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30 7: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很多赏析这一名句的文章多从色彩、形态、方位、虚实等方面入手,将重点放在了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词语的阐释上,常忽略掉两个重要的字——“齐”和“一”。要知道,这两个字虽不涉及具体意象,但体现了整幅画面的协调统一,更提示了这一写景名联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和谐。
          和谐是一种整体美,本句为写景名句,这种整体美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的和谐,即组成画面的各景物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却总能完美组合,构成一致的整体;二是情与景的和谐,即诗中物象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情感,达到了写景与抒情的完美交融,对于诗歌的写作与赏析来说,这一层面显得尤为关键,也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语文的根本矛盾是言与意的矛盾,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破解学生言不及意的难题。写景服务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大凡被广为传诵的名句。其景与情的关系必然是和谐的,课堂上对经典诗文的揣摩,也要围绕如何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准确传达心中情意而展开。披文以入情,着重从情景和谐一致的角度解读王勃的这一名句,方能实现美学品味和课堂教学的双重价值。
          霞,色彩绚烂,实为美景,落霞,就是晚霞,南朝梁简文帝有“落霞乍续断”(《登城》)的诗句,本篇中用一“落”字亦有“飘落”之意,好景不长,更可联想起诗人的落魄。鹜,就是野鸭,《礼•曲礼•疏》毛氏云:可畜而不能高飞曰鸭,野生高飞曰鹜。雄性头呈绿色,翅膀上有纹理,雌性为黄斑色,也有纯黑色和纯白色。孤鹜,为失群无伴之鹜,喻作客他乡、辗转河流。如此,“落”“孤”意义相近,“霞”与“鹜”正好配合,所以是“齐”飞。诗人年少才高,声名早露,如绮丽之霞,高飞之鹜,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正如这一只孤鹜、几道落霞。“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大凡才华绝世之人,未免带有孤高无匹之气,而诗人此时辗转于江湖之间,这里既有才华绝世之孤,也有志士失路之孤,更有有感于生于天地之间的渺小,恰如后文中天高地迥,宇宙无穷,盈虚有数的感叹。好在霞与骛毕竟还能相伴“齐飞”,使这幅画面不是那么凄凉,孤而不独。
          孔子说过,“知者乐水。”秋水清,清而凉,清入骨,凉凝神,前人有“空山为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试上高楼清入骨”(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等诗句,古人用秋水比喻人的眼,传达人的神韵,如“望穿秋水”,“秋水为神玉为骨”(杜甫《徐卿二子歌》)。秋水使人神气清明,显得不俗,并且深沉,可见诗人年纪虽轻,但笔力老成。“长天”一词中并未着色,只说水天一色,却特用一“长”字写天的开阔。秋水与长天相互映衬,秋水因长天更见其清,长天因秋水更显其广,二者融为一体,是为“一”。秋水恰似诗人神态,长天犹如诗人胸怀,王勃虽说一时失意,但毕竟正当英年,来日方长,并无颓废迹象。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仍有不坠青去之志,对未来满怀期待,适度的怨愤及时得到排解,哀而不伤。联想到他送别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句子,可知这种豁达乐观精神并非篇中才有,《旧唐书》中称王勃“词情英迈”于此可见一斑。
          所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通过物体之间形、色、声的配合,刻画出一幅丽而不俗的优美画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句表现了王勃内心蕴藏的复杂情感,情与景浑然一体,作者鲜明的个性也跃然纸上,堪称“和谐美”的典范。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齐”和“一”两字,常常被很多赏析文章忽略掉,但是这两个字却能够提示这一写景名联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和谐。
    B.和谐作为整体美,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的和谐;一是情与景的和谐。对于文学欣赏来说,后一层面更为关键。
    C.语文有言与意的矛盾,所以课堂上对经典诗文的揣摩,也要围绕如何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准确传达心中情意而展开,大凡被广为传诵的写景名句,景与情的      关系必然是和谐的。
    D.解读王勃的这一名句,也要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着重从情景和谐一致的角度来解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朝梁简文帝在《登城》诗句中用的“落”字有“飘落”之意,寓意好景不长,可以认为是作者当时落魄心情的写照。
    B.“落”“孤”意义相近,“霞”与“鹜”正好配合,从形象到感情互为衬托,相互辉映,带来了“齐”飞的整体和谐感。
    C.一只孤鹜、几道落霞,寄托了王勃孤高无匹之气,志士失路之孤,以及对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叹,所以王勃这一名句的画面充满凄凉孤独之感。
    D.“空山秋气清”“试上高楼清入骨”等诗句表现的是秋水清凉入骨的特点,而“望穿秋水”“秋水为神玉为骨”等句则是用秋水比喻人的眼,传达人的神韵,使人显得不俗且深沉。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使人神气清明,“长天”中用“长”字写出天的开阔,两者互相映衬,融为一体,让人联想到诗人的神态和胸怀,境界开阔。
    B.王勃用“秋水”一词营造意境,用词不俗且深沉,可以看出诗人当时虽然年轻,但文章中已流露出一种老成世故之气。
    C.《旧唐书》中称王勃“词情英迈”,主要是指他的诗歌虽然也表现一种失意、孤独或者怨愤,但没有陷入颓废,也传达着一种达观向上的精神。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通过物体之间形、色、声的配合,刻画出来的画面丽而不俗,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鲜明,情与景和谐相融,堪称典范。

