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6-2017学年广西玉林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第Ⅰ卷(选择题)一、

  •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组卷:907引用:4难度:0.7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七百里,高万仞/时人之前朝贡禹
    B.我之死,有子存焉/令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命夸娥氏二子二山/客曰:“不子也。”
    D.汉之阴,无陇断/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和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两岸,好吗?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你这把老骨头和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的一丝一毫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山下面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由于山北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要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B.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了妻子和众人的支持。他马上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和邻居京城氏那个七八岁的儿子上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边上。他们搬运土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C.有个名叫智叟的老头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他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而愚公回答说,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
    D.最后,天神之所以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是因为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故事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又肯定和赞扬了愚公的精神。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3.下面关于四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五、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不敢当
    晓高
          ①中国读书人颇有“自许”的雅好,但也有“不敢当”的传统。“不敢当”非不敢担当,多是自谦之意。启功先生曾听刘盼遂谈过,王国维对学生所提问题或研究结果,常用三句话为答:“弗晓得”“弗的确”“不见得”。这就是“不敢当”的典范。启功先生感慨道:“我现在几乎可以说:凡有时肯说或敢说自己有‘不清楚’‘没懂得’‘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伟大的鉴定家。”
          ②晚清名臣张之洞一生勤于政务,无片刻闲暇,在他幕下九年的陈衍曾说他“奏议告教不假手他人,月脱稿数万言。其要者,往往闭门谢客,终夜不寝,数易稿,而后成书札。有发行数百里追还易数字者”。某次,曾居张之洞幕下十余年的高友棠进京来见,张问他:“外间对余有何议论?”高曰:“人皆谓岑西林(春煊)不学无术,袁项城(世凯)不学有术,老师则有学无术。”之洞笑曰:“项城不但有术,且多术矣;予则不但无术,且不能自谓有学。”实在是谦虚啦。
          ③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访问中国,由新诗人徐志摩等陪伴游杭州,并在西湖之畔的净慈寺拜晤了陈三立。两位老诗人通过徐志摩的翻译,各道仰慕之情。泰戈尔以印度诗坛祭酒的身份,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盟主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陈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是足以代表贵国诗坛的。我则不敢以中国诗人的代表自居。”汪辟疆撰《光宣诗坛点将录》,将散原老人陈三立列为“诗坛都头领”之“天魁星及时雨宋江”,从时人评价来看,这个代表他还是当得的,因此也算是“谦虚啦”。
          ④在中华文化里,“不敢当”是一种教养,谦谦君子,身份的表征。出身旧家族、接受美式“人文教育”、倡导“文化保守主义”的吴宓(号雨僧)先生,是一位“不敢当”的代表。在西南联大时,吴宓以讲《红楼梦》闻名,甚至有学生赠他一个“妙玉”的绰号,他含笑回答:“不敢当,不敢当,不敢当。”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任教,吴宓常去听讲,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刘文典乃谔谔之士,讲课时闭着眼睛,讲到得意之处,便张开双目,向后排望去,寻着吴宓,问:“雨僧兄以为何如?”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边点头一边说:“高见甚是,高见甚是。”钱锺书上大学时曾口出狂言,说清华大学没人能教得了他:“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此话传到吴宓耳中,吴淡淡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⑤王国维自沉,梁任公病殁,赵元任又寓居异域。避居西南联大后,当年名震一时的清华国学院四导师就剩下了陈寅恪一个人,因此被刘文典誉为“国粹”。当时,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也已是大哲学家,在清华称得上是上乘人物。但每回上《中国哲学史》课时,冯总是恭敬地跟着陈寅恪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一边走一边听陈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打个大躬,然后分开,谦虚若此。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标点在内不超30字)
    (2)请你就第④段中的划线句作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标点在内不超40字)
    (3)读完本文,你也会觉得你的生活中也有像中国读书人一样有着“不敢当”的传统品德的人,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他的评论。(标点在内不超50字)

    组卷:3引用:2难度:0.5

六、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在远方,呼唤起你的乡愁与梦想,或在名人笔下,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引发你的情思与遐想……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呵护你,陪伴你,指引你,或许,你也是一棵树……
    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像。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组卷:1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