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陕西省安康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21 19: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阅读领域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我国是一个互联网大国,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大众阅读方式,使人们获取知识的内容、形式及渠道都发生深刻变化。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今天乃至未来国民阅读的新基点、新逻辑、新机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究竟对人们知识获取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哪些深刻改变呢?
          阅读行为的重心转移:从线下到线上。就阅读的渠道重构和介质转换而言,虽然传统的纸质阅读今天仍然保有权威性、逻辑严整、内容精粹等优点,但其不足也是明显的:成本高、单向传播、知识更新慢、知识表达以文字为主、难以进行沉浸式交互等。而线上阅读则具有随时随地、包罗万象的可得性,与时俱进、即刻更新的现时态,视角丰富、观点多样,知识获取的无成本或低成本,大数据及算法支撑的内容定制化,图文并茂、视频展示、VR/AR/MR的沉浸式传播方式等。其价值、魅力和传播效应已超过传统线下阅读,成为一种全新的升维阅读。
          阅读价值的维度扩容:从深度到宽度。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特别注重知识深度的挖掘。但问题在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各种要素彼此关联的有机生态系统,知识的过度细分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今天的量子计算机、认知机器人、智慧城市等技术的发展,哪一个可以靠单一学科就能建构起来?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分布式结构的社会,横向圈层、个体之间的连接沟通对于今天的社会协同尤为重要。因此,知识谱系中的横向价值成为今天知识传播的重中之重。从媒介特性而言,传统纸质阅读比较有利于规范性的、注重深度的知识价值的传播和消费,而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息、多通道媒介平台更能胜任构造多维、非线性、交互、沉浸式的阅读学习体验,有助于非规则的、领域宽广的知识价值的传播与交流,这是知识传播领域的大势所趋。
          阅读主体的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一直以来,阅读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知识传播的终端。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通过网络连接为每一个人赋能,使阅读者在知识生产领域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巨大改变。互联网构造起来的“微粒社会”最大的资源宝库来自每个人身上的“微资源”“微价值”“微创新”“微力量”,等等。而知识生产领域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就是在于将这些“微资源”连接起来,加以激活与整合,各种平台构建的知识众筹等都是明证。而这些无所不至、无奇不有、千门万类的知识生产都不是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可以形成和创造的。因此,今天的智能化数字阅读平台,不仅是人们学习的平台,也可以成为表现每个人智慧和能力的舞台。大众知识生产或许形式比较粗糙、内容略显肤浅,但具有情感共振、心意初冯的横向连接魅力,为我们这个时代贡献充满活力的文化资源和知识样式,
          我们期待更多面向未来的阅读方式产生,让知识生产和传播形态更加丰富多样,服务和助力知识创新与社会发展。
    (摘编自喻国明《技术变革正在重新定义“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数字技术革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未来国民阅读的新基点、新逻辑、新机制。
    B.与线上阅读相比,传统的纸质阅读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终将被线上阅读取代。
    C.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注重知识深度的挖掘,而现在很看重知识谱系中的横向价值。
    D.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无法形成和创造无所不至、千门万类的知识生产,应及时摒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传统的纸质阅读与线上阅读相比较,使论证更加充分。
    B.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主体部分层层递进,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C.文章在阐述大众知识生产的优点时也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文章本论部分从三方面论证了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知识获取和阅读行为的改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线上阅读具有随时随地,包罗万象的可得性等,其价值、魅力和传播效应已超过传统线下阅读。
    B.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息、多通道媒介平台能促进非规则的、领域宽广的知识价值的传播与交流。
    C.将来可能有更多的阅读方式产生,知识生产和传播形态丰富多样,这有利于知识创新与社会发展。
    D.信息革命使阅读者在知识生产领域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

    组卷:8引用:5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中医药的创新,既包括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在这次抗授过程中,古老的中医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分析,医生为病人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中医药疗效也得到客观真实评价。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应用让中医药诊疗规律得到总结、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正在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摘编自求是网《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材料二:
          2020年6月13日,以“从中医药抗疫成果看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于文明强调,一要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二要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显著优势,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摘编自《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三: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为各国瞩目。
          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相比西医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中医防治的灵活方便能更好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且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对于西医预防保健的欠缺,中医治未病更具有独到优势。
          中医和西医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医学。生命至重,需要两者互学互鉴、互补短长。此次中国的抗疫实践也再次证明,当前最好的医学是中西医互补的医学。而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当是中西医互补的体系。
          面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相补充,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既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责。
    (摘编自《用中医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二是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的阵地,方能显身手,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
          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等。
    (摘编自张伯礼《中西医结合助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得益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这也是我国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
    B.对于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西医往往无能为力,而中医却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
    C.为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亟须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D.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医药救治有了自己的大显身手的阵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为我们指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B.材料三结合中国的抗疫实践,对中西医药进行对比,证明中西医互补是当前最好的医学,指出公共卫生体系也应当中西医互补。
    C.材料四中,此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D.通过材料四的介绍可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不足。
    (3)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价值?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组卷:14引用:10难度:0.3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人让我从墙上飞进邮票里
    颜小鹂
          我的童年记忆里,不愿舍弃的是收集的爱好了。
          数一数,小时候都喜欢收集一些什么呢?鸟儿的羽毛。我们家旁边有个公园,公园的角落里有个小型动物园,只有四五个像房间那么大的大笼子,有两个大笼子里关着大大小小的猴子。猴子笼子旁边是两个鸟笼子。我每天放学必去参观这里,因为可以在鸟笼边上捡到一些漂亮的羽毛。当我把它们装进小火柴盒里的时候,那种美妙是能让我从心底笑出来的。我还喜欢收集各种糖果纸,洗干净后平整地夹进书里。那些包裹着不同味道的漂亮的糖纸,有的还被我用来叠成透明的跳舞小人,每个小人都像童话里的公主,有白雪公主、睡美人、小天鹅等等,还不时拿出来讲故事给自己听。
          真正让我着迷的还是邮票。
          当时我们住的院子里有位戴眼镜的叔叔,平时无比严肃,跟小朋友说话很少有笑脸,我们都有点怕他。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位著名的儿童诗诗人,名字叫张继楼,我们叫他继楼叔叔。
          继楼叔叔家住一楼,家门正对我们玩耍的院子。当我爬上墙,在不到一尺宽的墙檐上疯跑的时候;当我爬上树从这个枝丫跑到那个枝丫上的时候;当我在院子后面的沙堆上挖坑的时候……他的千里眼总是能及时发现,用他那尖锐的上海味重庆话,发出严厉的斥责声。我总是激灵一下,然后乖乖地停下来,并找一处地方躲一会儿。后来有一天,继楼叔叔在院子里叫住我,很平和地对我说:“小鹂啊,你吃完晚饭来我家吧,给你看好看的东西。”他到底要给我看什么好看的东西?
