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2/20 10: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长期以来,烟花爆竹一直被视为过年过节的“点睛之笔”,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上也备受争议。
          一些省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中提到: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强烈噪声,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炮皮碎屑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极易造成火灾和人身伤害。有地方消防部门直言:要年味不要火药味。在许多城市,烟花仅限于由专业人员燃放或在特定区域燃放,如重大赛事或大型庆典现场、景区的烟花表演等。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程波涛表示,燃放烟花者不分节令,不顾他人感受,惊扰别人的生活;或者在燃放鞭炮时盲目拳比,认为多燃放就能达到发财和招致吉祥的目的,这不仅是陋俗、恶俗和迷信,也是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不良行为。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一刀切”。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就呼吁,尽快启动烟花爆竹燃放习俗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回应称,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在工作中研究参考。
          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则建议,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散、乱、差、小企业,推动烟花爆竹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过年没有气氛的话,也会影响大家对节日的认同感,可以放开的地方还是要放开。”黄小玲表示,“在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的改进下,烟花正越来越“环保。”
          也有不少人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传统文化也需要有仪式感,一年当中任何时间都禁放烟花,本质上属于一种懒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任吴必虎分析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与年轻人对娱乐感、仪式感的期待相吻合,要想与洋节争夺年轻一代,就要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具仪式感、欢乐度和群众性,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必须改变。”
          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则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烟花爆竹生产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90%,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80%。他还表示,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基本地处山区农村,2017年年底,烟花爆竹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近400万人。
    (摘编自陈威敬《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今年春节能放烟花爆竹了吗?》)材料二:
    “过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大的节日。对于含蓄又温厚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对生活的情感、乡土情意与人间亲情一次总的爆发与加深。
          年有它专属的不可替代的载体,那便是自古以来种种代代相传的年俗。但眼下这年俗正一点点被淡化、被取代、被消除。除夕夜饭店的包桌代替了合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电话拜年、视频拜年正在代替走亲访友。如果再禁了鞭炮,年的本身便真的有其名无其实了。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年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当下应做的,是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的年文化,而不是在负面上无知地消减它。
          现在,过年禁放鞭炮(城市里禁炮尤甚)反倒好像成了一种“传统”。倘说鞭炮不文明,西班牙传统的斗牛岂不更“野蛮”,更“危险”,为何不禁?倘说鞭炮伤人,拳击、赛车也伤人害命,为何不禁?倘说污染,还有比吸烟更污染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吗?那又为何不立法禁烟?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限制死了,每对一事,只分正反,非正即反,非左即右,非对即错。对于鞭炮,也是这样:要么不管,任其乱放,惊天动地;要么禁绝,不闻爆竹之声,天地一片死寂。
          果真非此即彼,再无第三条道可走了吗?
          除夕守岁,新旧更替,“爆竹声声辞旧岁”,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夜。唯有这灿烂的烟花、炸响的鞭炮与火药的幽香,才能引起中国人一种特有的醉心的生活情感。“禁”是一种消灭。如果灭掉鞭炮,被消除的绝不仅仅是鞭炮及其污染,还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深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
    (摘编自冯骥才《禁炮不如限炮》)材料三:
          民俗文化又称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它承载着社会成员在不同时代内的生活痕迹和精神内涵,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记忆。
          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往往是一个地方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具有极强的个性,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张旅平《关于民俗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各地消防部门倡议“要年味不要火药味”,但也有民俗专家提出应传承这一千年民俗。
    B.北京大学吴必虎主任认为,老百姓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以往一刀切禁放烟花的做法本质上是懒政的表现。
    C.冯骥才认为,“禁”是一种消灭,灭掉鞭炮也就意味着灭掉了年所依附的专属载体,以及中国人对年的特殊情感。
    D.从空间范围上来讲,民俗文化具有一种地域性特征;从时间推演上来讲,民俗文化又具有一种传承、变异的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支持燃放的人群认为,烟花爆竹与节日氛围和传统民俗有关;反对的声音则从环境问题、安全事故等方面提出了争议。
    B.我国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在世界上占比巨大,整个产业链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也可带来相应税收。
    C.对中国人而言,每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的一次总爆发与加深,所以冯骥才认为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
    D.民俗文化流行于民间,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其流动、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阶段性变异和无尽延续。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上,材料一客观呈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观点和理由,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烟花爆竹解禁的强烈期待。
    B.材料二运用西班牙斗牛、赛车、吸烟来类比燃放鞭炮,有力地批驳了“鞭炮危害论”,表明了作者反对“禁炮”的立场和态度。
    C.材料二认为过年燃放鞭炮能够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这与材料三中“民俗文化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的认识是大致相同的。
    D.材料三从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价值方面作了论述,并强调了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十分重要的意义。
    (4)根据材料阐释春节放鞭炮所包蕴的文化内涵。
    (5)材料二发出“果真非此即彼再无第三条道可走了吗?”的叩问,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三条道”。

