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九年级(上)第九次自主测试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11 9:30:2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 1.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S•Millte)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果然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你从米勒的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卷:66引用:34难度:0.9
  • 2.一些公共场所会张贴一些警示标识,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9
  • 3.已知:2Al+Fe2O3
    高温
    Al2O3+2Fe放出大量热使得生成的铁熔化,用于野外焊接,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组卷:8引用:2难度:0.9
  • 4.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9O2
    点燃
    4CO2+2SO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组卷:52引用:10难度:0.9
  • 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组卷:179引用:10难度:0.7
  • 6.森林突发大火时,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该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  )

    组卷:24引用:6难度:0.7
  • 7.“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组卷:277引用:66难度:0.7
  •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①Mg+O2
    点燃
    MgO2
    ②2H2O
    高温
    2H2↑+O2↑;
    ③2Fe+6HCl═2FeCl3+3H2↑;
    ④2HgO
    2Hg+O2↑;
    ⑤2H2+O2═2H2O;
    ⑥C+O2
    点燃
    CO2↑;
    ⑦4P+5O2
    点燃
    2P2O5
    ⑧CuSO4+2NaOH═Cu(OH)2↓+Na2SO4

    组卷:34引用:1难度:0.5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

  • 23.“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并利用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
    光合作用
    C6H12O6+6O2  B.CO2+3H2
    催化剂
    CH3OH+H2O
    C.CO2+CH4
    催化剂
    CH3COOH        D.2CO2+6H2CH2
    催化剂
    CH2+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3)在常压下,-78℃时,二氧化碳气体凝结成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在采煤工业上,把干冰与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能增强爆炸威力的原因是
     
    ;能防止火灾的原因是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三、实验题

  • 24.某同学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试验:
    (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请你提出二点假设:
     

     

    (2)实验验证:①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醋酸跟草木灰反应原理为:K2CO3+2CH3COOH=2CH3COOK+CO2↑+H2O)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②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
     

    (4)实验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结论进行解释
     

    组卷:2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