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一中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11/3 0:0:2
一、积累与应用。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辈子又一辈的言传,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汇聚成家族历史,雕____(琢 啄)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时代性的变化,____(焕 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1)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载:(载) zǎi:一年半~|三年五~|千~难逢。
载:(载) 记载①:刊登;登~|刊~|转~|~入史册|~于该刊第五期。载:(载)zài①装载:~客|~货|汽车上~满了乘客|~誉归来。
②充满(道路):风雪~途|怨声~道。
③(zài)姓。
载:(载)<书>又;且:~歌~舞。
B.zài
(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①雕
②
(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
(4)可以替换画横线句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
A.如果……就……
B.既……又……
C.要么……要么……
D.只有……才……组卷:58引用:2难度:0.8 -
2.按教材原文填空。
(1)将军百战死,
(2)
(3)一曲新词酒一杯,
(4)
(5)国破山河在,
(6)
(7)问君何能尔?组卷:262引用:2难度:0.9
二、阅读。
-
3.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来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加:
②测: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为什么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组卷:134引用:4难度:0.5
四、作文。(任选其一)
-
9.命题作文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172引用:10难度:0.7 -
10.材料作文。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长者的指导与教诲,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90引用:6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