    组卷:0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调查显示,29.5%的00后会“因喜爱的明星推荐而购买一件商品”,在90后群体中这一比例为8.8%。明星推荐对千禧一代的购物决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与时尚打交道的服装行业,粉丝经济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的张燕表示,光鲜靓丽的明星天生具备“带货能力”,合适的代言人对企业业绩的带动非常明显。近年发展势头良好的海澜之家,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双十一”当天海澜之家官方旗舰店交易金额超4亿。业内认为,海澜之家代言人林更新不仅拯救了海澜之家的审美,也带动了该品牌的业绩增长。
          此外,有的服装品牌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丝群,这些自带的“流量”对企业业绩的贡献也非常明显。江南布衣在2017财年财报中指出,报告期内集团拥有会员账户逾200万个,会员(粉丝)所贡献的零售额占其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62.6%,且仍处于增长态势。
    (选自《新快报》)材料二:

    (选自艾瑞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音乐粉丝白皮书》>)材料三:
          粉丝经济想要不断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在明星与粉丝间良性、健康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就在不久前,部分粉丝为追逐自家偶像严重打乱机场秩序,导致航班延误超过两小时,惹来其他乘客的极大不满。一些粉丝对偶像的“无脑”追捧也常被人诟病。不管偶像的“三观”与行为是否正确,部分粉丝都无法容许其他声音出现,以至于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公共平台上的“讨伐”屡见不鲜。可见,粉丝经济并非存在于真空中,只有在保证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求得发展。
          同时,如今粉丝的低龄化倾向愈加明显。他们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心理不够成熟,判断能力也较弱。粉丝们的付出与牺牲一旦逾越合理的区间,只会给粉丝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效应。但是,要约束,控制粉丝狂热的追星举动,仅靠自律是不现实的。平台方面是否能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限制未成年粉丝的消费额度与频率,值得关注。
          由此看来,粉丝经济本身不该受到非难,但它确实还不具备在大众平台上大肆渲染炒作、大力推广的现实条件。看好粉丝经济前景的同时,更期待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措施早日出台。
    (选自《齐鲁晚报》)材料四:
          近年来,粉丝经济的能量越来越大,其营销筹码就是粉丝对该明星的好奇心与情感粘性。在直播间里刷礼物、付费阅读等,与明星偶像的死忠粉、后援团一样,都是粉丝经济市场上“愿打愿挨”的样本。各路明星偶像纷纷苦心打造卖点,让粉丝心甘情愿为之买单。未来一段时间,利用粉丝经济带来的社群效应来实现宣传与营销,仍将是一种趋势,但我们也应警惕一些平台和企业利用粉丝的热情与非理性,变相谋取不当利益。
          当粉丝经济变成了一些平台和企业的圈钱游戏时,就容易构成对粉丝忠诚度、消费者好奇心的挥霍。在“得粉丝者得天下”的注意力经济下,无论是平台还是企业,抑或明星偶像,不仅要会造粉,能吸粉,更应懂得珍惜、善待粉丝,把更多实惠和温暖留给粉丝,而不能让粉丝充当“摇钱树”“冤大头”,甚至让粉丝经济成为“不道德的经济”。
          粉丝经济满足了一部分人群尤其是年轻人追求新鲜、美好、快乐的享受和体验,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是作为一种群体性消费行为,粉丝经济如何避免可能产生的泛娱乐化倾向,提升其文化含量和内在价值,不仅关系到粉丝经济能走多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的走向。其间离不开相关方面必要的监督和引导,也有待消费文化的日渐成熟。
          从点赞、打赏、送礼物,到买会员、刷数据、勤推广,一众粉丝沉溺于对偶像的“情感寄托”与“群体归属感”中,让“我虐粉丝千百遍,粉丝待我如初恋”一次次上演。未来,附着在粉丝经济背后的红利是否会持续,取决于粉丝文化能否健康发展。这对商业浪潮下各方的智慧与良知也是一种考验。
    (选自《工人日报》)(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粉丝为偶像的月度花费多少不一,既有100元以下的,也有5000元以上的。
    B.音乐粉丝为偶像的月度花费大多数在500元以下,说明大部分粉丝还是比较理性的。
    C.音乐粉丝为偶像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与偶像有关的纪念品、偶像的唱片以及为偶像打榜。
    D.音乐粉丝真正有机会参与粉丝群组活动的并不是很多,说明这些活动组织不够得力。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经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对与时尚打交道的服装行业业绩的带动非常明显。
    B.因为粉丝心理都不够成熟,所以他们的付出容易逾越合理区间,会给粉丝经济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
    C.粉丝经济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新鲜、美好、快乐的享受和体验,所以粉丝经济的能量定会越来越大。
    D.粉丝经济作为一种群体性消费行为,离开相关方面必要的监督和引导,就会成为“不道德的经济”。
    (3)粉丝经济想要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黔小景
    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就难走了。于是路旁的许多小客舍里,天黑前就有了商人落脚。
          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备火,照料一切,客人好吃喝时,还得为他们备酒杀鸡。客人把饭吃过后,就在火堆边烘着,谈到各样撒野粗糙的故事。过一会儿,有人想到明早赶路的事,打了哈欠,光也渐渐熄灭了,外面雨声或者更大了一点,或者已经停了,于是这些人觉得应当到了睡觉时候了。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人一面洗脚,一面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笑着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轻的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
