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

    组卷:38引用:5难度:0.6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37引用:19难度:0.9
  • 3.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组卷:104引用:4难度:0.9
  • 4.2021 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四号”卫星,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 (H2),液氢属于(  )

    组卷:35引用:7难度:0.9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组卷:311引用:16难度:0.9
  •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组卷:183引用:17难度:0.6
  • 7.氧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图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0引用:1难度:0.6
  •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84引用:4难度:0.6
  • 9.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7

四、实验题。

  • 27.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关键原料。研究小组采用下列方法在实验室制备碳酸锂,反应原理为2LiCl+2NH3+CO2+H2O═Li2CO3↓(白色)+2NH4Cl。
    Ⅰ.制备氯化锂溶液
    小组同学将4.8g氢氧化锂(LiOH)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7.3%的盐酸,搅拌、静置、过滤,得到氯化锂溶液。
    (1)计算上述操作中所用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Ⅱ.研究小组采用图1装置制备碳酸锂,实验操作如下:
    a.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b.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Li2CO3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c.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
    【资料】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4)研究小组在该实验中以氨水为原料制取氨气。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主要成分NH3•H2O,易挥发。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出氨气。将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可以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序号),固体烧碱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任写一条)。
    (5)打开K2通入NH3一段时间后,才打开K1通入CO2,原因是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组卷:20引用:2难度:0.6

五、综合应用题。

  • 28.我国高铁创造的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高铁建设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轨道材料
    (1)高铁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纯铁
     
    (填“软”或“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不能转化成合金。铁和其他3种金属的熔沸点见下表,据此判断,铁与
     
    (选填“Cu”、“Mn”、“Na”)能形成合金。
    Fe Cu Mn Na
    熔点/℃ 1535 1083 1246 97.5
    沸点/℃ 3000 2595 2061 883
    (2)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

     如果实验成功,装置A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②装置B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吸收CO2
    b.检验CO2
    c.收集CO
    【探究二】车体材料
    (3)工业铝型材是高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高铁车体的主要材料。工业上常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工艺流程如图2。铝是两性氧化物,与酸、碱都能发生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剂X是
     
    (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
    ②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3,向250mL的烧瓶内注入25mL溶质质量分数8.8%的稀盐酸,分别剪取长约0.4cm、宽约0.4cm的镁、铝、锌、铁、铜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点击采集得到如图4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
     

    ②曲线c在18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b.如延长反应时间,可得到d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c.从0~100s图像可推测e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

    组卷:5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