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0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8引用:1难度:0.7
二、课内阅读
-
7.《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多处运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事实材料进行论述,有什么好处?
组卷:6引用:1难度:0.6
三、课外阅读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
——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蒋芳 邱冰清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凄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牢记民族苦难 冬天的“哭墙”前,有无尽的哀思。11月2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幸存者家属,齐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留下无尽的哀思。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来。不来我心里难安啊!”家中9口人有7人被杀害,夏淑琴老人蹒跚的身影,几成每年公祭日“标志”。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
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日渐稀少,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
赶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他们参观史实展,向死难者献花,重温民族苦难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过去是学校的自选动作,现在则是留学前的‘必修课’。”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贺承瑶说。南京市教育局与纪念馆共建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即将出国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教育,打好作为中国人的“底色”。
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余名中国难民。
今年12月13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主题展览即将拉开帷幕,其后人托马斯•拉贝为此传来了一段视频寄语:“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持续了四代,今年,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
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中旬,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一通来自海德堡的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
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迅速展开。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终于在4月21日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______
临近公祭日,很多南京市民发现部分地铁站内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祖国昌盛,世界和平。”……声声呼唤,字字入心。
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珍贵。近几年,南京秉持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例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多次走向海外,幸存者及其遗属举办证人证言集会、和平交流活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已为80多个国家、3800多名学生提供和平教学服务……
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这座曾经遭受浩劫的城市,如今因为和平而闪光。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也加入传播和平的队伍中来。韩国女孩姜哈娜于2019年5月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讲解员。一年多时间里,她接待了来自韩国的多个团队,“让观众记住哪怕一个名字、一个词、一个数字,我的讲解就是有意义的。”
(选自“央广网”)(1)请为文章第三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2)文章的标题采用了主标题与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请你说说文章主标题的作用。
(3)文中引用托马斯•拉贝的视频寄语有什么作用?
(4)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南京育才中学记者站12月13日讯 今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城。全城默哀一分钟,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
10点的南京城仿佛一张被按下快门的照片,匆匆赶路的车辆与行人缓缓停下。交通信号灯全转为红灯,行人摘下帽子,默默伫立。不少车辆开始鸣笛,应和着凄厉的警报声;也有一些司机走下车,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和行人一起默哀。组卷:4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