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6课 六国论》2021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12/31 10:30:3
一、课内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
1.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暴”同组卷:1引用:1难度:0.9 -
2.通假字。
当与秦相较
“当”同组卷:1引用:1难度:0.9
(二)一词多义
-
3.一词多义。
得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此言得之
③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组卷:4引用:3难度:0.9 -
4.一词多义。
率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组卷:2引用:1难度:0.9 -
5.一词多义。
速
①始速祸焉
②兵贵神速
③不速之客组卷:1引用:1难度:0.8 -
6.一词多义。
兵
①非兵不利
②斯用兵之效也
③而秦兵又至矣组卷:1引用:1难度:0.8 -
7.一词多义。
与
①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④则与斗卮酒组卷:2引用:1难度:0.8
(三)古今异义
-
8.古今异义。
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父亲的父亲。组卷:2引用:1难度:0.9 -
9.古今异义。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组卷:4引用:1难度:0.9 -
10.古今异义。
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组卷:0引用:1难度:0.7 -
11.古今异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组卷:3引用:3难度:0.7 -
12.古今异义。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组卷:4引用:3难度:0.8
(八)默写
-
36.默写。
(1)苏洵《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
(3)苏洵《六国论》中,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一主旨的句子是
(4)苏洵《六国论》中的“
(5)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
(6)苏洵《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7)苏洵《六国论》中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
(8)苏洵《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组卷:31引用:1难度:0.9
二、课外阅读。
-
3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述怀•出关
(唐)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①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土恩。季布②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①请缨:出自《汉书•终军传》:“(汉武帝)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②季布:楚汉时人,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
(1)本诗多处运用了典故,有些典故最终演化为成语,请写出本诗中蕴含的两个成语。
(2)后人认为魏征此诗雄浑古朴的气势注入南朝的绮丽工整之中,一扫六朝以宋柔靡轻艳之风的积弊。请从用词、用句、用典等三个角度来分析本诗“雄浑工整相融”的特点。组卷:8引用: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