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4 8:0:9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解,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修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割(zhǎi) 可歌可泣
    B.名(shǔ) 鞠躬尽瘁
    C.元(xūn) 至死不解
    D.基(diàn) 当之无魁
    (2)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修饰了他的一生。
    C.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D.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2.下列选项中作品、人物、情节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9
  •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401引用:4难度:0.7

二、阅读(45分)

  • 9.阅读《太空一日》(节选),回答问题。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
          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速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比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⑪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⑫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
    我看到了什么      ⑬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⑭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⑮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⑯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⑰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⑱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⑲飞船绕地飞行14图,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图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⑳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㉑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域,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㉒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㉓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益,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㉔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1)2003年10月15日,“神舟
     
    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
     
    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2)太空一日,充满了紧张和意外,在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中杨利伟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3)文中第⑱段划横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请从选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出航天员严谨细致的句子。
    (5)选文中除了体现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精神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链接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我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前不久,神舟十六号腾飞,神舟十五号凯旋,中国空间站闪耀太空,新时代的中国在浩瀚宇宙书写了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从2020年5月长征五号B首飞,拉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到神舟十六号飞天,我国密集实施了14次发射、4次载人飞船返回、11次航天员出舱,5个飞行乘组15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轮换,空间站如期建成,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几代航天员逐梦天宫,探索不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有哪些启示?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三、作文(50分)

  • 10.命题作文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却抹不去沉淀于心灵深处的记忆。也许是痛苦,也许是幸福,也许是无奈……都会在记忆的深处,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抹不掉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组卷:54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