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地大约是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曾是最受注目的星辰之一。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为“上规”。其中随天旋行有几颗璀璨的星辰,名为北斗。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
          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北斗星之得名,源于它像古代的斗,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小雅•大东》曰:“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部分。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曰:“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为杓。”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对于大地的网络方法是方格计里法,这在古代地图中已经得到证明。而对于天文的网络方法,也早已经出现。我国至少战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辰的天文坐标。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纲”,或书作“天罡”。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转也有旋天纲之说。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中与太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
          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这种观测法被《鹖冠子》记载了下来:“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淮南子•天文训》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初昏,斗柄指寅;二月初昏,斗柄指卯;……十二月初昏,斗柄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样,通过初昏观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这种斗柄所指的循环,历经二十四向,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相应。
          北斗星在北天旋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周日视运动,一日一夜即“跑完”一周。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
          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天文观测体系,如日的影长、月之盈缺、太阳的黄道运动、恒星的中天测时、岁星纪年以及辰星正四时等,北斗斡旋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在我们先辈的眼中,就是一座举首可见的巨型天文钟。
    (摘编自秦建明《北斗七星与斗建考》)材料二:
    “北斗”是党中央亲自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凭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
          同样是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我国起步晚、底子薄,明智选择分步走。北斗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组织研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采用的轨道星座构型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北斗一号建设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一号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盖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构型。北斗三号系统将“混合星座构型”发扬光大,建成拥有24颗中圆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功能服务上,北斗系统也有自己的特点。除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还能进行短报文通信,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如今,北斗三号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基础上,区域短报文发送能力一次提高近10倍,支持用户数量从50万提高到1200万,而且能实现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此外,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还可以提供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抚今追昔,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有了“北斗”,中国人问天、巡地的底气就更足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北斗,全球梦圆》2020年8月1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人眼中,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就是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它使中国古人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七星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
    B.中国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经天纬的框架,并用这种框架来测定星辰的天文坐标,而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
    C.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科技系统,它在研制建设的过程中,克服了众多困难。
    D.北斗系统成绩显赫,北斗三号在兼容北斗二号功能的基础上,支持用户数量提高了1200万,实现了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
    (2)下列对材料相关结构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观点后,分别从北斗形状、构成及以斗定时法几个层面展开,结尾收束总结、呼应开篇。
    B.材料二指出北斗工程探索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后,主体分三个层次展开,结尾总结全篇、点明意义。
    C.两则材料虽然文体不相同,但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模式,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D.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用论证方法,大量的文献引用使得二者在观点论述时更有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不属于“以斗定时之法”的一项是
     

    A.《夏小正》曰:“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B.《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
    C.《天象列星图》曰:“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
    D.《宋史•乐志》曰:“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
    (4)两则材料在语言特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北斗系统研制建设所走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卷:9引用:7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后
    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纽约的一条大道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
    “那餐馆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领带扣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们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
    “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的,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寒冷寂静的夜晚,“夜间10点”“寥寥无几”“一阵冷飕飕的风”,环境的幽冷、夜晚的凄清成为情节展开的标记,故事空间进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B.第五段刻画出鲍勃的容貌及性格,并用“伤疤”暗示了其在西部的经历。从后文“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可推测出鲍勃的经济状况,一定是在西部发了财。
    C.小说中出现两次对“阵冷飕飕的风”的环境描写:第二次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也成为情节转换的标志。这如同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暗示作用。
    D.小说把警察与罪犯这一对最不可调和的矛盾摆到友谊面前,让警察深陷在职业操守与私人情感的深渊中挣扎。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吉米最终选择了后者。
    (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守信的可贵之处。
    C.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出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情。
    D.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待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3)小说成功地刻画了吉米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并分析。
    (4)小说虽然简短,情节也不是很复杂,然而仔细品读,有很多人性的冲突反映在小说里。你认为小说中人性的冲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1)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B.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C.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D.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一是亡郑利于晋,二是存郑利于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试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组卷:34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4分)

  • 8.某中学将于2021年5月4号举行2021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某班班委会代表同学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语义重复,两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21年5月4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21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敬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班班委会
    2021年4月20日
    (1)语义重复的两处是:
     

    (2)不得体的两处是:
     

    组卷:43引用:48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22引用:17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