          那天草草吃完晚饭,就去到他家门口晃悠。我从傍晚等到天几乎黑尽了,终于看到他走出来,叫我进去他家。经过门厅进入书房,房子中间有一个方桌,方桌后面就是一排长长的书柜,都是带玻璃门的那种书柜。书柜里摆满了书,就跟我们家过去一样。张叔叔让我坐下,他去书柜里拿出几本厚书,还有几个像相册一样的本子,放在我面前,让我打开看看。
          好神秘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先好奇地打开了那几个相册一样的本子,哇,里面都是花花绿绿的一张张的邮票,整齐又整洁地夹在透明的玻璃纸里。我正要拿手去摸的时候,继楼叔叔拿出一个小夹子,告诉我说:“用这个夹子夹起来看,我们的手上有汗,会让邮票泛黄的。”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夹子夹起邮票,正面反面反复地看,发现这些邮票上都没有盖邮戳,便好奇地问:“这些邮票都是新的吗?怎么不用呢?”他让我先看完,然后再告诉我。我记得很清楚的在那个不太明亮的灯光下,继楼叔叔与我头对头地一本又一本翻看着那些邮册,小小的画面里有好多有意思的东西:中国的杂技、中国儿童的游戏、中国的各种桥梁、漂亮的鸟儿、少数民族儿童……生动而漂亮,真是让人着迷。当我接着打开那些厚书夹着的邮票时,发现都盖了邮戳,这是为什么?继楼叔叔还是不回答我。等我翻看完所有的邮票册,他才问我:“喜欢这些邮票吗?”我迫不及待地说:“喜欢喜欢太喜欢了。”然后他才又打开那些本子,告诉我说:“邮票分特种票、纪念票和普通票,你刚才看到的鸟和桥梁,是特种票,你可以看到邮票左下角标有一个T字;你看纪念祖国成立十周年的邮票,左下角标有J字的,就是纪念邮票;还有一些2分、4分、8分钱的中国房子的邮票,那是普通票。没有盖邮戳的成套的是集邮最重要的门类,这个等你以后再慢慢去收集。那些盖了章你是可以收集的(我看那些盖了邮戳的邮票,一张张也干干净净的)。小鹂,今天让你来看这些邮票,你其实也可以收集起来,可以慢慢地存,看清楚每一张邮票画面里的内容,这些就像书一样,你会在里面发现大世界的。”
          那天晚上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但是我忍不住进到爸妈的房间,打开书桌的抽屉,找出信件,剪下每一张邮票。那晚忙到几点钟已经记不起来了,唯一记得的是所有的信封都开了窗。
          第二天,我拿着剪下来的所有邮票去找继楼叔叔。他很惊讶我一夜的劳动。他赶快拿出洗脸盆打上水。把我的邮票泡入水中。让我等一等,就能看到奇迹发生。当我的邮票与信封纸在水的浸泡下剥离开后,继楼叔叔又变魔法一样,拿出一张干净的玻璃板,让我把邮票一张张放上去晾干,不多一会儿,干净整洁的邮票就出来了。那种满足至今难忘。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邮票,我放学总喜欢去到文联的收发室,并成了勤快的义务送信员,把信送给人家的同时,总希望讨要到信封上那张邮票。
          后来,上树爬墙的时候少了,连院子里的大人们都说,在看了张继楼的邮票后,那个墙上飞的小鹂飞进邮票世界里去了。后美好。
    (摘编自《北京晚报》,2020年4月24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我的童年记忆里,不愿舍弃的是收集的爱好了”这一句话既总领了全文的内容,也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这个线索来组织材料。
    B.“真正让我着迷的还是邮票”这一句承上启下,干净利落,由上文对“我”喜欢收集羽毛和各种糖果纸的介绍,自然而然地转入到对收集邮票的介绍。
    C.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我”童年时特别顽皮,经常做爬墙上树等十分危险的事,这影响了张继楼叔叔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到他严厉的斥责。
    D.“好神秘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呢?”这一问句,既写出了“我”对张继楼叔叔放在“我”面前的几本厚书和本子的好奇,又能激发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2)文章是怎样刻画张继楼这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以“诗人让我从墙上飞进邮票里”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组卷:18引用:6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8日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单日机收面积超过900万亩。针对湖北夏收初期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农业农村部5月中旬协调七个省份,紧急调度1.9万台联合收割机赴鄂支援,目前湖北夏收进展顺利,3000多万亩粮油作物已实现颗粒归仓。

    组卷:9引用:6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军事著作《三略》)
          ②“……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我的耳旁回响着,反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③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人民日报》)
          ④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彻底地遗忘。(网友)
          最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我眼中的英雄”大型网络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投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