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G4(姜堰、海门、淮阴、天一中学)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所谓人脸识别,关系到“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更多指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个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来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脸、角膜、指纹等这些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这意味着,政府、公司等机构和个人可能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并搜集其数据。在许多欧美国家,目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远远压倒了对技术收益的乐观预期。而在我们这里。似乎许多公司陷入了技术狂欢中,只想要收益,看不见责任。
今天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也不得不追问的是,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业有没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觉性?就笔者个人观察来看,情势似乎并不乐观。人脸识别在各行各业已经出现了规模效应,除了支付行业外,人脸识别进校园等都被“发明”出来了,甚至看个新闻APP也索要人脸权限。仔细想想,我们的人脸信息或许是交出去了,但它们会得到用心保护吗?经验告诉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只顾及流量,却不顾用户安全,只顾及体验,却不顾隐私保护。
(摘编自扶青《对刷脸支付保持审慎态度》,有删改)材料二:
旷视科技研究院研究人员范浩强介绍,就生物识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应用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
虹膜识别,目前主要见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机的虹膜识别解锁。相较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较高的,但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硬件造价高,识别过程需配合,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靠性降低。
“综合来看,人脸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的,当然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实现人脸识别安全、规模化落地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范浩强表示。
人工智能行业资深人士孙立斌认为,生物特征识别迅猛发展,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的特性,抗伪造能力也不同。若要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可以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例如步态和人脸一体化识别,能够大幅度增加伪造数据的难度,提升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材料三:
人脸识别算法的攻击。合法用户身份仿冒需要以获得合法用户的人脸照片及视频等数据作为前提条件。国内某安全团队已经实现了更具威胁的攻击手段,使用完全不同用户的人脸照片绕过身份识别系统。该攻击手段对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应用造成逃逸攻击以及数据污染攻击等效果,不依赖于具体的深度学习模型。
将人脸识别和机器人控制等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军事领域制造自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杀伤性武器的技术链条中,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想达到目标的精准识别,尤其是区分敌我,需要训练高准确度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过程需要大量实际的人脸数据做支撑。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经过大量真实数据的积累和训练,人工智能可以达到并超过人眼的识别准确度。因此,人脸数据是杀伤性武器研制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这种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运用于未来战场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后果都将异常严重。因此,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的监管、规范及利用势在必行。
保护好一个种族的人脸数据和人脸模型,就像保护这个种族的基因库一样,是限制敌对方开发针对本种族的自主致命武器的关键任务。在人脸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及使用等环节,应通过技术和立法等手段加强保护和监管,既要尊重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又要保护人脸数据资源合法合规流通和使用。一要建立生物特征信息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保障人脸数据的安全、规范使用。
如果人脸数据和模型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和强调,势必出现人脸数据和模型的地下市场,造成数据和模型泄露的严重风险。解决人脸数据和模型的泄露风险的技术和法律方案是存在的。在技术上,建议公安系统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建立人脸大数据中心,在物理隔绝的专网内存储人脸数据。算法供应商的模型必须在公安专网的大数据中心内进行训练。
对于生物识别产品来说,即使检测准确度达到99.99%,一旦大规模应用,由于上亿用户规模的基数太大,被误判影响的人群数目也会非常之多,给人身财产利益带来的损失也将十分巨大。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法律上考虑,当前都还不宜过分依赖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中唯一的身份识别手段,建议可以采用多因子识别管理体系,与其他身份识别手段相结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科学性。
