乱。随着金圆券、银圆券的相继崩溃,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也彻底崩溃了。
(摘编自《上海经济研究》1989年01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果摊摊主们的动作、神态表现出了他们对过路人的不屑,也反映出当时物价飞涨的惨状。
B.“卖书换炭”情节点明故事发生在冬天,也印证了附记中“教育界生活无法支持”的事实。
C.司机上海方言叫骂体现了小说的地方特色,口语化更显情节真实,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D.结尾恽太太“怕进自己的家门”,是因为手头拮据而没有兑现承诺,会让生病的孩子失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的推进是由恽太太购买黄果展开的,“黄果”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B.作者在描写恽太太的自言自语时多次使用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欲说还休,生动反映了恽太太复杂的心理活动。
C.作者选择一位教授太太赶集的生活场景作为叙事切入点,言简义丰,以小见大,反映了抗战后期知识分子生活的窘迫。
D.小说结尾以“泪痕”比喻“菜上的水珠”,使情感表达更浓烈明畅,既道出恽太太的伤感,又表达作者对时势的忧虑。
(3)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恽先生”的人物形象。
(4)鲁迅称杨振声是“极要描写人间疾苦的作家”,本文是如何表现的“人间疾苦”?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组卷:4引用:4难度:0.7
五、语言文字应用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干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类细胞,存在于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干细胞可以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中。
然而,① 。获取干细胞必须进行体外扩增,但随着扩增代数的增加,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能够应用的干细胞可用代次有限,导致干细胞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为此,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二十余年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可以模拟体内微环境的干细胞仿生赋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干细胞体外培养问题。研究人员介绍说,目前的干细胞培养系统存在四大痛点:增殖能力不足,② ;功能丢失,治疗效果差;干细胞纯度低③ ;细胞资源稀缺,生产成本高。简言之,现有的培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够用、不好用、不敢用和用不起等四个问题,目前还需要从干细胞仿生培养材料入手,全面优化配套培养体系。
(1)请结合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用一个单句给干细胞下一个简要定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57引用:7难度:0.6
六、写作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李子柒,一个分享“中国式”田园生活的网红,她曾经创下了全网视频播放量超30亿,YouTube粉丝735万的佳绩,其影响力与美国最大媒体CNN不相上下。
她的视频主要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既分享了中国传统美食,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李子柒身上体现了多重热点话题或时代精神:诗意家国、田园情怀、文化传承、匠人精神、智慧创业、奋斗青春、知识变现、美丽乡村……,得到了无数粉丝的青睐。
——微博 材料二: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
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