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质检试卷(一模)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预防性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目前,敦煌文物的保护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在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全面监控。一旦数值超标,电脑系统及时亮起相应的红灯。管理人员会暂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
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住”进了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避免了因空气湿度和颗粒物浓度波动造成的纸质文物老化,也让馆藏文物在展示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将可以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地保护和全面地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另一基础手段。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众擎易举,独力难成,文物保护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技术的融合创新。
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国家与地方文物局在不同层面搭建的网上展示平台,把大量文物背后的知识通过“五个一”(一物、一文、一技、一例、一问)的形式推向观众。同时还组织国际学者联合推出了“世界丝绸互动地图”项目,开创了以空间为切入点、通过丝绸讲述丝绸之路时空规律的文物展示利用传播新模式。
借助5G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期待在未来,科技不断创新发展,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也让穿越千年的文化得以永续保存,历久弥新。
(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人民网2020年9月3日)
材料二:所谓原生态,指的是一座文物建筑保持着从它的建造起到登录为受保护的文物止所获得的全部有意义的历史信息以及文化、科学和情感价值。而从受保护起,它就不允许再有实质性的改变。《威尼斯宪章》因此要求“不可以改动文物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装饰”,“各时代加在一座文物建筑上的正当的东西都要尊重”,“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跟原来的建筑外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要看出来是当代的东西”。而且,它还要求保护文物建筑的“传统的环境”,也不得搬迁文物建筑等。它说:“修缮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
因此,不可以为了文物建筑的风格统一和构图完整而损害它们所携带的有意义的信息和它们的历史原真性,不允许造假古董,不允许作伪证。以假乱真是最大的错误。不要使文物建筑“焕然一新”,那将意味着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的损失。
建筑师出身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不能仅仅从建筑风格的统一、功能的合理、形式的完美等自己职业习惯的角度,去评价文物的价值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战前夕,欧洲文物建筑的重要破坏者之一就是这样的建筑师。他们热衷于在修缮文物建筑时“做设计”,把它恢复成“理想的”或“应该的”样子,或者在废墟上重建他们自以为是的古建筑。其结果是把真古董弄成了假古董,给人以完全错误的虚假的历史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文物价值。美国作家霍桑说:“翻新古迹的人,总是比毁灭古迹的人更加伤天害理。”
(摘编自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材料三: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是残缺不全的,再加上储存、搬运不当等原因,它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于是被甘肃省有关部门送到了故宫博物院,交由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当时,马的颈部有很多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和马尾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将马头、马尾脱落的鬃毛清洗到茬口见新,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他就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他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摘编自《国家宝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为文物保护注入活力,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传统文化得以历久弥新。
B.文物价值指文物所具有的文化、科学和情感价值等,文物建筑保护既要保持它原有的平面布局和装饰,还要保护它“传统的环境”。
C.霍桑认为,翻新古迹是给文物增添了不必要的部分,并且与原外观风格统一,产生了虚假信息,这比毁灭古迹更加伤天害理。
D.出于美观的考虑,赵先生调配出与马踏飞燕原有铸模泥土相似的材料,将其三个空马蹄蹄心填满,虽技艺精湛,但这一做法欠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可有效延长文物寿命,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是文保工作的一大进步。
B.天龙山石窟的精品文物流失海外,该博物馆多方寻求技术合作,历时六年,利用百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虚拟”复原了文物。
C.文物建筑修缮中制造出假古董,有可能是保护工作者陷入职业习惯误区的结果,但有目的的文物造假则是国法不容的犯罪行为。
D.由于甘肃省有关部门在马踏飞燕的储存与搬运过程中方法使用不当,导致这一珍贵文物受损严重,不得不送到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
(3)下列做法既能保护文物,又能重现文物昔日盛颜的一项是
A.监控敦煌洞窟,避免文物“生病”
B.借助“互动地图”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模式
C.建筑师修缮文物建筑时“做设计”
D.青铜器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马踏飞燕
(4)修缮文物建筑与修复馆藏文物的理念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组卷:16引用:8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富人通常是些怪人
[捷克]伊凡•克利玛 阿洛伊斯•布达是个富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便盖起了家庭别墅,比当时法律规定的面积整整超出了三倍。他离过一次婚,跟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儿子,跟现在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
儿子长大成人后,每年只看他一次。第二个老婆是个运动员,滑雪、骑马、打网球、高尔夫、游泳,样样精通。她还算会持家,夫妻二人都不给对方添麻烦。