(摘编自《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风险与防范》有删改)(1)下列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识别信息最大的特点是人脸、虹膜、个人住址等信息能在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远距离被读取甚至收集。
B.人脸识别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应该担忧的是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收集保存。
C.孙立斌认为生物识别中不同模态生物特征抗伪能力不同,可以利用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
D.生物识别产品即使检测准确度达到99.99%,一旦大规模应用,由于上亿用户规模的基数太大,被误判影响的个人数目也会非常多。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某安全团队已经使用攻击机手段绕过身份识别系统。该攻击手段对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应用造成逃逸攻击以及数据污染攻击等。
B.人脸数据杀伤性武器研制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因为人工智能经过大量真实数据的积累和训练会达到甚至超过容颜的识别准确度。
C.虹膜识别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图像畸变,可靠性降低,所以目前无法广泛推广,只能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的识别解锁。
D.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在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但无法否认的是,其在科技领域、市场领域的应用都可能存在隐患。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属于“生物识别信息”范畴的一项是
A.黄牛帮助粉丝搞到明星的微信号、游戏账号,甚至家长住址、酒店房间号等。
B.银行部门为用户办理存款义务是提供各种识别技术,方便顾客,提高了效率。
C.公安干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案件侦办的过程中大展身手,以最短的时间破案。
D.一间位于广东东莞的公厕内安装了一种“人脸识别供纸机”,有效避免了浪费。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读到了“人脸识别”话题,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阐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5)结合材料三内容,请简要概述可以从哪些方面降低“生物识别信息的风险”。组卷:13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织补人
聂鑫森
当下的城里人,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没有!人们生活普遍富足,衣食无忧,衣服稍旧、款式稍过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扔了。但也有舍不得扔的,比如高档的毛料西装、手工刺绣的旗袍,还有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的上了年岁的衫、裙、裤、褂,或被烟头烧了个洞,或不小心被锐物剐出裂痕,或出现几个虫眼,这就得去找织补人修破如新或修旧如旧。
织补人不需要开店设铺,只需摆一个小摊,或在百货商场的大门旁,或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广场边。在旧时代,这个行当叫“缝穷”,干此营生的是穷人家的中老年妇女,为那些没有家眷的老少光棍儿缝补破衣烂裤,也就是打补丁,赚一点儿可怜钱。而现在的织补人,小洞细眼,是用与原衣物同色同型号的线织上去,不留任何痕迹;破损处大的,要用同色同型号的布料,剪出适当的面块嵌入,然后再在接缝处合经合纬地织补,一如原物。
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甄法嘉。他不是女性而是男人,他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个未成家的小伙子!小平头,瘦高个,眉淡目俊,十指细长柔软。他是服饰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去任职,却偏偏选择当自由的织补人。他的父母是乡下的裁缝,甄法嘉自小就喜欢穿针引线。
父亲问他:“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
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也很用心。”
父亲又问:“碰到老同学你不难堪吗?”
他一笑:“凭手艺吃饭,不丢人!”
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一条小板凳,一个手提工具包(里面放着针、线、布块、木绷子)、一个可折叠的纸板广告牌。广告牌上端写着“织补人甄法嘉”,两边各写一句话,右边是“织补小漏洞”,左边是“不留大遗憾”;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每织补一处,平纹三十元,斜纹四十元,反纹五十五元,特殊布料和工艺的另议,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一年内保证不破。
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他不仅手艺好,而且待人有礼貌,收费公道,生意一直不错。除去租房和日常开支之外,每月还略有盈余。顾客送来活计,有当面等着他完工的,也有隔些日子再来取的。还有不是顾客的,但对一个小伙子用木绷子绷在破损处操持针线很好奇,便蹲在旁边看,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他一边干活儿,一边答话,满面春风。
甄法嘉发现有一个留短发的中年大姐,隔三岔五要在他摊子前待一阵。于是,甄法嘉忍不住问:“大姐,你贵姓?”
“不敢,我姓刘。没打扰你的工作吧?”
“没有。欢迎你提意见。”
“我想问,缂丝之类织品,你可以织补吗?”
“应该可以。”
“做好的旗袍,再在上面绣出图案的,有了破洞怎么织补?”
“先用原色布料织补好破洞,再在上面依原样补绣图案。”
“你还会绣花?”
“见笑。手艺还算过得去。”
刘大姐点点头,说:“我祖母留下一件从未穿过的苏绣旗袍,可惜被虫蛀了十几个小洞,我明日送来,请你织补。祖母虽然过世了,但我要留个念想。”
“谢谢刘大姐照顾我的生意!”
这件旗袍用料是杭州产的紫缎,绣的是淡雅的白玉兰花。刘大姐送来后,当场要付工钱。甄法嘉却不肯预收工钱,说:“按我的惯例,一律是顾客取货、验货后,满意了再付款,刘大姐也不例外,五天后来取衣服的时候再付工钱吧。”
第五天,刘大姐没来取织补好的旗袍。
又过了五天,刘大姐仍未见踪影。
甄法嘉的父亲忽然从乡下打手机来说:“法嘉,你娘病了,她很想念你,快回来吧!”