    “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借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批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合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像十分快乐,像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青一点儿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
          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嗳,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像,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像散碎金子;踏得稀烂的那条山路,怕是晴过三天还不会干。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
          慢慢地夜就来了。
          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年青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
          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
          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像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戚一一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一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
          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我安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
          夜深了,两个商人先后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没有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煤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
          这两个商人跑到最近的小村子里,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人。那么老的一个孤人,自然也很应当死掉了,好有人知道,不然死后到全身爬满蛆时,恐怕还不会被人发现。村里人这么打算着,这两个商人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难了。在路上,他们又有其他新事情,很自然地也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为“黔小景”,作者只叙写了贵州深山一个小客栈里发生的故事,意在借此表现当时贵州特定人群的生活面貌。
    B.小说多处写到春雨,但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惬意,而是使故事一开始就带着阴沉的色调,此外,它也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折射。
    C.小说写商人看门外的黄昏景致时,说盛开的油菜花像散碎金子,既贴合商人的视角,也寄寓了对他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
    D.小说在主要情节展开之前,先介绍贵州三月深山官路上往来奔走各色人等,为后面两个商人的见闻设置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背景。
    (2)文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客栈老板深夜死去时,故事已经结束,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之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水果成熟之前都是绿色的,但随着果实慢慢成熟,颜色就会发生改变。那么,①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水果果实还很小的时候,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但随着果实不断长大,②          。与此同时,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量则会逐渐增加。各种水果成熟后能够呈现出什么颜色,③          。如果最终叶绿素的含量高,则呈绿色;如果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则呈黄色或橙黄色;如果花青素含量高,则呈红色、蓝色或淡紫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水果成熟后其内部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使我们看到了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果。
          吃水果时,我们往往会舍弃水果皮,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无知的浪费,水果皮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有一部分水果的果皮富含某些特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葡萄中含有白藜芦醇,它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中。此外,一些果皮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我们常吃的橘子的皮,将它处理干净后和冰糖一起煮水服用,可以缓解咳嗽、多痰等症状。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组卷:6引用:8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举世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进行期间,国人正以一种更新的态度看待奥运;更有甚者,奥运期间,热搜上“奥运会狠狠修正了大家的审美“这个词条也深入人心。对于体育之美的认识不再只是金牌:因为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舞台展现出的风貌,大众审美也在走向多元化……谈到奥运选手,我们不再只是“苦、累、拼”三个字的单一纬度,也有“笑、美、爱”的丰富色彩。我们珍视领奖台上的荣誉,但同样珍视每一个运动员为金牌的不懈付出:我们对于体育健儿的关注不只限于赛场,而是开始尝试全方位了解这些体育偶像,关注他们健康、阳光、自信的形象和坚毅、拼搏的内在。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