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8-2019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在绿豆芽发芽和生长的实验中,都需要的一组条件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你对此话最恰当的解释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4难度:0.7
  • 4.海洋的最深处基本上没有绿色植物,这主要是因为那里缺少(  )

    组卷:8引用:3难度:0.7
  • 5.五(2)班在做早操时,排在最后的小明同学发现,只看到前一位同学,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

     
    组卷:8引用:2难度:0.5
  • 6.下列图中哪个是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的示意图(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7.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再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用一面镜子比用多面镜子投射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应(  )

    组卷:4引用:4难度:0.7
  • 8.中秋节时,小明一家在室外赏月,看到了月光下一家人长短、大小不同的人影。此时,形成人影的光源是(  )

    组卷:8引用:5难度:0.5

二、探究题(60分)

  • 23.研究“坡度大小和水土流失”的关系。
    首先,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不同的斜坡,如图所示,分别在A、B坡上种上小草,用相同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表: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快 较多 较多
    B 较慢 较少 较少
    (1)分析实验,我们发现:B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这说明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A.植被覆盖
    B.较小降雨量
    C.较缓的坡度
    (2)在研究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的实验中,下面的材料或动作分别模拟自然界中哪些事物和现象,请连一连。
    坡形土堆 地面径流
    喷水壶喷水 下雨
    泥浆流淌 山坡
    小草 植被
    (3)夏雨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有几处地方还需要完善,一处是土壤上的草应该是
     
    (填“疏密均匀的”或“疏密可以不均匀”),模拟降水时,除了喷水壶要在相同高度外,
     
    要控制相同。
    (4)夏雨同学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坡度大小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除此之外
     
    对土壤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
     
    流失。而裸露的土地没有
     
    的保护,就容易被
     

    组卷:5引用:2难度:0.6
  • 24.运动与摩擦力的研究

    小影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准备了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影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B.使用前不必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下面是小影同学实验记录表,根据观察,请帮忙完成记录表:
    组别 接触面情况 弹簧测力计读数(N)
    铁块与长木板接触
     
    铁块与长木板接触 6.6
    木块与长木板接触
     
    (3)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判断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情况是
     
    (填“小于”“等于”“大于”6.6N于上表中),请写出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4)小影同学在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时,他选择了甲、丙两图进行探究,请思考他这样选择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
     
    两幅图进行研究。
    (5)如果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与长木板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B.拉动物体的力量
    C.物体的重量
    (6)在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时,应该选择下列哪两幅图研究
     

    A.甲和乙
    B.丙和甲
    C.乙和丙
    (7)小影同学根据探究实验结果联系到生活实际,例如体操运动员上场时会用一种白色的粉状物体擦在手上,这是为了
     

    A.减小摩擦力
    B.增大摩擦力
    C.没有任何作用

    组卷:3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