甄法嘉为了难:“爹,我理应回来,但有个顾客约好了来取货,却没来,我要等她,怕她找不到我着急。我不能失信于人。”
又过了十天,刘大姐来了。
刘大姐把旗袍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脸上浮满赞赏的笑意,说:“你叫甄法嘉,谐音是‘针法佳’,果然名不虚传。”说完,赶忙付工钱,还特意多付了一百元作奖励。
甄法嘉执意退回一百元,说:“谢谢你。但我决不能多收一分钱!”
刘大姐说:“你很实在。”接着她拿出她的工作证,让甄法嘉看了后,说:“我是古代纺织品博物馆的,馆里有不少古代的衣、帽、袍、褂、帷、帘,有的破损了。这些日子我考察你的手艺不错,人品也好,想请你到敝馆去织补,时间会很长。如果你同意,现在就去。”
“刘馆长未能按时来取旗袍,也是考察的一项内容吧。”
刘馆长脸一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馆长,十五天前,我就需要回乡下去探望患病的娘,因为要守约等你,我没走。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赶快回去陪娘,侍奉汤药。”
刘馆长一愣,说:“对不起,耽误了你回去照顾母亲,请你见谅!”
甄法嘉淡然一笑,说:“刘馆长,你客气了。”
“小甄,你放心去吧,待多少日子都不要紧。我和我的同事,在馆里等着你!”
……
好多日子过去了,甄法嘉没有来博物馆报到,也再没在百货商场设摊。
听说,他到另外一个城市当织补人去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设问,自问自答,强调现在衣食无忧的城里人极少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引发读者对织补人存在价值的思考。
B.小说结构完整,情节单纯,夹叙夹议。叙的是织补者的个人选择、价值取向等;议的是行业释义,何谓“缝穷”,何为织补。
C.在甄法嘉简单的行头里,作者着重介绍了广告牌上的字,强调了小说人物的职业、姓名和价值。展现了人物的诚信无欺。
D.小说在描写甄法嘉和刘馆长的对话中,展现了甄法嘉德美技高的形象特征。结尾看似闲笔,却突出了人物的初心坚守。
(2)文章画线句在表情达意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作者一笔带过“三年”的漫长时间,在内容上写出来甄法嘉对自我职业选择的坚守。
B.“手艺好”“人品好”“收费公道”,多重特征的列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甄法嘉精湛技艺和职业品德的赞美。
C.在生活普遍富足的城里做一个织补人本应生意冷清、生活艰难,甄法嘉却能“生意一直不错”,主要原因在于他收费公道。
D.织补人甄法嘉对有些不是顾客却好奇的旁观者的提问也是满面春风地回答,作者意在肯定他的彬彬有礼、温和耐心。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特征,试从文中找出两处精彩的人物语言分析甄法嘉的人物形象。
(4)作家杨晓敏认为“小小说也要注重文化品格,注重文化底蕴”,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聂鑫森对文化品格和文化底蕴的注重体现在哪些方面。组卷:21引用:1难度:0.4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两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松脂是指松树中含有的树脂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它是一种黏稠的液体,在树脂道中流动,松脂都是一滴一滴往外流,这个过程很耗时,可以延续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松脂还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
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松树叶中的叶绿体不断吸收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即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并产生氧气。而生成的糖类再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经过各种中间产物,后在木质部的分泌细胞中生成了松脂。所以,若要增加松脂产量,则需要松树有繁茂的枝叶、发达的根系和充足的光照,为松树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增进树木的生理代谢,从而使光合作用能够更充分的进行,才能获得更多的松脂。
(1)作诠释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请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尝试用一个判断单句对“松脂”做诠释,不超过50个字。
(2)如图是根据材料第二段概括松脂形成过程的流程图,请在方框和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内容,每处不超过6个字。
①组卷:29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3月12日长江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象征着我国又一次功克了航天技术的发展难关,但其实中国航天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3月16日,我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看到这个消息后,一位有着航天梦的初中生非常的难过和着急,他利用课上课下积累的知识给科研人员寄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对于长七失利原因的分析。其间细腻的分析、仔细的推理透露其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在信件寄出约一周后,长江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和长征七号总指挥孟刚便给这位初中生写了回信,“你分析推理很有逻辑,见解也很独特,相信长大后一定可以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近日这两封信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迅速刷爆网络。网友们被这两封信打动,鼓励少年再接再厉,“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同时也对航天事业送上深深的祝福:“继续冲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读完上述材料,请从初中少年、科研人员和网友们三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