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项脊轩志》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
    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从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余牖而居 扃:关闭
    C.或凭几学 书:书籍
    D.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阴:文中指娄水的南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所,母立于兹事 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
    B.久之,能足音辨人 险衅,夙遭闵凶
    C.制稍异于前 凡植木之性,本欲舒
    D.又屋后构小园 当其欣所遇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至于成立”指男子二十岁。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国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7)《项脊轩志》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悲情,请简要概括作者产生这种“悲情”的缘由。

    组卷:6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B.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D.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视无可 放置
    B.某所,而母立于 你的
    C.轩凡四 总共
    D.前辟四窗,墙周庭 矮墙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祖母、母亲和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徐阁老书
    [明]归有光
          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谨再拜献书少师相公合下。有光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庚子之岁,举于南都,而所试之文,乃得达于左右。顾称赏之不置,时有获侍而与闻之者,辄相告,以为幸矣:“子之见知于当世之巨公长者如!”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于野。以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异世。今获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际,有光蹇拙蔽翳,无复自振,以为今已矣,无以望明公之门矣,是同世而有异世之感也。
          往岁,海虞瞿内翰见访,以为“子之不遇不足忧,即徐公当国,子之进有日矣。”今幸而适明公之当国,又幸随多士之末,而自获举以来,几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辉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者也。
          有光尝读《易》,观消长变更之际,虽圣人不能无惧。而汉、唐、宋之君子,每其际,其气不能不动,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无惊以疑。盖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有之矣。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此古之大臣之所难也。
          又尝读史,见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两汉风俗治体,超轶后代,实在于此。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时,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今兹辄有干于阍人者,独以数十年之知,而不一见于明公;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见其一来,其亦不能无怪
          昔曾舍人巩《上范资政书》云:“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合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平生颇有所撰述,去家时,不及裒汇成编。橐中得杂稿十九首,谨以为。明公试览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严,伏增惶恐。有光再拜。
    (选自《震川先生集》)【注】①本文写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时年近六十。②曾舍人巩:曾巩,曾任中书舍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虞瞿内翰见访 见访:探望,访问
    B.每其际 履:经历
    C.今兹辄有于阍人者 干:请求,请托
    D.谨以为 贽: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获明公同世 ②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B.①有光蹇拙蔽翳 ②渺沧海一粟
    C.①盖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 ②敛赀财送其行
    D.①其亦不能无怪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科举不顺,仕途坎坷。自从庚子年南都乡试中举以后,曾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失意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出仕入世之心执著强烈。
    B.本文引经据典,说服力强。如列举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的史事,意在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徐阁老提携自己,以施展才干,为国建立功业。
    C.作者措辞得体,颇有分寸。高度赞扬徐阁老有古大臣之风,治世颇有成效,对于这位有同乡之谊的当权者不无景仰感佩、恭谨奉迎之言语,但并无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态。
    D.本文叙议结合,层次分明。先从作者生平遭际及与徐阁老的知交起笔,紧扣“幸”字,倾吐怀抱后谈读书心得,联系徐阁老品性,不忘自荐;结尾表明自己独特志趣。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合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
    ②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

    组卷:18引用:3难度:0.6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下列各句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大母 从轩前
    B.内外多小门墙 郑人有履者
    C.借满架 或凭几学
    D.再变矣 四遭火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垣墙
    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客逾庖而,鸡栖于厅
    D.庭有批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就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总共变了两次。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中举出仕,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先妣之甚厚 抚:对待
    C.吾妻来 归:出嫁
    D.其稍异于前 制:规定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所,母立于兹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何谓阁子也 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D.久,能以足音辨人 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C.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D.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②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5)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项脊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组卷:5引用:1难度:0.6

二、选择题

  • 6.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2引用:5难度:0.9
  •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9
  •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  )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组卷:24引用:2难度:0.8
  •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8
  •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8

五、其他

  • 34.一词多义。
    (1)置
    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2)为
    始为篱,已为墙
     

    轩东故尝为厨
     

          庭中通南北为一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组卷:0引用:1难度:0.9
  • 35.古今异义。
    每移顾视,顾视无可置者
     

    久不见
     

    日过午已或凭学书
     

    组卷:2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