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7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职业,作为一名文物修复技术员,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文物修复技术员的培养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再者是参加由国家举办的文物修复培训班。但是,由于文物修复得不到重视,截至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的文物修复技术员少之甚少,这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
          文物修复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遗址、出土文物、流散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技术员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面貌如初”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功力作为支撑,否则会失掉文物的古风古韵。修复一件文物,有的需要半个月,有的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一件文物最终的定级,与修复时是否充分保留、展示其历史文化信息,有着很大关系。由于文物修复场所处于博物馆中,与文物库房相伴,多数文物修复人员不会主动邀请亲朋好友前往工作单位“做客”,所以在一般人看来,文物修复从业人员颇为神秘。
          文物修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址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古建筑遗址修复、古墓遗址修复和革命遗址修复等,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尤其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器物的完整的原貌,而且还需要器物原始年代独有的特殊风格的完美性。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三种修复虽在同一个目的、方法上还存在差别,但在保持文物的原貌上仍是相同的。
          修复文物一般须经清洗、加固、粘接、补配、绘图、粘补等十多道程序,而作色、作旧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修复员有纯熟的技巧,更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文物修复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知识。除了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文物也具有生命,文物技术修复员也好比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钟表,是一件有生命的物品;修复,等于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文物修复的意义重大。文物是当时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反应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战争。残破的文物固然具有悠久的历史感,但修复后的文物更能完好的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物的修复是以当时的文化背景为理论依据,而不是盲目地修补,修补是为了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
    (摘编自《文物修复的重要性》)材料二:
          陶瓷器是我国众多文物中的一个品类。在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从新石器时代被发现,到夏朝原始瓷的成功烧制,再到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的出现,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从未断流,常作为其他文物断代标准器。
          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器,由于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及时对它们进行妥善保护和有效修复,是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
          在对古陶瓷进行修复时,修复者需要了解各种保护修复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所用材料时,秉承最大程度地稳定性、最大程度的相容性、最大程度的可逆性的修复保护原则,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不破坏文物原貌,同时也保证材料老化后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果修复水平不到,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不利于展览和交易。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居多,更多地遵循了“可读性”原则。
          修复古陶瓷器,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在实施修复中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反对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对修复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具有再修复的可能性。在修复保护文物的工作中,我们秉承的是“预防为主,保存现状,恢复原貌,最小损伤,修旧如旧”,反对修旧如新。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要明白古陶瓷修复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器物的稳定状态之上,制定与实施陶瓷器修复计划前,首先要将器物的状况(背景信息、文化价值、器物的材质、受损情况等)记录存档;其次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具有可逆性且对陶瓷器本身伤害最小的,能够与其胎、釉不发生反应造成二次伤害的材料进行修复保护;然后不可改变文物原貌,在完成修复时需要识别出修复部分与原器物;最后,还需要考虑经济性与适用性,能够兼顾保护和修复的需求的方案,才是最适合的方案。
    (摘编自《古瓷医师,仁心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上加以健全。
    B.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对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
    C.现代古陶瓷修复的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类型,前两种标准高,要求修旧如旧。
    D.古陶瓷器的修复,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不能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全国文物修复技术员太少,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国家应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多投入力量。
    B.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上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已经远远不够,由国家开设培训班来培养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C.用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来比喻文物修复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一段历史就会因此消亡。
    D.文物修复过程中,工艺师在细节上加上自己的创造,能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物修复的原则的一项是
     

    A.修复后的黄鹤楼的铜宝顶,三个铜球叠焊在一起,原铜宝顶上面只有两个铜球,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有一个倒扣脸盆状的金属过渡结构。
    B.“龙泉窑粉盒”碎裂严重,缺片较多,制定修复方案后,选择了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修补时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粉盒全貌。
    C.博物馆里一位工作人员把一辆出土的马车模型,表面镀上一层金,看起来非常豪华,吸引了大量游客。
    D.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将15世纪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复原成了颜色鲜艳的看起来像一个当地业余爱好者制作的雕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证实了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5)请根据材料简述文物修复的注意事项。

    组卷:6引用:7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篱下
    萧乾
          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到那辛酸的:“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做呵”,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做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鲜红红、圆滚滚瓣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手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缩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
          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黑白花的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吹了口拳头,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皮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去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地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似的必剥必剥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着屈下了腰,选红的向腰间揽。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表弟扯开线绽的领口,丢下那些“臭”枣,撞了慌忙奔来的姨母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渍,妈着急起来了。
    “又做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热的泪扑到妈怀里去,“爸是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看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床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样子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仓促?”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对这温善的人摇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一亮环哥就吵着要起床出去干活,吃过早粥他又要去找活儿做,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B.环哥能与表妹表弟一起玩,但最终又都闹出不愉快,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
    C.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又关切环哥在家的自由,暗示了表弟在“什么都讲究”的自家其实是有很多拘束的。
    D.小说中,姨父每次出现都是“极客气”“极有礼貌的”“好心地”“极温善”,这都表明姨父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幼的环哥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没听到妈妈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
    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
    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
    (3)文中画线句写出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萧乾在小说中选取了几个平凡的人物,叙述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但他在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视角的写法,却让故事的呈现别有滋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组卷:30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_____: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_____。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_____,在与草木的不经意相视中,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5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条线。“能”是一条线。一个人的能,指的是其生存能力。人生之中,若处处皆能,自然最为圆满。但人无完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再能,也总有不能之处。于是,除了能之外,人还得有第二条线。这第二条线,便是“忍”。不能之处,就得忍。人生之中,令一个人感到不快的,大多源于自己的不能。可一个人的能力,只要有不能企及之处,就难免有不快之意。要做全能之人,自然是镜花水月。更现实的处理方式是,接受且忍下来。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能与不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2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