布达爱钱胜过一切。女儿出嫁时,他送给女儿一辆价值五十多万克朗的汽车。这份重礼让女儿很惊喜,她几乎相信这是父亲出于对她的爱。布达认识很多人,但没有真正的朋友。快到六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体力不佳,食欲不振,他去看医生,果然得知了坏消息。
人的零件大多无法更新了。他开车去瑞士银行和德国银行取出了全部现金,锁在自己的保险箱里,准备去医院住院。这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上了手术台没能活着回来,保险箱里的全部现金怎么办?经过左思右想,最后他将这全部现金藏在自己的几双旧鞋里,然后当着妻子的面,把这些旧鞋装进了一个大盒子,让妻子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送到医院去。
外科手术大夫将布达的腹腔打开,发现已毫无希望,大夫们又原封不动地将他的腹部缝合起来。大夫给他开了一大堆药,护士小姐每天过来给他打吊瓶,可他还是一天比一天更乏力。妻子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那个大盒子,一束鲜花和一瓶煮水果。他对鲜花和吃的不感兴趣。妻子一走,他打开盒子,看到了藏在旧鞋里的那些钱。妻子每周来看望他两次,有时出嫁的女儿也来。一次他的大儿子也来了。每个人都会给他带些什么,等他们一出病房,他就将那些带给他的东西扔进垃圾筐。
在布达住院期间,换了好几位护士。他觉得她们长的都差不多,他主要靠头发的颜色来区分她们。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护士叫维拉,她说话的声音竟让他想起自己童年时年轻的母亲。维拉也很会安慰他,经常会对他多说几句,家里阳台上的草莓已经成熟什么的。一次维拉给他输血后,他求她在旁边坐一会儿。这是违反规定的,但她还是答应了,她坐在他身边,抚摸着他的手背。他问她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她对他说着话,他感受到维拉嗓音的温柔,感觉着两人手的触碰,她答应搬一盆家里阳台上的花给他送来。
第二天她真的送来一盆水仙花,又挨着他坐下说话。他问维拉缺不缺什么东西?有没有汽车?她说她从来没想过有辆汽车,她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的条件只够偶尔买一袋西红柿。他本想问她生活是不是过得不舒心,可一阵巨痛猛然袭来,医生给他打了一针,他神志不清了。
半夜他稍微清醒时,床头柜盒子里那一大笔钱成了他的心病,他想该不该把它捐给慈善组织?或者留给他的老婆,让她去奢侈挥霍?夜里他想到了维拉,他非常希望明天是维拉当班。
第二天果然是她,维拉给他带了鲜红的苹果。他谢了她,咬了一口,在嘴里嚼了好久好久。
她用手抚摸着他的额头,依然温柔的同他说着话。半夜他睡不着,想着自己可能要死了,突然升起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把这几百万块钱送给护士维拉。
第二天,维拉提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叫马尔丁,是位小提琴演奏家。又过了一天,他的病情加重了。维拉来看他,他对她说,我要报答您。维拉说,如果您感到好一些,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她摸了摸他的额头,他觉得自己很累,他想告诉她,快去找公证人。就在当天晚上,他死了。
医院让维拉将床头柜里的东西全掏出来,列上清单。维拉照办了,列了十八项。在第十一项列出的物件是:几双便鞋和几双袜子。布达妻子来医院领死亡通知单时,医院将清单交给她,她瞟了一眼清单。最后几年丈夫已经让她讨厌,他遗留的破烂就更让她厌恶了。她收起了装有三百克朗的钱包,开车离开医院直接来到垃圾场,将丈夫这些东西扔进垃圾场。
当天晚上,维拉护士和小提琴手约会,她告诉他,布拉格的大富翁布达死了。
他给了你什么吗?
没有,他的钱包里只有三百克朗。
富翁们都是一些怪人。他说,不知把钱给谁了?
上帝知道。她说,他临终时都没有一个人来握他的手。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达有钱,盖起的别墅面积超大,法律对他这样的富翁缺少约束力;布达爱钱,胜过其他一切,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B.女儿出嫁时,布达送了一辆价值不菲的汽车,这份重礼让女儿喜出望外。但作为父亲,平日里他与子女沟通其少。
C.布达的老婆精通多项运动,丈夫生病后,她也能竭尽全力满足病人的要求,可见她是既懂生活又会照顾家人的贤妻。
D.维拉是医院众多护士中的一个,她声音温柔,体贴细致,耐心与病人交谈,悉心周到的照顾给了布达临终的抚慰与关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富人的生活现状入手,通过心理描写展现病入膏肓之际富人的内心纠结,故事贴近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引人深思。
B.本文手法质朴,叙事从容,语调极其舒缓,语言绚丽晓畅,截取生活片段,展现人性的错综复杂,让读者自己去回味揣摩。
C.小说的结尾对遗产的处理巧妙又不失合理性,当三百克朗的钱包被妻子拿走时,更加增添了整个故事的讽刺效果。
D.“上帝知道”语带双关,既是说维拉不知晓富翁把钱留给了谁,也顺应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只有上帝知道谁是最终受益者。
(3)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划线句中布达的想法的合理性。组卷:24引用:6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般动物血液被制作成血豆腐,是理想的补血佳品。鸡血、鸭血和猪血是我们常见的食材,适量食用,好处多多。
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鸭血中含有39.6毫克铁,相当于13个100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① ,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② ,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
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③ 。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结合材料,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组卷:12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清华教授刘瑜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刷屏了。在演讲中,刘教授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颇具启发性。她认为,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年轻人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从独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从个性逃向潮流。我们社会有太多错误的失败观。我们的教育鄙视放弃、鄙视失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她提醒家长们,孩子可能因为强大的外在压力而做到良好,但因为缺乏内在的热情,很难做到优秀、做到极致。
她坦言,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在她看来,摆脱迷茫和焦虑,不妨先从“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开始。
她的演讲在引发共鸣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诸如“精英们劝你看开,不是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的批评。
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召开家长会,请你作为班委会的代表,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主题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