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回民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8 1:0:2
一、积累应用(10分)
-
1.按题目要求填空。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蜀相》中,“
(3)
(4)乌鸟私情,组卷:3引用:1难度:0.6 -
2.下列是某校高一新生在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选出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和启蛰,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本来呢,我打算写点老生常谈。(乙)然而当我踏入学校的大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让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从这里起步,向上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组卷:13引用:1难度:0.8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没有常形,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这是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画家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物。最终,文同所得之“理”将他与竹子融贯为一,就创造出了优秀之作。
(卜寿珊《心画》)①在绘画形式中,“理”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
②艺术家必须要感知它们的存在方式,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
③掌握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
④它们的形态不是一种定势,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组卷:63引用:5难度:0.5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各题。(11分)
-
8.材料一:
①修友李公佐有亭,在其居之东园。今年春,以书抵洛,命修志之。
②李氏世家随。随,春秋时称汉东大国。然怪其山川土地,既无高深壮厚之势,非有古强诸侯制度,而为大国,何也?僻居荆夷,□于蒲骚、郧、蓼小国之间,特大而已。于今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朝廷达官大人自闽陬岭徼出而显者,往往皆是,而随近在天子千里内,几一百年间未出一士,岂其庳贫薄陋自古然也?
③予少以江南就食居之①,地既瘠枯,民给生不舒愉,虽丰年,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佳木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
④予亦壮,不复至其家。已而去客汉沔,游京师。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糵者抱,昔之抱者蘖②,草之茁者丛,荄③之甲者今果矣。问其游儿,则有子,如予童子之岁矣。相与逆数昔时,则于今七闰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复几闰,幸而再至,则东园之物又几变也。计亭之梁木其蠹,瓦甓其溜④,石物其泐⑤乎!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节选自欧阳修《李秀才东园亭记》 材料二: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注释】①欧阳修4岁随母投奔叔父到随州定居,在随州生活了18年。②蘖: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③荄:树根。④溜:光滑。⑥泐:裂开;解裂。
(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则
B.然
C.盖
D.故
(2)下列分析第②段的作用错误的一项
A.介绍随州的演变以及条件差、人才少等特点。
B.反衬出后文李氏家族的东园亭之可贵。
C.凸显出作者对随州成长之地的真挚怀念。
D.表达对李公佐遭贬谪的愤愤不平之心。
(3)对第③段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强调随地偏远贫瘠历来如此。
B.交代了东园亭的由来,颇有承袭先人之意。
C.追忆了自己少时与李氏交游之历,暗含感激。
D.先抑后扬,赞赏李氏家族重视子孙教育。
(4)从语言角度鉴赏第④段划线句。
(5)林纾云:“欧阳文忠文,清音幽韵……凡情之深者,流韵始远,然必沉吟往复久之,始发为文。”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情之深”的理解。组卷:5引用:1难度:0.6
3、作文(70分)
-
9.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技、新生活、新思想……人们倾向于认为“新总是比旧好”,对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