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职业技术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1/2 23:30: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组卷:6引用:2难度:0.5 -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雨雪霏霏。组卷:8引用:1难度:0.5 -
6.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四、阅读理解(共40分)
-
1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会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
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摘自《福建日报》2012年10月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中国现代文坛具有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郁达夫的人生充满了悲壮色彩。
B.三岁丧父,生于乱世的郁达夫,一生颠沛流离,充满“悲剧”色彩,正由于此,其作品才充盈着苍凉沉郁的忧伤、心灵深处的苦闷,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C.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有十分相似的命运,喜欢他的诗,同情他的生活,学他的诗,在暗夜中发出叹息:“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
D.郁达夫塑造了“零余人”的形象,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表达了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意识,作品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
B.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
C.文学上,郁达夫塑造了“零余人”的形象;人格上,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爱国主义者;因而胡愈之先生从文学和爱国两方面给予了郁达夫高度的评价。
D.本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作者通过大量的侧面描写,给读者介绍了郁达夫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与王映霞的婚恋,以及于苏门答腊岛死于日本宪兵之手的悲惨结局。
(3)结合文本,请用一句话概括郁达夫的人生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共5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环境真的能影响人的成长吗?学校校刊“校园论坛”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组卷:2引用:1难度:0.5