    组卷:4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盖得就没规矩了,东一片十多间,西一片二三十间,中间留出来歪歪斜斜一些道儿好走路。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买东西得走老远。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
          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
          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虽然老蔡家没出过状元,没人开疆拓土,更没有当朝一品,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他儿子在北京大栅栏绸缎庄里学徒,正得老板赏识,不好叫回来。正这时候,家住西马路一个发小马得贵来看他,听他说起眼前的难事,便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江苏常州人,现在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钱,不如请来帮忙。他人挺规矩,关系单纯。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说话不多,有条有理,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
          金子美虽然没当过伙计。但人聪明,干什么都行。一天生,两天熟,干了两天,万年青这点事就全明白了。每天买东西不过几十人,多半是周边的住家。这些老街坊见了金子美都会问一句:“老蔡出门了?”金子美说:“几天就回来了。”老街坊互相全都知根知底,全都不多话。
          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开了地锁,卸下门板,把各类货品里里外外归置好,掸尘净扫,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从容有序,没出半点偏差。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个子很高,下巴上长满胡子,来拍他们的学堂。北洋大学堂是中国首座洋学堂,洋人有兴趣,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西沽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照相匣子,大家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在他走到街口,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子美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滚!”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
    (摘编自《俗世奇人》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门外的三角地小短无用,而老蔡家却用其开设杂货铺给街坊们带来便利,大家给它起名“万年青”,正符合了老蔡“无用之为大用”的家传。
    B.老蔡了解完金子美的各种情况后,还要对其进行单独面试,交代完规矩之后依然千叮咛万嘱咐,足见老蔡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
    C.“谁这么死性子……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学友的玩笑话打动了金子美,最终促使他放弃和老蔡的约定,关上店门心安理得地去了学堂。
    D.“你坑了我,也坑了我祖宗”,老蔡在得知真相后的指责令金子美羞愧与惊讶,但金子美却不能理解老蔡为何怒不可遏。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极具“津味”特色,使用天津方言的典型用词和表达方式,如“道儿”“迎前”“嘛时候”等都强化了地域特点。
    B.“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作者巧用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个朴实的大学生形象,这与后文他的失约行为形成了反转。
    C.除老蔡和金子美之外,小说还描写了老蔡儿子、马得贵、学友等次要人物,看似闲笔,其实跟情节发展都有关联作用。
    D.老蔡从过去的“脸上有光”到现在的“光不见了”,“万年青”也由百年招牌变得平常,这悲剧式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3)金子美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北洋学堂大学生,但他却破坏了老蔡的店规家规。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概括金子美的心理变化过程。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是礼俗社会,是移世不移的安定社会。”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哪些特点。

    组卷:11引用:9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①
     
    ,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没有了上下之分,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②
     
    ,植物的根和基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
     
    ?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1)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
    B.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
    C.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D.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组卷:43引用:2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封校期间,某大学的学生们除了上网课,因无法外出,有的在宿舍养“狗”,明明是纸箱做的,也要像模像样地配上食盆、狗粮,还要和隔壁宿舍比一比,到底谁的狗狗更“乖”;有的上演宿舍变装秀;有的在微博、朋友圈大书特书“发疯文学”……
          近来,杭州的灵隐寺爆火,许多年轻人扎堆进寺,拜佛祈福,有人甚至会做一份PPT,细致地列出礼佛注意事项、风水格局、祈福话术。年轻人求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求工作的,有求姻缘的,有求女朋友回心转意的,有求公考过关的,还有求免被裁员的……
          在2022年清华大学艺教中心新年联欢会上,保洁员邢国芹上台弹奏钢琴曲《我的中国心》,台下掌声雷动。邢阿姨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仅凭着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用学校内一架长期闲置的钢琴,自己摸索,自己练习,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
          作为当代青年,你读了上述材料,会有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